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鲁迅纪念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位于虹口区甜爱路200号鲁迅公园内,是人物类纪念馆、名人纪念馆,同时负责管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迅墓、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以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三位一体,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保留了原建筑特色,粉墙、黛瓦、花岗石墙裙,造型简洁、朴实、雅致,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博物馆的功能。
- 点赞: 198
- 为TA点赞
- 官网: http://www.luxunmuseum.com
- 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甜爱路200号
- 门票: 免费参观
- 开放时间: 09:00~16:00
- 建议游玩时间: 2小时
- 博物馆等级: 国家一级(文物)
基本介绍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名人纪念馆,同时管理鲁迅墓文物保护单位。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三位一体。1951年1月正式开放,是“全爱国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2014年3月成为本市中小学生3月起刷学生证可进78家社会场馆的场馆之一 。
上海鲁迅纪念馆的的陈列,改变了以往的以生平为线索的旧例,在陈列框架上以专题划分展区,分“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和“华夏民族魂”5个专题展区,突现鲁迅的重大业绩与主要精神的几个特出方面。重点突出、氛围浓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鲁迅纪念馆的陈列,在形式上注重营造氛围,通过色调色温、声音和造型来营造氛围,如灯光造型在“铁屋子中的人群”中的运用等;在展示手段上,除了用文物直接再现历史外,还充分应用了影视、场景模型等辅助手段,如:鲁迅逝世前十一天参观在八仙桥青年会举办的全国第二回流动木刻展览会的腊像场景等;还设计了多种观众参与的功能,运用了大量高科技的技术和设备装置,如:多媒体“鲁迅知识百题问答”等。鲁迅纪念馆的陈列,设计理念先进,活化了文物资料,再现了鲁迅精神,受到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景点景观
鲁迅墓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清晨五时二十五分,鲁迅先生在上海病逝。当日,鲁迅遗体移于万国殡仪馆。十月二十二日下午,鲁迅遗体公葬于上海西郊万国公墓。当时,由十六位青年作家扶柩上车,社会各界近万人,高举着“争取民族解放来遥祭死去了的鲁迅”的横幅,唱着挽歌,不顾反动军警的警戒,步行十余华里,为鲁迅送殡。马路两旁,站满了肃立的人群,向鲁迅先生的遗体告别。丧仪隆重而庄严,民众代表献沈钧儒所书“民族魂”挽幛一面,覆于棺上。当时的鲁迅墓很简单,鲁迅的灵柩上只是一个土堆,墓穴后面立了一块梯形的水泥墓碑,碑的上端,镶着高38厘米,宽25厘米的磁制“鲁迅先生之遗像”,像下面是鲁迅之子周海婴所书“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字。
一九四七年九月,在文化界进步人士和鲁迅生前好友内山完造的资助下,许广平改建了鲁迅墓,改建后的鲁迅墓,占地64平方米,用苏州金山花岗石建成。碑面上有周建人所书的金字碑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的关心下,1956年,鲁迅墓迁置于虹口公园(即今鲁迅公园)内。1961年,新建的鲁迅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迅墓位于公园的西北隅,周围怀抱着苍翠的松柏、香樟、广玉兰等常青树和鲁迅生前喜爱的花木,显得宏伟而苍翠,庄严而朴素,体现了鲁迅先生独特的性格和崇高的人格力量。鲁迅墓面积达1600平方米,全部用细密坚实的苏州金山花岗石构筑,具有民族风格,进至墓前大道,踏上三级台阶,便是墓前广场,中间是长方形的草地,其间屹立着著名雕塑家萧传玖所塑的鲁迅铜像,再现了当年鲁迅崇高的形象,他安静地坐在藤椅上,左手执书,右手搁在扶手上,神采慈祥,亲切,坚毅不拔。拾级而上,为墓前平台,这里可容纳五百人竭墓,靠近墓栏,有两棵高大挺拔的广玉兰,平台左右,为石栏花廊,种有紫藤,长得枝叶茂盛。在前方靠近鲁迅墓碑约两米处,一东一西两侧分别是当时周海婴和许广平栽下的一棵桧柏。[4] 墓栏之内,是安放鲁迅灵柩的墓椁,外用光洁的花岗石铺筑,并镶缝密封,墓穴后面是照壁式大墓碑,用斩光花岗石砌成,高5.38米,宽10.2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鲁迅先生之墓”六个金字,灿烂夺目,气魄非凡。依据鲁迅先生的性格,墓的设计全部采用花岗石,而且大部分用平石,就是为了体现鲁迅朴实、刚毅、坚强的性格。墓地周围的龙柏。樱花和腊梅,长得郁郁葱葱,墓后土山,植有常青树,南端土丘山上的石柱纪念亭,与墓遥遥相对。
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位于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大陆新村九号)。大陆新村为大陆银行所建,为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里弄房,外形具有他故乡绍兴民间住宅的风格。1933年4月鲁迅租下其中第一排的9号为居所,同月11日鲁迅携夫人许广平和儿子海婴迁入于此。当年的大陆新村,除了中国居民外,还住有许多外国侨民。1933年4月~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居住于此。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在这里与世长辞。
这是一幢红砖红瓦的3层楼建筑、底层围墙内有个小天井,鲁迅先生曾在这个辟作花园的天井内,亲手种植了桃树、紫荆花、夹竹桃等植物,底层前面一大间是会客室,中间撂一张棕黑色的长方形西式餐桌、周围有5把椅子,西墙放着书橱、手摇留声机及翟秋自谱住于此时的工作台,底层后面是餐室,放着1张广漆的八仙桌,4把镂花圆椅,酉墙角是双层碗橱和4只圆凳,东墙有个旧衣帽架。二楼南面1间是鲁迅卧室兼工作室。靠东筋是张普通的黑铣床,床南是书橱和藤椅,床对面依次放着梳妆台、茶几、藤椅和大衣橱。糊着半透明彩花纸的南窗下,是先生的书桌,上面放着纸、墨、笔、砚和台灯,陶制的龟形笔插中便插着那枝廉价但却是鲁迅先生曾用来写了数百篇杂文的“金不换”毛笔。书桌旁有一张藤椅,是鲁迅先生坐着思考、休息的地方。房间里窗边的日历和梳妆台上的时钟,永远标记着那故人们世代纪念的时刻――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在这里与世长辞。
实用信息
交通线路
21路、47路、52路、70路、97路、597路、939路公交车,991路公交车,轨道3号线、8号线,川虹线
门票价格
免费(但为保护文物而控制容量,入口处设立领票处。)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馆)
馆藏展览
藏观文物
馆藏文物主要由历年征集以及鲁迅夫人许广平、鲁迅生前友好捐赠组成。有馆藏文物78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2万件,主要有手稿、衣物、生活用品、书信、照片以及藏书等。1999年新馆建成后,设立了"朝华文库",新征集了大量文物资料。馆藏文物中,有国家一级文物162件,二级文物6314件,三级文物11179件。一级文物中有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手稿,译作《毁灭》原稿和鲁迅遗容石膏面模,上面残存有鲁迅的眉毛和胡须,都是极其珍贵的稀世珍品。此外还藏有近现代名家艺术品1700余件,包括谢稚柳、程十发、陈逸飞等艺术家的国画、版画和油画等。
鲁迅石膏遗容
《共产党宣言》中译初版本
《答客诮》诗稿
鲁迅的印章
力群木刻《鲁迅像》
鲁迅《毁灭》译稿手迹
《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诗稿
鲁迅小说《故事新编》原稿
鲁迅的X光胸片
展览与藏品
《故事新编》原稿
1935年,鲁迅将所作历史小说8篇结集为《故事新编》,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理水》是其中的一篇。《故事新编》出版后,原稿由鲁迅赠送给黄源。1950年黄源捐赠。
镇纸
玉石狐狸镇纸 瞿秋白夫人杨之华,1936年赠给鲁迅的玉石狐狸镇纸,鲁迅在日记中记作“烟灰皿”,实为镇纸。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陈望道译,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该书出版后,陈望道曾寄赠鲁迅一册。此册系1957年从上海旧书店购得,为目前我国仅存的少数几本之一。
悼丁君
1933年5月,丁玲被捕,传言已遇害,鲁迅闻讯后,非常悲愤,写下了此诗。1962年由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曹漫之收藏。2011年由曹漫之夫人蔡志勇女士捐赠。
毛笔
鲁迅使用的金不换毛笔 鲁迅写作,习惯使用绍兴出产的一种叫“金不换”的毛笔。他说:“我并无大刀,只有一枝笔,名曰金不换……是我从小用惯,每枝五分的便宜笔”。
历史沿革
1951年1月7日正式开放,周恩来总理题写了馆名,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鲁迅墓、鲁迅故居 三位一体。
1994年由上海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8年8月开始改扩建,于1999年9月25日建成开放。
2001年6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相关主题榜单
地图坐标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