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网 品牌网 词条百科
#水库#
点赞: 80
为TA点赞

高州水库位于广东省高州市东北部鉴江上游支流的大井河和曹江,由良德,石骨两水库通过龙头坳连通渠连结而成,是以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航运、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总集水面积1022平方公里,总库容11.5亿立方米。20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高州县、化州县、电白县和茂名市郊组织了强大的兴修队伍,汇集鉴江上游,大搞宏伟的高州水库工程以及受益五县一市的灌溉工程。高州水库工程蓄水11.5亿立方米,灌溉农田118万亩,水库建成后解决了茂名市的工业用水,也使鉴江平原解除了水旱灾害。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国家级(2004年第四批)

主要景点

高州水库,别称玉湖,是一幅描绘山水的图画。高州水库山腰还建有“绿水山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具备了“东迎旭日、西送夕阳、数星揽月、沐风浴绿”的独特自然条件。高州水库是粤西地区著名的游览、度假胜地。

建设缘起

20世纪

50年代初,国家决定开发茂名油页岩资源,需首先解决用水15立方米每秒的水源问题。燃料工业部提出在鉴江上游修建水库以调节水量。并于1954年委托广东省水利厅提供建库资料。省水利厅于1955年提出《茂名工业区鉴江引水工程计划任务书》和《大拜水库查勘报告》,建议由茂名石鼓分变村开渠引鉴江水于金塘附近汇入公馆河,并于鉴江上游支流曹江修建大拜水库。

1956年水利部广州勘测设计院对鉴江流域进行全面查勘规划,提出兴建良德水库的建议。茂名页岩油厂筹建处委托水利部广州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煤炭部中南煤田地质勘探局130队进行地质勘探。

良德水库工程设计,于1957年7月开始。1958年3月,水利部组织苏联专家到现场审查,肯定了工程布置及有关主要技术问题,工程设计任务书于1958年5月7日经广东省计划委员会批准,广东省委为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将兴建良德水库的国家投资3000万元给湛江地区包干使用。

1958年9月,湛江地委、茂名县委和省水利电力厅研究,报经省委同意,利用良德水库节余资金和自筹部份资金在良德水库的鉴江大井河毗邻支流曹江兴建水库,坝址选在石骨圩下游500米处,定名石骨水库。1959年9月,良德水库竣工。次年7月,石骨水库竣工。9月,龙头坳连通渠挖开,从此两库连通,互相调节,合称高州水库。

水库特征

高州水库由良德水库和石骨水库连通组成。良德水库集水面积497平方公里,总库容6.46亿立方米;石骨水库集水面积525平方公里,总库容5.02亿立方米。两库相通后设计正常高水位同为90.0米,集水面积合计1022平方公里,总库容11.48亿立方米。

枢纽工程

良德枢纽有主副坝6座,输水隧洞、开敞式溢洪道、坝后电站各一座。主坝为砂土混合坝,设置砂壳,在坝轴线上游设置截水墙,坝趾设置反滤排水棱体,坝顶高程93.5米,最大坝高43.2米。坝顶长320米,宽7米,上有高1米的浆砌石防浪墙。迎水坡用干砌块石护坡,背水坡用草皮护坡。副坝五座,坝高最大的13.8米,最小的4米。开敞式溢洪道净宽16米,下游陡坡长145米,设2孔弧形钢闸门控制,设计最大泄量520立方米每秒。采用挑流消能。输水隧洞长304米,洞径4米,进口设平板闸门控制,设计最大输水流量70立方米每秒。坝后电站装机2台,容量1万千瓦。

石骨枢纽有主坝1座,副坝2座,开敞式溢洪道1座,输水涵1座,坝后电站1座。主坝为复合碾压式土坝,坝顶高程93.7米,最大坝高52.7米,坝顶长775米,宽6米。副坝有:厘更副坝,最大坝高39.2米,坝顶长318米;三叉塘副坝,最大坝高32.2米,坝顶长165米。开敞式溢洪道在主坝右岸,净宽32米,设4孔,装8×6.7米钢弧形闸门,设计最大泄量1510立方米每秒。设三级消力池消能。输水涵位于三叉塘副坝,为坝下埋管,分前后两段,前段为钢筋混凝土管,后段内外两层,外层为钢筋混凝土马蹄形廊道,净空高4.6米,内层为内径3米的钢筋混凝土压力管。进水塔设园筒闸门,出口设平板门控制,设计最大输水流量60立方米每秒,坝后电站装机容量2×3000千瓦。

灌区工程

良德灌区:采用沿鉴江分级筑坝多首制引水灌溉。1957年至1967年,先后建成秧地坡(又名高州)、南盛、江边村、高岭、积美、吴阳6座拦河坝,设计年引水量4.7亿立方米。灌溉高州、化州、茂名(今茂南区)、吴川四县农田62.4万亩。

石骨灌区:有总干、北干、东干、西干、电茂干等主干渠。灌溉高州、茂名(今茂南区)、电白农田55.6万亩。其中总干渠长14.6公里。

上述两灌区共有干支渠448条,全长1300公里,桥梁、涵闸、渡槽等建筑物3854座。合计灌区面积118万亩。

工程施工编辑

良德水库于1958年5月18日动工,1959年9月24日基本竣工。石骨水库施工分两期:第一期工程于1958年10月14日动工,按临时断面填筑成底宽110米,顶宽2米,高24米,坝顶高程为66米的单边坝。至1959年8月基本结束。第二期工程于1959年10月1日动工,1960年7月16日竣工。同年9月29日龙头坳连通渠开通,但未达设计标准,经多年施工,至1987年,挖成渠底宽40米,底高程81.5米,边坡1:1。

良德水库工程由湛江地委负责组织施工。水库工程指挥部于1958年5月1日成立,由湛江地区专员莫怀任指挥,省水利厅派出余仕超任设计总负责人、总工程师,陈国干任副总工程师负责施工,并同时派出技术干部40人。茂名抽调干部59人,临时录用干部33人,共133名干部具体组织施工。施工技术人员和机械由省水利厅工程局调拨,民工队伍由茂名县(后茂名、信宜县合并称高州县)负责组织。施工队伍随工作面的不断铺开而扩大,到1958年8月,民工近万人,干部增至359人。

石骨水库工程于1958年9月成立施工机构。当时为“大拜水库工程司令部”由韩宝东任司令员,后改为石骨水库工程司令部。第一期工程高峰期有民工2.4万余人。第二期工程于1959年10月复工,当时良德水库已竣工,指挥部和民工队伍转移石骨,合称高州水库工程指挥部。民工队伍来自高州县。同年12月出勤人数达4.8万人。1962年10月,灌区工程总指挥部成立,湛江地委常委、高州县委第一书记赖鸿维任总指挥,总指挥部下设高州、电白、茂名3个指挥部,共有干部3000人,民工12万人进场施工。

库区工程从开工至转上管理的1962年,共完成土方917万立方米,石方53.1万立方米,混凝土6.56万立方米;使用劳动力885.5万工日;使用钢材937吨,水泥8610吨,木材2.2万立方米;用去工款448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164万元,地方自筹1316万元。库区淹没耕地3.95万亩,移民5.88万人。

库区灌区合计工程总投资为866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077万元,地方自筹1584万元(灌区工程费列入鉴江流域各梯级引水工程统计)。

运用效益

高州水库建成后,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于1961年8月至1962年10月组织力量对工程的地勘、测量、洪水及水工建筑物等进行全面复查。洪水复查结果较原设计偏大较多,百年、千年一遇洪水位均高出原设计水位,从而提出那年在不加高大坝或扩大溢洪道的条件下,为确保水库防洪安全,水库汛期限制水位不超过85米高程,即原设计的正常水位90米高程降为85米高程控制运用,并经省水电厅批准执行。后来于1964年、1977年又先后进行两次较大的复查,一直坚持按防汛限制水位85米高程控制运用。30年间,水库虽进行控制运用,仍发挥了巨大效益:

(1)灌溉:解决了高州、化州、电白、吴川、茂南四县一区118万亩干旱农田的自流灌溉用水,使鉴江平原两岸农业得到较大的发展。1963年和1977年大旱,灌区仍增产增收。1961年平均亩产只有175公斤,1971年增至390公斤,1979年超过500公斤。

(2)供水:设计供给茂名市区工业和生活用水21.76立方米每秒,那年15立方米每秒。平均年供水量5亿立方米,保证了工业、生活用水。

(3)防洪:水库控制了高州县城以上鉴江集水面积的三分之一,调蓄削减洪水流量,从而减轻了鉴江中下游近百万亩的洪涝灾害。

(4)通航:改善了鉴江中下游128公里河道的通航条件。

(5)发电:利用坝后和渠道跌水发电,装机3.144万千瓦。

(6)综合利用:水库有6万亩水面,适宜淡水养殖;四面青山,优良的生态环境,适宜发展橡胶、胡椒、香蕉等热带亚热带作物。

相关知识文章

  • 丹江口水库风景区怎么样 丹江口水库旅游攻略

    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水库,于1958年始建,1973年竣工,水域面积126万亩,蓄水总量达290亿立方米。兴建于60年代的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伏牛山和秦岭余脉交接处,水域面积400平方公里,横贯鄂豫两省。2017年,湖北省丹江口水库风景名胜区,入选第9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水库总面积846平方千米,被称为汉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有“亚洲天池”之美誉。

  • 益塘水库旅游区好玩吗 益塘水库旅游区怎么样

    益塘水库在五华县西北部,五华河流域,1974年竣工。其集水面积38平方公里,总库容1.65亿立方米。库区主要淹地为潭下镇乐道、郑塘、廖塘、上围等村,由于水库处于五华县中部位置,切断了五华东、南、西、北之间的直接交通线路,对五华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库内有大小库湾300多个,各具特色的小岛15个,山上种有奇花异树,到处林木茂密,四季花果飘香,库水碧绿天然,山水相映成趣;构成一大独特景观。

地图坐标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