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
- 点赞: 360
- 为TA点赞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风景区。博物馆占地面积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有中国规模较大的古乐器陈列馆。湖北省博物馆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也是湖北省规模较大、藏品最为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
- 官网: http://www.hbww.org/
-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0号
- 门票: 免费
- 开放时间: 09:00~17:00(周一闭馆)
-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 博物馆等级: 国家一级(文物)
基本介绍
湖北省博物馆是中国地方性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东湖边,占地4万平方米。1953年建立。馆藏文物近9千余件,大多具有地方特色。其中较珍贵的有反映湖北地区革命斗争史实的实物和领导人的信札、手稿以及照片、报刊;太平天国的纪年武器和城门石刻;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布告、入城证和一部分文献。在历史文物方面,突出的是出土文物,包括石器、陶器、青铜器、漆器等,尤以屈家岭文化、楚国历史和古代乐器等方面的藏品为典型,其中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和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大型成套编钟极为珍贵,出土以来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珍视。 该馆建馆以来,举办各类陈列展览近百个,主要有《湖北省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展览》、《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湖北战国秦汉漆器展览》、《董必武同志纪念展览》、《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斗争史展览》等。其中《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陈列了从该墓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中挑选的青铜器、漆器、兵器、乐器等精品600件,并吸收了多年来有关曾侯乙墓研究的科学成果,内容丰富,形式设计亦较新颖。主要出版物有《京山屈家岭》、《云梦睡虎地秦墓》、《随县曾侯乙墓》。
镇馆之宝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越王勾践剑
春秋晚期。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绿松石。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元代。2006年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梅瓶腹部分别绘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
郧县人头骨化石
湖北鄂西一带是古人类化石的重要发现地。1989年和199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在郧县发现了两具人类头骨化石,科学测定约为距今100万年的直立人。
展览陈列
湖北省博物馆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屈家岭——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盘龙城——长江中游的青铜文明》、《曾侯乙墓》、《书写历史——战国秦汉简牍》、《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展览。
郧县人
郧县人是长江中下游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属直立人。1989年和1990年,先后在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发现了2具人类头骨化石。遗址的年代距今约100万年。《郧县人》以“郧县人”的发现为主线,也展示了湖北境内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
屈家岭
屈家岭文化是1954年在湖北京山屈家岭先发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距今5100~4500年。这一时期的社会分层、宗教活动等现象加剧,出现了大量聚落群和古城,出现了一系列文明因素。《屈家岭》展示了江汉地区史前氏族社会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
盘龙城
1954年发现的武汉黄陂盘龙城遗址是商代早期城址。城址约建于公元前15世纪,在商代晚期衰落。盘龙城的建筑技术、青铜工艺、埋葬习俗、玉器风格、陶器特征等方面都与商代二里冈上层文化(约1500BC)一致。《盘龙城》展示了商代“南土”盘龙城城址的考古发现。
楚文化展
楚文化馆作为湖北省博物馆展馆的一翼,于2005年12月建成开馆。楚,既是国名,又是族名。楚国在公元前223年被秦国灭掉,立国约有八百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湖北发掘了五千余座楚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现了楚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楚文化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区域文化,独具一格、自成一体、博大精深,是构成先秦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展览分为八个部分,集中地展出湖北地区出土的楚文物精华,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辉煌。展品中有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还有复原的2002年在湖北枣阳九连墩发掘的楚国车马坑中的部分车马。
书写历史
二十世纪初七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土了一些战国秦汉简牍,湖北是出土战国秦汉简牍批次和数量较多的地区之一。《书写历史》展出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和书写工具实物,旨在使观众对古代先民的“书籍”有一个直观地感受。
梁庄王墓
明梁庄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子朱瞻垍与魏妃的合葬墓,文物工作者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珍贵文物5300件。在展出的梁庄王墓出土文物中,一件来自“西洋”的金锭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见证。
曾侯乙墓
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城郊擂鼓墩发掘的曾侯乙墓是一座2400年前的诸侯国君的墓葬,墓主人为战国早期曾国国君乙。此墓葬出土多种文物万余件,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保存好。曾侯乙墓展览陈列了该墓出土的较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现了2400年以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陈列分祭厅、青铜器、兵器、车马器、竹简、漆木器、金玉器和乐器八大部分,共展出具代表性的文物360件。其中青铜鹿角立鹤、联襟大壶、尊盘、鉴缶;迄今仍很锋利的多戈戟和三角剑形的殳;包容文字资料颇多、又系中国较早的竹简;重达2156克的特大金盏;制作方式与风格迥异于楚、秦的漆木竹器等。
交通指南
公交路线
1、汉口,可乘坐公汽402路、411路、552路、701路到达。
2、汉阳,可乘坐地铁4号线到达东亭,步行约20分钟到达。
3、武昌,可乘坐公汽14路、578路、709路、810路、402路、411路、552路、701路到达。
点击查看更多>>
建筑布局
馆区内的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品”字。综合陈列馆作为扩建工程两大主体工程之一,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陈列面积8000平方米;编钟馆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馆区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室外环境按景观式、园林式的特点进行布局,通过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园林绿化、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等形式,营造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配套的历史文化氛围。
历史沿革
1953年,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
1954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恢复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合署办公。
1958年2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更名为湖北省文物管理处,办公地址武昌姚家岭农业展览馆内。
1959年春,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迁址武昌东湖风景区,湖北省政府拨款兴建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
1963年,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
1981年,辛亥革命纪念馆从湖北省博物馆分离,成为独立的文博机构。
1987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湖北省博物馆“文管部”从馆内分离,成立独立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
2002年,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并。
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
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
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地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
2011年7月,湖北省博物馆编钟馆改造工程启动。
2011年12月22日,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开工仪式举行。
2020年6月14日,根据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湖北省博物馆等五家省级公共文化场馆恢复开放,社会公众可通过预约方式有序进馆参观。
相关知识文章
-
北京故宫介绍 故宫博物院在哪里 故宫门票多少钱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称世界五大宫殿。北京故宫博物院始建于1925年10月10日,是一座中国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品包括但不限于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涵盖几乎整个古代中国文明发展史和几乎所有文物门类。
-
伪满皇宫博物院游玩攻略 伪满皇宫开放时间 长春伪满皇宫在哪里
伪满皇宫博物院是在溥仪宫廷旧址建筑群基础上建立而成,是日本殖民统治中国东北十四年的历史见证,也是近代长春城市变迁的地标式建筑群。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成立于1962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博物院总占地25.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馆藏文物7万余件,其中有大批伪满时期宫廷文物、日本近现代文物、东北近现代文物、民俗文物、近现代有代表性的书画、雕刻、非遗传承人作品等。
地图坐标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