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以旅行的方式践行梦想
admin
2017-07-09 04:20:55 820 阅读
导读:最近英国的一家民间组织“国民信托”发起了一项活动,名曰“12岁前要做的50件事”内容包括50件户外旅行相关的活动,旨在鼓励孩子们在“重归自然”中强

最近英国的一家民间组织“国民信托”发起了一项活动,名曰“12岁前要做的50件事”内容包括50件户外旅行相关的活动,旨在鼓励孩子们在“重归自然”中强健身心、成长发育。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旅行或可成为最好的成长方式之一。“国民信托”的调查报告显示,12岁以下的英国孩子有1/3从未上过墙、爬过树,10人里就有一个不会骑自行车。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说:“我给年轻旅行者的建议就是从穷游开始。”

吕孝波:发掘风景背后的世间百态

5年,17957.7公里,从北京到拉萨,再到新德里,在横跨苏伊士运河后到达彼岸的开罗,在渡过爱琴海时仰望圣城雅典,沿地中海北上罗马,最后直抵目的地慕尼黑。今年还在读大三的吕孝波用一幅横贯亚非欧的线路图来描绘自己未来5年的徒步之旅。他在微博里@抵达目的地后要找的德国朋友雷克:“给我们准备好你窖藏的那瓶好酒了吗?”

这名在北大资源学院读大三的“90后”男生,已经完成了江南数地、丝绸之路和西藏的徒步搭车之旅,“我用来旅行的时间主要是假期,最长的一次走了3个月,基本没有耽误学校的课程。”这个笑容阳光的男孩说。对于导演专业的他来说,沿途的风景可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但是,吕孝波却更向往探索世间百态,“我不仅仅喜欢一地的美丽风景,更重要的是发掘美丽背后的故事,不是说再美丽的星辰也有它忧郁的影子嘛。”这是吕孝波最喜欢的一句话。对他来说,旅行的影子就是美丽风景背后的世间百态。

由于崇尚穷游的方式,吕孝波经常为不菲的旅费来源而烦恼,曾经为了筹集旅费,他在重庆当厨师,学川菜,在宁波天一阁边说书,边卖书。但在他眼中,这些困难和无奈又都是“快乐的事”,“因为我喜欢做菜,想学川菜,就好像中华小当家一样。”吕孝波大笑道。

当过厨师助理,卖过旧书的吕孝波在旅行中也出过不少“洋相”有一次在青海湖里游泳后,才知道那是当地藏民的圣湖,是不准许在里面游泳的。“那时候我还纳闷,为什么那么蓝的湖没人去游泳,虽说当地的藏民没有太责怪我,但是真的很窘,我成了在圣湖里游泳的第一人。”吕孝波自嘲地笑道。但是,旅途中更多的是很棒的经历,“有一次和那曲的元旦错兄弟一起穿越可可西里给守护者们送吃的,他是个藏民,20岁,长的很像李连杰。”

旅途中的风险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吕孝波来说,旅行中的风险都是应对以后挫折的经验和财富。这个金牛座男孩对于旅行有着一股倔犟的执著劲儿,“虽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无论父母在否,只要你想游,必是到了一个想要成长的时刻,"游"则是个人选择成长的一种方式,孩子终有一天会有自己飞翔的轨迹。对很多人来说肯定会吃不了这些苦,但这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磨炼心智和意志好办法。完成西藏和丝绸之路后,我觉得我的心智比以前更沉稳了,意志也更坚定了。”

在吕孝波的个人空间里,有一份详细的计划清单。今年7月,他打算骑车从丽江到青岛,计划用时37天,“但是计划也不能太详细,要不就没有探险的味道了。”他笑道。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我国古代的旅行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曾“作舟车以济不能,旁游天下”。尧也曾“身涉流上沙,西见王母,地封独山”。《周易·观卦》中的“观国之光”就是“观光”一词的由来。宋朝理学大家朱熹在注释《周易》时写道:“旅者,客居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居他方,谓之旅。”

“虽然古代的旅行观念和现代的旅游观从本质上来说,存在矛盾和冲突,但是也有承继性,比如说修学游的理念,就存在于古代和现代的旅行方式中。”北京大学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吴必虎说。明朝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谈及的八个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或可阐释古人旅行的真谛。吴必虎认为,“对于古人旅游活动来说,将其称为"旅行"更合理一些,人们是通过旅行达到商务、宗教、求学、政治上的目的,而现代意义上的休闲娱乐并不是古人旅行的真谛。”

从晋代的法显到唐高僧玄奘,古人的旅行往往与实践个人梦想联系在一起。据史料所载,郦道元在少年时代就已游遍山东,为他日后撰写《水经注》奠定了基础。公元前126年,20岁的司马迁开始壮游江淮,最终成书《史记》。玄奘于贞观初年西行,历经4年才到达印度,后携带佛经657部及佛像、舍利、花果种子等,历时十几载,东返故土长安,被奉为汉传佛教最伟大的译经师。东渡扶桑的鉴真,虽双目失明,仍夙志不改,终成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祖师。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20余年的羁旅生涯中,坚持编写《山志》和《游记》,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成为旅行家的开山祖师。

2011年5月19日,首个“中国旅游日”的主题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旨在将旅行和提高自我修养联系在一起。但是,对于国人来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行观念。吴必虎教授认为:“国人应该培养的旅行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增强旅行中的学习能力,提高个人修养。欧美的博物馆旅游很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

如今,随着留学潮的到来,“微留学”成了修学游的代名词。据媒体报道,多数修学游中游玩的性质可能大大超过“修学”的性质,从而导致修学游变成“狂欢游”。所谓的修学游很大程度上是打着“学习”的旗号让孩子去旅游而已。

其实,无论是去哪里,有一颗虔诚学习的心是最重要的。“我最想做的是告诉我的同龄人和其他孩子,成长要学会自立自强,以后步入社会时心灵才会强大,我这样的旅行也是让自己强大的方法之一。”吕孝波说。

在这个90后男孩看来,旅途中最重要的还是锻炼心态。“旅行,让一个人可以开阔眼界和心胸,练就厚德,然后才能载物,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