中山市虎逊岩景区
- 点赞: 45
- 为TA点赞
虎逊岩又称观音岩,是中山古名胜之一。现保存有石对联、石匾额和石碑记,分别刻于清代乾隆、道光、同治年间。位于东中山市沙溪镇大兜村。岩洞中有观音大士神像供放,故虎逊岩又名观音岩。虎逊岩历史悠久,岩中观音庙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由大石兜村高肖孝廉所筑。山边及山上巨石密布,多所象形,山门红棉掩映,山上古松参天,清幽古朴。清朝至民国初,此景最为鼎盛,本地及县城游览探胜者,四季不绝。
- 门票参考: 免费
-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虎逊村大石兜大街11号
虎逊岩位于沙溪镇大石兜村东北面的小山上,为中山风景名胜之一。岩洞中有观音大士神像供放,故虎逊岩又名观音岩。虎逊岩历史悠久,岩中观音庙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由大石兜村高肖孝廉所筑。山边及山上巨石密布,多所象形,山门红棉掩映,山上古松参天,清幽古朴。清朝至民国初,此景最为鼎盛,本地及县城游览探胜者,四季不绝。《沙溪镇志》记载,虎逊岩原有八景:浴鸢池、仙人掌、驯虎洞、狮子门、蟾蜍石、三杯盏、晒经台、驻马埔。这些景点于文革时被毁,部分虽经修葺,始终逊色于前。
据遍布码头山的摩崖石刻记载,山上庙宇曾于清代乾隆、同治、宣统年间历经多次重修。山门“虎逊岩”三字,是香山县知县林德泉用楷书题写。石刻对联:“怪石野云开法界;木棉仙荔共长春”,是清乾隆庚五十五年(1790)间香山县知事镇西彭翥(zhu)用篆体文所书。只是原来的庙宇在60年代已经被拆除,现在庙宇是80年代重建的。
除了奇石庙宇,虎逊岩最吸引人的要数虎逊岩传说了。传说明代初年,香山县内有三只吊睛白额老虎,其中一只就在隆都地区。老虎不仅叼猪衔羊,还吃人,搞得附近村民人心惶惶,谈虎变色。一日吊晴白额虎来到大石兜村背后山岗上,远远见山洞中有一和尚在打坐念经,老虎大喜,以为今日当可饱餐一顿。老虎渐渐走近,就在它张开血盆大口跃起半空扑下之际,和尚用手一指,大喝一声“住”,老虎便从半空跌落,动弹不得。原来这和尚名为元默,乃得道高僧,道行非凡。老虎无奈,又动弹不得,只好驯服于元默。
从此以后,老虎每日五更便伏于元默和尚座侧,静听和尚念经,不敢懈怠,更不敢再滋扰百姓,伤害生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元默和尚见老虎已彻底觉悟,便劝它到南岭深山密林中养生。老虎望着元默和尚,眼泪直流,依依不舍。元默最后又向它说了数句佛偈,把手一挥,“去罢”!
从此老虎离开了隆都,元默和尚亦云游而去,大石兜村背后之岩洞,便名叫虎逊岩。
也有传说,老虎并没有离去,元默离去后,老虎甘当庙宇和码头山的守护之神,死后还化作一块巨石。如今观音庙内,有一大石,形状老虎,颇有老虎俯卧回头之势。更有传说,该虎听经日久,兽性渐褪,最后竟化成谦谦君子。
山中故事虚虚实实,但是以前香山地区确有老虎存在。自明清时期起,已有香山虎患的史料记载,清康熙《香山县志》记载“弘治三年,虎暴龙眼谷字二都,恭常都传沙鱼变虎”,也就是说,1490年,龙眼都(今沙溪、大涌、横栏一带)及谷字都(今三乡、神湾一带)虎患猖獗,恭常都(今香洲、前山、坦洲、横琴一带)还流传这鲨鱼变异成虎一说。
想来,关于元默驯服虎的传说,无论历史真相如何,它都寄托了隆都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相关主题榜单
相关知识文章
-
关山莲花台风景名胜区好玩吗 关山莲花台风景名胜区介绍
莲花台在华亭县马峡乡境内,距县城西40公里,景区范围118.8平方公里。这里群山巍峨,森林茂密,物种繁多,文化遗迹丰富,山既有北方雄,又有南方之秀;水既有江南之柔,又有北方之美,山与水构成了奇、险、峻、秀、妙等独特的自然景观。莲花台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莲花台位于关山顶峰五台山之阳,距县城35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古称“龙首山”。
-
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游玩攻略 保亭槟榔谷门票多少钱
海南槟榔谷位于保亭县与三亚市交界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境内,因其两边森林层峦叠嶂,中间是一条延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而得名。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规划面积5000余亩,由非遗村、甘什黎村、谷银苗家、田野黎家、《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兰花小木屋、黎苗风味美食街七大文化体验区构成,是海南黎、苗族传统“三月三”及“七夕嬉水节”的主要活动举办地之一。
地图坐标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