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苞待放
“立春梅花分外艳”。2月4日,农历节气“立春”;梅花,这一立春的“节气花”,因为一月的天气有点冷(平均温度超过5℃的天数只有6天),今年“姗姗来迟”了。专家预测,2月中旬梅花“为有暗香来”;眼下的梅花,都还“待字闺中”,在这时节赏梅,最有味道。
历史上扬州的梅花胜地,有的接扬州“地气”,如“东阁梅”典故,何逊离任归乡后仍眷怀扬州梅花,这里扬州,实为金陵,因唐大诗人杜甫一句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东阁梅”自此“移嫁”扬州;有的寄托人们的情思,如梅花岭梅花,“数点梅花亡国泪”;有的是“借来”的景,如蜀冈东峰和中峰之间“十亩梅园”,梅趣深远,乾隆下江南时赐名“小香雪”。
现在,扬州梅花分布与古时有了很大变动。上世纪80年代起,扬州园林绿化开始大量引种梅花。为此,我们连日来实地探访,为您制作一份扬州赏梅地图。
瘦西湖风景区
瘦西湖是扬州梅花品种和数量最多的地方。
从瘦西湖南门进,长堤春柳有“美人”(美人梅)迎宾。穿过徐园,至小金山,山脚四围遍种梅花,有“梅岭春深”之感;事实上,这里古代就是“梅岭春深”,“岭上广植各种花木,其中梅树为多”。过玉版桥,便是小梅山,梅花群植。过五亭桥,至静香书屋,屋后老梅十余棵,老树苍穹,别有一番韵味。继续前行,到四相簪花亭,亭旁便是梅花山,一千多平米的山体,栽植梅花800余棵,盛开之时,暗香扑鼻来。
从瘦西湖东门进,至盆景博物馆,这里有杏梅盆景,花开时,花如杏花,娇艳欲滴。
蜀冈西峰生态公园
公园东南一隅,有一片梅林,绿有绿萼,红有红梅,白有玉蝶,2月底,梅花盛开。梅林一角,还有仿古亭玉钩亭。
堡城村赏艺梅
堡城村曾是扬州的艺梅中心,俗有“宝塔湾的茉莉,曲江的牡丹,堡城的梅花”之说。当然,眼下的堡城,艺梅已少了,但传统艺人陆银宝家中依然有两个“宝贝”疙瘩梅和提篮梅。
“疙瘩梅”和“提篮梅”也是扬州最著名的梅花盆景。先说疙瘩梅,梅树幼小时,将主干基部绕一圆圈,用棕丝扎缚固定。随着树龄的增长,圆圈逐渐长实,就变成“疙瘩”,有“苍老奇特”效果。
再说提篮梅,把梅树主干一分为二剖开(从根部向上),再将两爿树干向外侧翻转180度,倒置呈“M”形,并用棕丝扎缚固定,最后把梅花树栽入盆中,这时“M” 形树干如同“花篮柄”,花盆则是“花篮”了。生长过程中,梅花花枝会逐渐向上扬起,开花时就有“鲜花满篮”的感觉。为使“篮”中花儿色彩更为丰富,艺人往往事先在梅树上嫁接红、绿两种春梅。
无论疙瘩梅还是提篮梅,制作的时间最好选梅雨天,这时候梅树的枝条较软,不易折断。
茱萸湾风景区
梅花山
与瘦西湖一样,茱萸湾风景区也有一个“梅花山”,就在景区猛兽园左近。一遇梅花开放,雪海香涛,蔚为壮观,如在花海中沐浴。山上有亭台,可在亭下吹笛赏梅。
史可法纪念馆梅花岭
梅花岭,诠释梅花“铁骨冰心”精神的最佳地。上世纪50年代,梅花岭复种梅花,后来陆续补栽。现有60多株白梅和红梅。
岭的北侧有一株“蜡梅王”,每年最早一批开,花香浓郁。
岭的南侧是史可法衣冠冢,赏梅时又是另外一种意境。
品梅
1
扬州梅花山
都是人造山
蜀冈梅林,瘦西湖梅花山,史可法纪念馆梅花岭,茱萸湾梅花山,无论冈,还是山,抑或岭,都是人造山。
梅花,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更宜生长。扬州大学园艺与植保学院副教授金飚到过很多梅花胜地,“就地形而言,扬州多平原,山少水多,因此便有了人造土山,用以园林景观。土山既透水又通风,还没有背阴坡和向阳坡之分,是梅花栽植的好地方。”地势决定了梅花的适生范围,“低洼地,积水只要超过3天,梅花就会"溺死"。”
2
梅花飘香
需日均温超5℃
“梅花香自苦寒来”。原园林局高级工程师孙如竹解释,这句诗指的是梅花花朵本身,梅花的花不怕冷,这是它选择冬天盛开的原因。
其实,梅花的盛开,依然离不开相对温暖的天气。“日均气温超过5℃时且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梅花才会盛开。如果保持目前的气温,预计2月中旬梅花就会盛开。”
而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份日均气温超过5℃的天数仅有6天,“气温低,春梅和蜡梅都迟开了,到2月中旬,可能出现蜡梅和春梅"二梅闹春"的情景。”
3
梅花暗香
若有若无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绿化养护管理处高级工程师孙桂平介绍,梅花是淡香型植物,因此花香若有若无。如说蜡梅花香“浓墨重彩”,春梅花香只能是“轻描淡写”。同有蜡梅和春梅的景点,蜡梅香盖过了春梅,而即使是春梅成群的地方,梅香也只是若隐若现,真的算得上是“暗香”浮动,只能在一呼一吸之间细细品味。
扬州“梅花谱”
宫粉型
大羽、扣瓣大红、小欧宫粉、复瓣小宫粉、粉朱、粉羽、重瓣粉口
绿萼型
长蕊变绿萼、二绿萼、复瓣绿萼、六绿萼、小绿萼
玉蝶型
青芝玉蝶、小玉蝶、三轮玉蝶、荷花玉蝶、玉台照水、紫蒂白照水
朱砂型
乌羽玉、骨里红、舞朱砂、铁骨红、多萼朱砂、千瓣朱砂、粉红朱砂、白须朱砂
混合型
美人梅
红叶李和重瓣型梅花自然杂交而成。
杏梅
杏树和梅花“近亲繁殖”的后代。
来源 中国品牌网 www.chinapp.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