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朱载堉纪念馆
- 点赞: 30
- 为TA点赞
朱载堉纪念馆原为元仁宗落难居怀的处所,明郑藩由陕西凤翔迁至怀庆(今沁阳市)之后占用,属郑藩在怀庆机构设施的一部分,为朱载堉和他父亲共同生活与进行乐律研究的地方,故又称“郑王乐府”。朱载堉纪念馆坐落在沁阳市北寺街薛街1号,是一处以历史载体为主题,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原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音协名誉主席吕骥题写馆名。
- 地址: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北寺街中段薛街1号
- 旅游景区级别: 2A
- 免票时间: -
历史发展
朱载堉纪念馆原为元仁宗落难居怀的处所,明郑藩由陕西凤翔迁至怀庆(今沁阳市)之后占用,属郑藩在怀庆机构设施的一部分,为朱载堉和他父亲共同生活与进行乐律研究的地方,故又称“郑王乐府”。郑王乐府原有面积3000多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序。1986年,沁阳县人民政府在其仅存的前序部分筹建朱载堉纪念馆,1991年10月建成开馆。朱载堉纪念馆整体建筑为明清混合式大四合院布局,主房28间,分四个展室、一个办公室、一个接待室和一个纪念品服务部。院中矗立着由中央美术学院曾竹韶教授设计的形神兼备的世界文化名人朱载堉的半身塑像。整个院落在匾额柱联、竹树名木的衬托下,显得清秀典雅,独具风格。
馆藏文物
朱载堉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200余件,基本陈列通过100多件文物和大量的照片、图表,辅以模型、雕塑、音像,充分展现了朱载堉落漠坎坷的一生及其在科学领域所取得的超人成就。第一展室:展现沁阳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和诞生在这民族文化土壤中的世界文化名人朱载堉的生活时代及其郑藩家世;第二展室:展现朱载堉从青年时代到晚年隐居的四个不同生活阶段,反映朱载堉高尚的品德和苦读寒窗、穷追不舍的治学精神;第三展室:展现朱载堉平生呕心沥血,在全世界首创十二平均律理论,并加以应用的重大学术成果。解决了中外学者一两千年来想要解决而无法解决的用数学式表示的旋宫转调历史课题,完成了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革命。同时反映了朱载堉在数学、物理、计量、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美术和文学等方面研究的巨大学术成就;第四展室:展现朱载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伟大的学术贡献在国内外的重大影响。
史迹资料
此外,朱载堉纪念馆还展出有朱载堉在沁阳活动的大量史迹资料。明代大书法家王铎撰书的郑端清世子神道碑也作为固定陈列迎送各位游客。1984年以来中外学者研究和举行纪念活动的资料,党和国家领导人严济慈、卢嘉锡、王任重等以及海内外上百位名人名家的题词、书画也作为活动展览,每年不定期和观念见面。
纪念人物
朱载堉朱载堉是中国明代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艺术科学家,他创建的十二平均律曾轰动欧洲,由此揭开了世界音乐史的新纪元。他在天文历法、数学、计量学、物理学和绘画等学科领域中都有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文化巨匠。朱载堉,字伯勤,号山阳酒狂仙客,又号狂生。生于公元1536年,卒于1611年,谥端清,史称“端清世子。”他生活在明嘉靖、隆庆、万历时期,一生在沁阳经历了府邸优育、筑土室于宫门外、重入王府、隐居九峰四个生活阶段。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然而他不贪恋王宫奢华生活,却忘我探寻科学的奥妙,成为东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圣人。他的成就是在世界律学史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和计算;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的弦乐器和管乐器,为世界上相同律制乐器的始祖;谱写了世界上早的平均律曲谱,比德国作曲家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早300年;提出了严格的管乐器的管口校正方法和校正公式,比西方同样的理论早300年;第一个提出了“舞学”一词,并为之规定了内容大纲;首创了求解等比数列的计算方法;第一个解决了不同进位制的换算方法;第一个在珠算上进行开方运算。他还精确地测算出北京的地理纬度和地磁偏角;精确地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值和水银比重。他的《醒世词》在河南、山西一带民间被辗转传抄。1997年,江泽民主席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中曾指出:“明代朱载堉创十二平均律,后来被认定为世界通行的标准音调。……中国人的这些发明创造,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科学精神与道德理想相结合的理性光辉。”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独特魅力
朱载堉纪念馆同其他博物馆相比,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因为朱载堉在音乐史上的建树使人们震惊和敬仰。他的学术贡献和高风亮节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一笔丰厚的遗产。他鄙视高官厚禄和僵死的宫廷文化,对民间音乐文化情有独钟,他悲凉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和潜心治学的忘我精神,以及不羡权贵,甘于淡泊的精神情操,在朱载堉纪念馆的展览中,体现的格外醒目。朱载堉纪念馆已成为沁阳市乃至河南省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2000年,跻身焦作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入焦作市“十大精品景点”之一重点开发,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AA级景区,为焦作、沁阳的山水景观增添了绚丽的人文色彩。
地位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名人纪念馆的社会地位与作用日益被人们认知,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教育、科学、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它还普遍被人们视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人的终身学校,文化的窗口、旅游的热点,是人们扩大知识领域,满足审美享受,培养生活情趣,陶冶身心的重要场所。
朱载堉是中国明代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艺术科学家,他创建的十二平均律曾轰动欧洲,由此揭开了世界音乐史的新纪元。他在天文历法、数学、计量学、物理学和绘画等学科领域中都有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文化巨匠。为这样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建造纪念馆,供世人瞻仰、研究、参观游览,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朱载堉纪念馆在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发展至今,已走过了15个年头。馆内陈列展览不断丰富和创新,尤其是2002年对展览版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形式和内容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征集、收藏相关文物、标本方面,尽管面临着主体文物资源稀缺、资金严重不足的现状,但馆内工作人员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地征集和收藏到有关朱载堉的生平资料、学术著作近几十册,有关研究论文及评介著作百余篇(册)。这些工作,为纪念馆今后进一步征集、收藏和开展学术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文化建设
纪念馆自身的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把文化建设摆到重要的地位,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它始终是朱载堉纪念馆的宗旨,具体到朱载堉纪念馆的文化建设,我们有以下思路:
提高素质
1、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纪念馆文化建设的首要的任务。
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也是文化的受益者,人是文化主要的载体,这决不是空洞的理论,在社会实践中,人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纪念馆是个特殊的文化单位,它所承担的社会职责首先是宣传和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纪念馆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从事纪念馆工作的业务人员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熟悉和掌握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我馆在单位资金缺短的情况下,仍派出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支持馆内工作人员进修或自学高等教育的专业知识,不断充电,以适应工作的需要。2003年朱载堉纪念馆作为焦作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加入焦作旅游信息网,上网信息化办公。
强化文化特色
2、强化地方文化特色是纪念馆文化建设的生命工程。
20世纪80年代后,全国各类名人纪念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是社会进步、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我们可以肯定,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但是,朱载堉纪念馆要坚持不衰的生命活力并跻身全国乃至世界同类纪念馆的行列,还需要做大量的努力,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强化朱载堉纪念馆的地方文化特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色彩就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这里所谓的地方文化特色,既是沁阳文化特色。沁阳地处古怀庆府境域、怀川、怀商、怀药、怀梆等“怀”字命名的事物具有浓郁的中原文化色彩。朱载堉生长于斯,成长于斯,所受地域文化的熏陶以及与之血肉关系,需要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深入地挖掘,也需要当地的学者和民间文化人去考察研究。
朱载堉纪念馆的地方文化特色还表现在朱载堉对音乐、舞蹈的贡献上。朱载堉深入民间,从民间音乐、民间歌舞中吸取营养,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他的成就包括他创作的古乐谱、古歌谣、古舞谱、古诗词等等,都应纳入黄河文化的浓厚背景中去认识,去展示。比如古歌谣《豆叶黄》中表现的古沁阳文化气息、民风,古舞谱的实际价值到了我们今天高科技时代也无法超越。目前,由沁阳市怀梆剧团编排的大型古装剧《朱载堉》也已搬上舞台,这也是利用民间艺术展示朱载堉文化的一种尝试。
朱载堉纪念馆的建筑风格、陈列内容、藏品展出以及宣传、解说都应当体现出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特色和其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才可以生存发展。近年来,我们运用多种媒体对朱载堉进行了广泛宣传,如通过《大河报》厚重河南版、音乐河南版宣传朱载堉,通过《文化河南》丛书宣传乐圣朱载堉,通过教科书的修订增补朱载堉相关内容等等形式。把朱载堉融入在黄河文化的特色背景之中。
提升宣传文化
3、提升对外宣传的文化品味是纪念馆文化建设的形象工程。
全国许多博物馆、纪念馆都早已认识到展品陈列、图文陈列以及门券、简介等印刷品对于树立形象,吸引旅客、增加效益的潜在意义。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对上述的认识似乎各有偏倚。一种情况是:展品陈列和图文陈列的重要性似乎已自不待言,它作为博物馆、纪念馆对外宣传的主体内容,许多部门都舍得去投入,去完善,而对门券与简介的设计、印刷都掉以轻心。另一种情况是:对门券、简介的投入在加大,甚至花样翻新,印制十张几十张的门券套票,而对馆内和主体展览却几年、十几年一副面孔。这二种情况都是朱载堉纪念馆不可取的。
首先,朱载堉纪念馆要依据学术研究的成果,民间文化的挖掘和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不断改进和完善陈列展览的内容与形式。如果隔了三五年还是老面孔,就会渐渐丧失游客。纪念馆的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主体陈列内容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与时俱进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
其次,门券是纪念馆的名片,是广大游客和收藏者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朱载堉纪念馆的门券要精心设计和制作,根据朱载堉纪念馆的特殊性,应该设计制作一份文化信息含量较大的简介、文字和图片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些工作刻不容缓。
第三,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制作精美的文化艺术片光碟,使游客了解名人的知识内涵和人文思想。
第四,重视发展新兴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以文化娱乐为突破口,激发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活力。我市文化资源非常丰厚,有很多项目未破题、未开发。我们可做的事情太多了。一是可把沁阳打造成“音乐圣地”的独特的旅游文化城;二是可把沁阳建设成为音乐城,成为学习培训音乐文化的基地;三是可挂靠大学筹办音乐学院招揽国内外学子;四是可建成朱载堉国际音乐交流中心,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比赛等交流活动;五是可以 把朱载堉题材编制成文艺节目和影视节目,进一步扩大沁阳在国际上的影响。
参观指南
地址:沁阳市北寺街中段薛街1号
相关主题榜单
相关知识文章
-
东莞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旅游攻略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在哪里
东莞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是收藏、研究及展示东江纵队革命史迹的纪念性专题博物馆,也是展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历史的专题纪念馆,第四批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分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和东江纵队主题展览两部分,其中东江纵队主题展览占地面积53319平方米,设基本陈列展厅、临时展厅、报告厅、贵宾室等,楼顶设观景台,可尽览大王岭抗日古村落、百花洞战场和大岭山镇新貌。
-
广州市洪秀全故居纪念馆
洪秀全故居,花都区新八景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大布乡官禄布村。故居始建于清代末期,是一排六间泥砖、瓦顶木结构平房,石砌墙基,总面阔16.5米,进深5.5米。洪秀全的居室是一单间小屋,泥墙,无间隔。洪秀全在故居居住生活了三十余年,青少年时期在此度过。故居的附近还有洪秀全读书和教书的私塾、洪氏宗祠等。故居原建筑曾被清政府焚毁,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现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洪氏宗祠辟为纪念馆辅助陈列室。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洪秀全故居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图坐标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