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塔
文光塔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一处清朝七层楼阁式石塔,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华路东侧,始建于公元1131年(宋绍兴元年),经明、清三次倒塌重建及复建,现保持为为明代复建的样貌外观。塔为楼阁式七层石塔,塔平面八角,塔高42.3米,塔腔为壁内折上式,登级可至塔厅,可登顶凭栏俯视。门顶有清朝潮阳知县唐文藻所书“文光塔”三字石匾及对联。文光塔是明式的砖石结构建筑,具有明代建筑精细的特点,因此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点赞: 47
- 为TA点赞
-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华路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宋至清)
建筑结构
该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坐北向南,石斗拱承抬檐廊楼阁式,石砖筑造。塔高42.42米,空心,八面七层。塔身各层平座因石造之故,挑出短浅。塔内各层有螺旋形石级相连;底层塔门向南第2至第6层,每层都有4门通塔廓,门外有石栏。塔腔为壁内折上式,内设螺形石阶一百二十六级石阶上塔顶,登级可至塔厅。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时任潮阳知县唐文藻全面修缮。且在塔门顶有石匾大书“文光塔”,左刻“嘉庆乙亥孟冬”,右刻“豫章唐文藻立”。塔门两边刻有唐文藻的题联:“千秋文笔振金石,百丈光芒贯斗牛”。1981年,棉城学宫一对石狮移置塔门两侧。
历史沿革
该塔始建于1131年(宋绍兴元年),后崩塌;1266年(宋咸淳二年),道人赵汝篪主持重建时,置千佛于塔内,称千佛塔,后废。1635年(明崇帧八年),知县漆嘉祉主持复建,据清乾隆《潮州府志·古迹》 载:“明崇祯八年知县漆嘉祉重建……发其基,中有银版盈尺,刻绍兴元年辛亥三月朔十五日壬子众缘建造……藏邑人郡丞吴士训家庙内,时发异光”,上下咸以为人文昌盛之兆,邑人吴仕训将塔更名为文光塔,并且立有精美刻字石碑。此后塔屡经修缮,明至清几经修建,其中以公元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知县唐文藻主修工程较为全面。1956年、1981年、1996年潮阳县及2009年潮阳区文化主管部门三度进行维修,保持原来明代复建的砖石结构和状貌。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
潮阳文光塔原名千佛塔。据说,当初建塔的钱物都已准备好了,便派人去聘请承建灶浦龟山塔的师傅。谁知老师傅自以为功夫只此一家,漫天要价。
此事便搁了下来。不久,老师傅的大徒弟只身来到潮阳,自愿低价承建工程,并呈交了设计图纸。于是,主事者拍板,让这位年青人承建。动工后,塔一层一层地建造起来了。它似擎天玉柱,十分壮观。众人看了,莫不喝彩。眼看要建最后一层,大功将要告成了。谁知道这时候问题出现了,塔身逐步向河边倾斜。尽管大徒弟对河边地基不牢早有防范,并筑有石堤支撑。但这时候石堤经不住塔身重力,裂开了。大徒弟这时候也没回天之力了,工程只得停了下来。大徒弟这时候心急如焚,硬着头皮向师父讨教。师父不肯施教,反倒讨了一个没趣。徒弟这时候想起了心地善良的师娘,于是前去向师娘讨教,想让师娘在枕边吹吹风。师娘见大徒弟有急,也就答应了。
大年夜,师父回家过年,师娘置酒,夫妻俩吃起团年饭。师娘故意挑起话头,师父一听,破口大骂:“逆徒自以为是,以为功夫到家。现在我倒要看他怎样收场。”师娘说:“也难怪,听说那里的土质一边硬一边软,就是你,也恐怕没有方法。” 师父一听,十分恼火,说:“有何难哉,将另一边的土质变软就是。”
师娘一听,急切地问:“怎么个变法?”师父一看这阵势,顿生疑窦,再也不肯说了。徒弟不能得到解救方法,忧心忡忡,整日寝食不安。这天,他妻子从外面挑水回家,水质浑浊,忙问其故,他妻子说是井里墙壁的砖条崩塌,井边泥土压下来,把水搞浑了。这时,大徒弟恍然大悟。第二天,即宣布工程继续进行,一方面加紧护堤,另一方面在硬土质的一边开凿了四口深井。由于两边的土质软硬平衡了,塔逐渐坐正了。师父得知情况,不得不赞叹大徒弟聪颖过人。这塔据说在元朝时曾遭雷轰,明太祖时曾维修过。众人重新拟名时认为:宝塔如彩笔,碧空似锦笺,龟头海是砚,朝天写文章,代代人才出,光辉照潮阳。因而改名为“文光塔”。
相关知识文章
-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介绍 崇圣寺三塔攻略 崇圣寺三塔值得去吗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是集苍洱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理崇圣寺三塔旅游区占地1000亩,分为两大部分:前区以三塔为中心,景点主要包括三塔、南诏建极大钟和雨铜观音殿;后区则是被誉为汉传佛教第一寺的崇圣寺。景区最出名的崇圣寺三塔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大理的标志和象征。
-
梅州市千佛塔宗教文化景区
千佛塔位于梅州市区东郊,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起来的女众道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宝塔建筑堪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亦是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塔灯高照,称谓是"岭南明珠",前来朝礼者络绎不绝。千佛铁塔日久损毁,清末本邑爱国诗人黄遵宪搜集铁塔残片,收藏于人境庐,作千佛塔歌并序,以纪其事。1935年始,由梅县县长彭精一与黄任寰师长将铁塔移于东山岭上,建八角亭保护。由于时代变迁,铁塔被围在钢铁厂内,遭受污染,损毁日重,加于游人不便瞻观,舆论纷纷呼吁加以保护。
相关主题榜单
地图坐标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