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网 品牌网 词条百科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博物馆#
点赞: 61
为TA点赞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位于北京城名刹大钟寺内。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总占地3万平方米,寺庙格局严谨,气势雄伟,曾是皇家祈雨、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因寺内珍藏一口明永乐年间所铸巨大佛钟,故又俗称为“大钟寺”。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觉生寺为市级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觉生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0月5日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成立并对外开放,如今大钟寺已经成为一座利用古代建筑开展旅游收藏、展览研究、开发利用古钟文物资源的多功能博物馆。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
门票: 10元
开放时间: 09:00~16:30,周一闭馆
博物馆等级: 国家二级(行业)

简要介绍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是中国专业性博物馆。位于北京北三环西路北侧大钟寺。寺为清雍正十一年(1733)敕建,是清帝祈雨场所之一。1980年 3月,成立大钟寺文物保管所,1985年10月建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该馆展览由“大钟寺历史沿革”、“曾侯乙编钟”、“外国钟”、“古钟精品”等十一项组成,以收藏展示古钟和研究普及钟文化为宗旨,展示各种古钟文物480余件,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知识的殿堂、休闲的场所。“钟铃大观”和“九朝古钟”是该馆两个主要展览,荟萃了古今中外代表性古钟400余口,堪称钟的海洋。“古钟简史”、“古代铸钟工艺”展览则提供了有关钟的基本知识。“九亭钟园”是一组新修复的建筑,悬挂着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古钟,别有情趣。

该馆馆藏古钟类文物品种比较齐全,有乐钟、朝钟、佛钟、道钟、金刚铃等古钟类文物 4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6件。古钟共222口、铃192只,大的近7米高,小的可放在手掌之中;年代最远的为西周编钟,近的为民国道钟。其中最珍贵的是永乐大钟,约1420年铸成,高6.75米,直径 3.3米,重约46.5吨,有“钟王五绝”的美誉。钟身内外整齐地铸有汉文、梵文书写的佛教经咒 100多种,总计23万多字,是铭文字数最多的大钟。其钟声悠扬悦耳,能传40~50公里远。大钟仅靠一根小穿钉悬挂,其声学特性与力学结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大钟形体宏伟,铸造精丽,青铜合金比率科学合理,用中国传统工艺一铸而成。“钟林”中的另一珍品幽冥钟,铸于明正德三年(1508)。

该馆陈列面积2500平方米。现有《大钟寺历史沿革陈列》、《古钟简史陈列》、《铸钟工艺陈列》、《钟王铭文陈列》等基本陈列。还设置了供观众敲击和娱乐的编钟、佛钟和龙洗。该馆出版有《古钟文化》丛书。

历史沿革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正月,雍正皇帝建觉生寺(即大钟寺)。

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冬,觉生寺建成。

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永乐大钟移至觉生寺,大钟悬挂与大钟楼建造工程完工。

自清乾隆八年起至清末,觉生寺成为清代皇室祈雨拜天的宗教场所。

民国时期,觉生寺由行使神权的皇家祈雨场所逐步进入平民化时期,并成为京城几大庙会举办地之一。

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觉生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3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钟寺文物保管所。

1980年10月12日,大钟寺展览正式对外开放。

1985年10月4日,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成立。

1986年3月30日,举办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南门开放仪式。

1986年10月7日,大钟寺当选为新北京16景之一。

1990年3月19日,北京市文物局召开办公会讨论大钟寺东路修缮规划。会议确立了在大钟寺原有格局上修建、复建的决定。

1996年12月27日,大钟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2月,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电力增容改造工程开工。

2000年7月5日,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避雷工程开工。

馆舍馆藏

永乐大钟,铸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铸造。通高675厘米,口径330厘米,重46500千克。钟身遍铸佛教经咒铭文,有汉梵两种文字,总计达23万多字。永乐大钟以“世界铭文字数第一”入选“北京世界旅游之最。”永乐大钟是在明代铸造技术最发达的时期铸成的,是这一时代集冶金技术之大成者,是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永乐大钟

鎏金铜钟,铸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通高45.9厘米,口径31.4厘米。整个钟体自上而下分成六个部分,每部分都饰以不同的鎏金纹饰。依次为 :一、方折回纹;二、云雷地饕餮纹;三、底纹为锦纹,上饰缠枝莲花;四、开光内铸有篆书的钟款识,间饰莲花;五、云雷纹地上饰变形龙纹;六、云龙戏珠图案。

鎏金铜钟

弘治道钟,铸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通高124.5厘米,口径89.5厘米,重514千克。钟钮为交龙蒲牢钮,龙身相互交缠。钟肩饰莲瓣花纹二十八朵,莲花瓣内铸二十八星宿名。钟体无任何分区,铸满文字。钟腰处有莲花牌位,铸有“大明弘治壬子仲夏吉日制”款,钟身文字全部为横向排列,其中起始部位铸有《北方真武经》。钟体下部平均分布八卦符号,钟裙部铸满道教符号。

弘治道钟

三十五佛名钟,铸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通高105.3厘米,口径68厘米,重188千克。青铜材质。钟钮为双龙头蒲牢钮。钟肩饰莲瓣花纹十六朵。钟体上半部铭文区内铸满三十五佛名号。下半部铸有捐资铸钟的太监姓名。钟裙铸满波浪及四个钟月。

三十五佛名钟

云纹铜钟,铸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通高118.7厘米,口径72.2厘米,重212千克。钟身各分区内布满浮雕状云纹,中间皆为云纹组成的“王”字。钟月间饰以云纹、飞龙及波涛的浮雕。

云纹铜钟

万善寺铜钟,铸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通高110厘米,口径78.7厘米,重228千克。钟身铸有一部《阿弥陀经》,在经文中间还铸有一些精致的小图形,有蟠螭纹、阴阳鱼、香炉、宝瓶、卍字符号、双鱼、小龙、云头等。

万善寺铜钟

乾隆铜钟,铸于清乾隆年(1736~1796年),体高210.7厘米,钮高43.5厘米,口径157厘米,重3108千克。青铜材质。钟钮为双龙头蒲牢钮,钟体自肩下逐渐外敞,钟肩饰莲瓣花纹二十朵,莲瓣内亦有纹饰。

景点简介

联想东桥旁,正名叫觉生寺,里面的钟楼放着一口大钟,据说此钟四十三吨半(八万七千斤),号称北京钟王。传闻明朝燕王朱棣做了皇帝以后,老怕有人推翻他的宝座,为了消灭民间反抗力量,派军师姚广孝收集老百姓刀枪等武器,铸了一口大钟,上面刻着全部华严经,认为老百姓听了钟声,就不会再反抗他。后来大钟不知什么缘故沉到了西直门外万寿寺前面的长河河底(现在动物园和展览馆后面的那条河),到清朝时,皇帝命人把钟捞出来,挪到觉生寺去,并盖一座钟楼悬挂大钟。经工匠们平地、挖槽、放水、结冰,大钟就打冰上滑挪到了觉生寺。后人顺口都叫了大钟寺,觉生寺反倒被人忘掉了。

大钟寺规模宏大,是清代雍正皇帝下令建造。有山门、天王殿、正殿、后殿、藏经楼、大钟殿、配殿建筑,原是皇帝祈雨和信徒朝圣的场所。寺内大钟名为华严钟,通高6.75米,外径3.3米,重约46.5吨,是我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巨钟,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素有“钟王”之称。钟内外铸满佛教经咒17种,总计22万7千馀字。相传为明初书法家沈度的手笔,是明初馆阁体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内容为永乐帝御制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为主的8种经。文字摆布得严丝合缝,字面清晰。字形恭楷端正,古朴遒劲,相传为明书法家沈度手笔,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难得的国宝。大钟铸造精致,造型奇特,铜质乌亮美观,轻击钟声圆润深沉,重击浑厚宏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幽雅,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远达18-40公里,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冶炼技术。

这样"魁梧"的大钟当初是怎样挂到钟架上去的呢?原来大钟铸好后。待到冬天,先每隔500米挖一口井,再沿路挖沟引水,泼水结冰,大钟在冰上滑行至觉生寺的冰土堆上。然后建钟楼,钟挂于楼顶,春暖解冻后取土而钟悬。

古钟博物馆设有外国钟铃(欧洲)和战国编钟,共有400多不同的钟;其中战国编钟共有65个。东边是清代的钟,西边是明朝的钟。1985年这里成为了博物馆。

佛道钟铃(一):清代是中国古代钟铃文化发展的晚期阶段,也是中国古代钟铃文化由繁盛走向衰落的阶段,清朝早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铸造的钟工艺精良;到清代中晚期,随着国力的衰退,各种铸造的工艺越来越粗陋,不仅铁质佛钟数量增多,而且形体越来越小,纹样也变的粗糙。

佛道钟铃(二):佛道钟铃出现在中国古代钟铃文化发展的后期阶段。佛钟又称梵钟,指佛教用钟。道钟: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更钟:更钟是指中国古代城市中向公众统一报时的器具。佛教钟:佛教铃是指用于佛教领域的铃,主要充当佛教乐器、法器和佛教建筑的装饰品。金刚铃:金刚铃是佛教密宗的法器之一。钟铃铸造:中国古代钟铃的质地以青铜为主。青铜主要由铜、锡铅融合组成。它的方法有:失蜡法,分铸法,叠铸(筑)法,陶范法。

明清精品:这里集中展出了明清时期北京地区铸造的古钟精品,既反映了中国古代钟铃铸造所取得的辉煌艺术成就,也体现了北京地区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有:天宁寺铜钟,云纹铜钟,弘治道钟,张淮等造铜钟,三十五佛名铜钟,柏林寺铜钟,摩诃庵铜钟,药王庙铜钟,弥勒庵铜钟,铸佛铜钟,善缘庵铜钟等。

永乐大钟:永乐大钟是明成祖朱棣下令铸造。通高675厘米,直径330厘米,重46500千克。钟身内壁有佛教经咒100多种,总计23万多字,有汉梵两种文字组成。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钟。

在大钟楼东面的庭院里,按历史年代陈列着40馀口形状各异的古钟。宋、元时代的钟呈桶形,如珍藏在藏经楼里的大钟,是宋熙宁年间铸造,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大钟寺最古老的钟。明初开始钟口逐渐外张,呈喇叭形,反映出在我国古钟发展史上,人们对声学、力学原理的认识过程。

历史沿革

大钟寺曾是清朝皇帝祈雨的地方,寺院坐北朝南,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藏经楼、大钟楼和东西翼楼,另外还有六座配庑分布在两侧。大钟楼是寺内独具特色的核心建筑,它矗立在一座巨大的青石砌成的台基上,整个钟楼上圆下方,象征“天圆地方”,青石台基上砌有八角形“散音”池,在它的作用下,轻击大钟时,方圆百馀里均可听到纯厚、古雅的钟声,馀音可持续3分钟之久。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开是在此地(旧时称曾家庄)修建寺院,总占地3万平方米。乾隆八年,永乐大钟从万寿寺移至觉生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成为皇家祈雨的场所,此活动一直沿续到清朝末年。大钟寺的庙会至今开放,旧时每年正月初一起,开庙半月,游人云集,原有“打金钱眼”等活动,很是热闹。近年来旅游事业发达,恢复了庙会,并增加了新年鸣钟的传统。

寺史简述

清代,这里"长林佳茂",是"右隔城市之嚣,左绕山川之胜"的"寂静清修之地"。雍正十一年(1733)在此建觉生寺。为了悬挂万寿寺遗落的大钟,按阴阳家的生�之说,特地在寺内设计了一座上圆下方的二层钟楼。此后人们遂称此寺为大钟寺。觉生寺的本名反被人忘。觉生寺建造之初为佛徒,僧人的寂静清修和善男信女们的鼎礼朝拜之所。乾隆五十二年(1787)又为皇上祈雨的场所,若持续时间长,便由皇贵戚们来寺代皇帝拈香,此活动一直沿续到清朝末年。大钟寺的庙会期是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开庙半月。庙会上最吸引人的项目是"打金钱眼"。钟内悬一铜�。用铜元击中作响,主一年顺利。清末民初时,每逢庙会之期,地上铜元可积数十层,至30年代,物困财竭,钟下铜元已所积不多。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庙宇已相当败落。建国后,1957年10月28日,大钟寺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无人管理,寺院变成厂房,大钟楼的油漆已剥蚀,大钟被尘埃封满,虽然还挂着,但噤若寒蝉,一派凄凉残败的景象。1980年10月大钟寺把70年代就有人建议筹建"钟林"的愿望实现了,以寺藏的30多口古钟为基础,建成了古钟博物馆。1986年又作了调整和充实。1987年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大钟寺遂建成一座利用古代建筑、辅以旅游、绿化、收藏、研究、复制、展览古钟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古钟博物馆和旅游胜地。近年来旅游事业发达,不仅恢复了庙会,繁荣了经济,"打金钱眼"已成为一项别具风格的娱乐项目再现于庙会期间。

主要景点

觉生寺坐北朝南,规模宏大,一派皇家建筑气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大钟楼;两侧有配殿、群房和跨院。1�大钟楼大钟楼是寺内独具特色的核心建筑,矗立在一座巨大的由青石砌成的台基上,整座钟楼上部圆形,下部方

大钟楼

形,象征天圆地方。台基上砌有八角形散音池,池深70厘米,直径4米,钟响时起共鸣作用。此池之建造不仅利于声学,同时降低钟架的高度,符合力学原理,又是参观者观察大钟内部的好地方。

两口大钟

(1)沿革

大钟铸造于明朝永乐年间,故人称"永乐大钟"。铸造地点是德胜门内铸钟厂。铸成之后,存放在汉经厂(遗址在今嵩祝寺一带),直到万历三十五年(1607)才被移到西直门外万寿寺悬挂起来。每日由6个和尚敲钟。到天启年间,由于社会动荡,大钟弃于地上。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被重视。雍正皇帝命在新建成的觉生寺内再设计建造钟楼,并开始移置大钟。移钟工程到乾隆八年(1743)才完成。

(2)结构大钟通高6�75米,直径3�3米,钟唇厚18�5厘米,重46�6吨。大钟内外皆铸铭文,字体婉丽典雅,是明初馆阁体书法艺术的代表作。过去一直传为出自明初书法大家沈度之手笔。近年来经专家考证,发现有误。永乐初年,朱棣曾征召四方善书之士,养在宫中,其中有被朱棣誉为"我朝王羲之"的沈度及其他馆阁体书法家。大钟上铭文可能出自其中某人之手。钟外铭文有《诸佛如来菩萨尊者名号集经》,钟上铸此经的前20卷。有《弥陀经》和《十二因缘咒》;里面为《妙法莲严华经》,钟唇为《金刚般若经》,蒲牢(钟纽)处刻《楞严咒》等经咒17种。全部经文和咒语共有23万馀字。钟文皆汉字楷书,字体工整,古朴遒劲,匀称地分布在钟体各处。大钟具有明显的音乐效果,经鉴定,钟声可达方圆百里。低音频率丰富,穿透力强,馀音可持续3分钟之久。内行人从钟声中分辨出十几种音素所产生的和谐音调。其原因之一是钟壁各部位厚度不同。顶部厚120毫米,腰部厚94毫米,钟唇厚185毫米。一经撞击,能产生出不同的振荡频率。原因之二是内在化学结构合理。经化验,其成分比例为:铜80�54%,锡16�4%,铅1�12%及少量的锌、镁、铁等元素。符合《考工记》中"六齐"项下的"钟鼎之齐"的记载。

大钟五绝

永乐大钟被誉为钟王,与世界同类大钟相比具有五绝,或说五大特点。

1、形大体重历史价值高

如此重大的巨钟,铸造年代已有560多年,其历史内涵之丰富非他钟所能比及。远在15世纪的永乐年间,已是成祖迁都后的三大工程之一了。

2、铭文最多

一只钟上铸造23万馀字,而且笔笔清晰,不仅是铸造技术的奇迹,也是书法的典范。

3、一流的音乐特性

轻击大钟,其音圆润、深沉、古雅;重击则纯厚、洪亮、庄严。内行人能辨出1�3�5�Ⅰ等完全谐和音组成的泛音系列。无论该钟的音质、音色还是传播距离,在世界古钟之林中,都名列前茅。

4、先进的力学结构

46.5吨的大钟悬在木梁上,只靠一根长1米,高14厘米,宽6�5厘米的铜穿钉,实在令人惊讶。据力学专家测算,穿钉恰能承受40多吨的剪切力,而且保证了钟体和钟钮的合理比例,不破坏大钟的整体美观。

5、高超的铸造工艺

我国15世纪的铸造技术已居世界领先水平。我国铸钟有三大传统工艺,即泥范法、铁范法、失蜡法。该钟是采用地坑泥范法铸造的。该钟铸造之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18世纪俄国沙皇下令要铸一口超过北京大钟的皇钟。沙俄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铸成了一口重193吨的大钟。由于工艺不济、冷却后出现大裂缝,成为世界上从未响过的大钟。

钟林介绍

大钟楼东面的庭院里陈列着40馀口古钟,最早的是宋代熙宁年间铸造的,距今900多年。按年代顺沿分别有宋、元、明、清各代古钟。藏经楼一楼是古钟简史陈列厅。展品中最小的香烟盒大小的陶钟,是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最古老之钟。展品中的精品有商代青铜钟、三件一组的编钟,西周编钟、春秋编钟、早商青铜铃、西周合瓦形编钟,曾候工编钟等。

相关内容

1957年10月28日,大钟寺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因无人管理,寺院变成厂房,庙内建筑凄凉破败。1985年10月国家拨专款重修大钟寺,创立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以收藏、展览、研究、开发利用古钟和古钟资料、传播古钟文化知识为宗旨的专题性博物馆。馆藏古钟类文物品种比较齐全,有乐钟、朝钟、佛钟、道钟、金刚铃等古钟类文物4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6件。古钟222口、铃192只中,大的近7米高,小的可放在手掌之中;年代最远的为西周编钟,近的为民国道钟。该馆陈列面积2500平方米。现有《大钟寺历史沿革陈列》、《古钟简史陈列》、《铸钟工艺陈列》、《钟王铭文陈列》等基本陈列。还设置了供观众敲击和娱乐的编钟、佛钟和龙洗。该馆出版有《古钟文化》丛书。共有10个展厅,分别为:

第一展厅觉生寺历史沿革

第三展厅 战国编钟

第五展厅 佛道钟铃(魏晋-明代)

第七展厅 明清精品

第九展厅永乐大钟第二展厅早期钟铃

第四展厅 佛道钟铃(类型概说)

第六展厅 佛道钟铃(清代)

第八展厅 钟铃铸造

第十展厅 外国钟铃

1996年,大钟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成为受国家保护的古迹。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6:30(16:00停止售票)。每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20元/人,学生票10元。

每周三前200人免费。

自动语音导览:有中、英、法、日、韩五种语言导览机,观众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残疾人专项服务:观众入口处备有残疾人轮椅,展厅设残疾人坡道。

交通线路:

特8外环 特8内环 运通101线 运通201线 300快车外环 388路 87路 361路 422路 425路 604路 614路 88路 658路 695路 718路 617路,地铁十三号线,到大钟寺站下车

组织机构

办公室:负责博物馆行政、财务、人事、后勤管理工作,联系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单位各部(科)室间的工作,保证馆领导对下级的指令通达和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社教部:负责对来博物馆观众的接待、讲解服务,并负责博物馆的对外联络与宣传、临展工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并负责对博物馆的网站进行维护及内容更新的工作。

业务部:负责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征集、保管、研究、展览,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出版学术着作、编辑出版图录等工作。

保卫科:负责博物馆内部治安秩序的管理及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安全监督、安全检查等工作,落实市文物局下达部署的各项安全工作,协调联系公安、消防等部门,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经营管理部:负责博物馆的工艺品经营部,销售特色小钟工艺品、博物馆的出版物等,并承接各类钟的设计、铸造等工作。

展览与藏品

鎏金铜钟

鎏金铜钟,铸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通高45.9厘米,口径31.4厘米。整个钟体自上而下分成六个部分,每部分都饰以不同的鎏金纹饰。依次为:一、方折回纹;二、云雷地饕餮纹;三、底纹为锦纹,上饰缠枝莲花;四、开光内铸有篆书的钟款识,间饰莲花;五、云雷纹地上饰变形龙纹;六、云龙戏珠图案。

弘治道钟

铸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通高124.5厘米,口径89.5厘米,重514千克。钟钮为交龙蒲牢钮,龙身相互交缠。钟肩饰莲瓣花纹二十八朵,莲花瓣内铸二十八星宿名。钟体无任何分区,铸满文字。钟腰处有莲花牌位,铸有“大明弘治壬子仲夏吉日制”款,钟身文字全部为横向排列,其中起始部位铸有《北方真武经》。钟体下部平均分布八卦符号,钟裙部铸满道教符号。

三十五佛名钟

三十五佛名钟,铸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通高105.3厘米,口径68厘米,重188千克。青铜材质。钟钮为双龙头蒲牢钮。钟肩饰莲瓣花纹十六朵。钟体上半部铭文区内铸满三十五佛名号。下半部铸有捐资铸钟的太监姓名。钟裙铸满波浪及四个钟月。

云纹铜钟

云纹铜钟,铸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通高118.7厘米,口径72.2厘米,重212千克。钟身各分区内布满浮雕状云纹,中间皆为云纹组成的“王”字。钟月间饰以云纹、飞龙及波涛的浮雕。

万善寺铜钟

万善寺铜钟,铸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通高110厘米,口径78.7厘米,重228千克。钟身铸有一部《阿弥陀经》,在经文中间还铸有一些精致的小图形,有蟠螭纹、阴阳鱼、香炉、宝瓶、卍字符号、双鱼、小龙、云头等。

旅游信息

景点名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行车路线:乘302、300、367、718、运通101路车到大钟寺站下车,路北

所在区县:海淀区

景点位置: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

游客评价

1、位于北京北三环西路路北侧大钟寺站。有乐钟、朝钟、佛钟、道钟、金刚铃等古钟类文物400多件。

后面最珍贵的是永乐大钟,约1420年铸成,高6.75米,直径3.3米,重约46.5吨,有“钟王五绝”的美誉。

每逢元旦、春节,寺里就会组织议价敲钟,情况随行就市,各有不同。

2、还停留在儿时的记忆。奶奶家就住这边,每年春节这里有庙会,于是大人就每一年都带我们去玩,当一切都已经模糊的时候,唯一记住的就是那口大钟,小小的我站在他面前,感觉他好大好高啊,直到我能够到敲钟的木棍时,大钟终于被我敲响了,虽然声音很小很无力,但这证名我长高了,长大了。这几年大钟寺沉寂了许多,也许久没有再去了,仍唯独不变的是每一年的春节零时,钟声会准时响起,我又长大一岁。

3、是中学时去过的了。还在那里买了一盒古钟音乐的磁带,封套是溥杰题字,据说里面的音乐就是用大钟寺的钟演奏的(当然还配其他乐器)。价钱颇贵(至少当时我觉得是的),但这是我高中时最喜欢的磁带之一,反复听无数回,也算值得。

永乐大钟是要登几层楼梯参观的,有个“打金钱眼”的节目。就是从上面投币,如果打中中央的圆孔里会响。当时我的心理很矛盾,一方面我完全不相信,又吝惜钱,上去之前觉得我才不要扔钱去打呢。于是也就没有换币(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跟坐在下面的博物馆管理人员换1角的硬币),但是到了顶上,我突然又感到很不甘心,不开心,摸了摸口袋里有一个一元的硬币,一冲动就扔出去了……然而也没有打中“金钱眼”。这样我似乎甘心了,不过更加不开心。

我去参观的那一次,见游客留言簿写的都是些赞美的话,比如“古代的工匠真伟大”之类。对于我来说,只是在心疼那一元钱(如果换成一角的,起码我还能再打九次,打中的机会还能多点),当然我也没有往留言簿上写下这个心情。

现在,从单位回家如果是坐出租车,司机往往选择走北三环,也就能经过大钟寺。我常常想,保存这样完整的一座寺院,如果不是一个“古钟博物馆”,而是一处清净的道场,该有多么好啊。那样北京人也就不用动辄去走柏林寺、走五台山、走江西、走湖南湖北(“走江湖”)、走广东福建去参访了,北京的有僧团的寺院实在是太少了。

相关主题榜单

相关知识文章

  • 北京故宫介绍 故宫博物院在哪里 故宫门票多少钱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称世界五大宫殿。北京故宫博物院始建于1925年10月10日,是一座中国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品包括但不限于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涵盖几乎整个古代中国文明发展史和几乎所有文物门类。

  • 伪满皇宫博物院游玩攻略 伪满皇宫开放时间 长春伪满皇宫在哪里

    伪满皇宫博物院是在溥仪宫廷旧址建筑群基础上建立而成,是日本殖民统治中国东北十四年的历史见证,也是近代长春城市变迁的地标式建筑群。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成立于1962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博物院总占地25.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馆藏文物7万余件,其中有大批伪满时期宫廷文物、日本近现代文物、东北近现代文物、民俗文物、近现代有代表性的书画、雕刻、非遗传承人作品等。

地图坐标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