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网 品牌网 词条百科
#古镇#
点赞: 51
为TA点赞

阴古镇位于宜黄县城东部的宜水河畔,距县城14公里,现为棠阴镇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棠阴古镇含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有1400余户,6000多人口。全镇辖14个行政村,121个村民小组,人口1.8万余人。镇四周青山环抱,碧水环绕,林茂竹翠,莲硕荷香,镇中桥头镇尾,桥塔相映成趣,古宅鳞次栉比;镇内大街小巷,祠堂各具特色,宅院错落有致,是宜黄县境内惟一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千年古镇。

所在地/隶属: 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棠阴镇

基本介绍

棠阴古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宜黄县城东部的宜水河畔,距县城14公里,为棠阴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镇辖14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1.86万人,其中镇区人口0.9万人。镇四周青山环抱,碧水环绕,林茂竹翠,莲硕荷香,镇中桥头镇尾,桥塔相映成趣,古宅鳞次栉比;镇内大街小巷,祠堂各具特色,宅院错落有致,是宜黄县境内惟一明清赣派建筑群保存完好的千年古镇。

棠阴赣派建筑群保存较完好且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吴家大院、八府君祠、迎恩塔、承恩坊、罗家大院、日字堂、三让遗风、绣花楼等。

景点景观

棠阴镇地处武夷山脉与雩山山脉向赣抚平原过渡地带,为丘陵山区,境内群山叠嶂逶迤起伏,宜水蜿蜒穿境而过,山水相连之间,奇峰异石,秀水清泉等自然景观十分奇特。

笔架山

位于田西村东南文家山附近,有三个山峰并列,中间主峰较高,形笔架。清初,君陵黄氏文人诚初撰有《文笔下砚》一诗咏此山曰:石毫谁琢渍清泉,砚影浮空远着天。想是黄舆分壤籍,巨灵书后掷溪边。 三青山:位于杨坊村店前东北5公里,主峰海拔522.7米,其山覆盖多种杂木和茅草,因颜色各异,深浅不一,有墨绿、翠绿、淡绿,色间对比明显,故名三青山。

毛竹嵊

位于白竹村东北6公里,东西走向,山脊蜿蜒但起伏不大,犹如一直线,海拔400米,其山腰毛竹甚多。

异石

棺材石:位于敬老院以西宜河中心,河面宽阔,水面平静,深达数米,中突一长条巨石,形似棺木浮水,故名之。

灵牌石:位于棺材石下游百米许西岸边,其石耸立高约1.5米,迎河面处平整光滑立于水中,似灵牌故而得名。

交椅石:位于棠阴中洲娘娘殿河心,水深丈许,河面宽广,水流平稳,中突一巨石于水面似犬牙峰,高近1米,峰腰距水深约半米处有一石坐椅,常藏于水中不外露,下河洗澡者乘其椅上,十分自在。

钓鱼台:位于龟山脚下。原名“角弓函”(又名塔下湾)。其处崖石随山脚延伸至河心,数块平顶崖石沿河岸并列,形似高矮大小不一的台面,台石笔直立于河底,水深数米,碧绿回旋,杂鱼广聚,钓鱼者多坐于台石上垂钓,历代称其为钓鱼台。

牛足印:位于田西村以东3里许有一大山,上下杂木丛生,中有一平石岩,其上有一牛脚印,大约半米,其神话传说甚多。

秀水

仙水巷:棠阴东13公里田西村干流1里许,有一悬崖峡沟,左右崖壁高70余米,相对垂直而立,构成一条长60米,宽1米许的水巷,全石为底,水深0.4米,清澈如镜。立巷内,抬头举目,一溪清水,从天而倾,溅起水星,迷漫巷空,纷纷扬扬,降而不停,晴天如雨,炎夏如秋。绕其崖,登其顶,坐于平石溪口,杂木环抱,凉风随来,寒气袭人。

隐士筛酒(即牛仫洒尿):王家堡西南7公里芒种嵊石其上一线清泉,岭中段左侧大山,陡坡贯顶,茅草覆盖,丛中微显一悬崖,其上一线清泉,弧状而下达数10米至山腹,旱雨不易,四时不息,似隐士筛酒,亦似牛仫洒尿。众皆称奇,叹不绝口。

跳泉坑:镇之南4公里宜河西岸,崇山峻岭,杂木丛生,其间有一小溪,水源于山岑崖岭,蜿蜒流至下源山村口与下庄小溪相结合后,再沿两山间峡长山谷直下,途径10余处悬崖陡壁,溪水逐级下跳,流2里许进入一小潭,再平流10余米,汇入鸡冠堰水库。其坑两侧藤缠树合,密不见日,寒气逼人。

泉古井:位棠阴西南8公里崖岭村内,据清道光十一年(1831)井旁所立碑文载:此井于宋末元初(1246~1279)由肇其祖廖春阳所凿,始名玉芸井。后由张伯琮改名玉泉井。井底沙砾琉亮,泉清而味甘美,一人用而不外溢,众人用而不竭,饮其水而寿人。用碗盛其泉,观其水略凸其碗,与他泉比则大异。

历史沿革

棠阴古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宜黄县城东南14公里处。当年汤显祖的千秋名剧《牡丹亭》就在这里首次上演。旧时这里所产夏布质量全省居一,产品远销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极盛时十里河埠商船云集,五里长街商店栉比,有“烟囱三万六、人口十万众”和“小小宜黄县,大大棠阴镇”之称誉。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富,历史上书院林立,寺庙道堂遍布,明清建筑数量多也较为独特。曾有专家赞其四大独特之处:因地就势,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绝无雷同;宁静典雅,古朴清幽;图案精美。走进古镇棠阴,古雅的官邸民宅,高墙幽深的窄巷,卵石铺成的踏道,条石垒砌的台阶,让观光者领略到:这里是一个集古代建筑、艺术和民俗为一体的内涵极其丰富的明清文化博物馆。

棠阴古镇始建于北宋年间,因村庄依山傍水,故原名陂坪。临川一居士吴竦,字敬文、号八府君,随父居住于临川,其家资丰厚,所拥田地连抚接宜,且喜游山川。一日游览到陂坪,见其山清水秀,风光秀丽,以为钟灵毓秀之宝地,遂于宋天圣九年(1031)携夫人邹氏来此肇基,并亲手植甘棠树于村西南通道边,祝曰:“汝茂,吾子孙亦昌茂”。数年后,吴竦所植甘棠树葱茏挺拔,茂然成荫,其子孙亦兴旺发达。至宋隆兴年间,吴竦七代孙时,吴家人丁家业更为兴旺,远近他姓,也相继迁入居住,人口与时俱增,各姓开基扩域,业盛家隆。后人不忘吴竦亲植甘棠之宏祝,取“甘棠茂荫”之意,改陂坪为棠荫,后又改称棠阴。明万历年间,因商业隆盛,为江南通商贸易中心地之一。彼时始称棠阴为“镇”。至民国28年(1940)始定为行政镇。1958年改称棠阴人民公社,1985年恢复镇制。

棠阴一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河水清澈,适合种植苎麻和茶叶。明清时期,棠阴以广种苎麻茶叶,盛产夏布而闻名。地处发源于宜黄南部崇山峻岭东麓的宜河中游,地势平坦,河水到此流速平缓、清澈见底。河床东西两岸,全是卵石水滩,坦荡如砥。是漂白夏布的较佳场所,凡经这一带河水漂流出来的夏布洁白又具光泽。由于这一带河水水质好,远近各地制造的夏布都要运至这里漂洗浄白。每年端午节后,棠阴南自清浦(现名渣堡),北至索湖一带全长16华里的沿河两岸,夏布接踵覆盖,犹如地下银河,蔚然壮观。至明末清初,棠阴成了全省四大著名的夏布生产和集散中心地之一。最高年产量达40余万匹,棠阴生产的夏布远销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棠阴逐渐成为交通发达,商贸兴旺的通商集镇。至清乾嘉年间(1736~1820),棠阴已成为江南三处负盛名的夏布生产、经营集镇。据史书记载,当时棠阴镇有3.6万人烟(户),人口达12万之多,故当时有“小小宜黄县、大大棠阴镇”之称。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我镇工业形成了以水电、矿泉水、红薯粉丝加工、木竹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产业,拥有中、小型电站10座,装机容量达8000千瓦。农业方面,全镇粮食播种面积共40458亩,其中早稻11759亩,中稻15808亩,晚稻12891亩。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烟叶、制种、白莲、红薯粉丝加工等我镇的优势产业,其中烟叶1470亩、白莲3610亩、杂交制种4630亩,并形成了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集镇建设日新月异,个体经济、商贸市场繁荣活跃。

相关知识文章

  • 三河古镇旅游攻略 三河古镇门票价格 合肥三河古镇好玩吗

    三河古镇,因有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河流经而得名,素有“千年古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美食天堂”之美誉”,是国家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旅游以水乡古镇为特色,荟萃了丰富的人文观景,镇内河环水绕,五里长街,镇外河网纵横,圩堤交错,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州”的独特地貌。

  • 青岩古镇旅游攻略 贵阳青岩古镇门票多少钱

    花溪青岩古镇为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始建于明洪武十年,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古为屯田驻兵之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被授予的“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率先成为了全国的诗词之乡。青岩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还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

地图坐标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

基本介绍

景点景观

笔架山
毛竹嵊
异石
秀水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