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本名为《世界奢侈品潮流:新兴市场的创新战略》的不同寻常的新书,由Jonas Hoffmann 和Ivan Coste-Maniere (Palgrave Macmillan) 写成。本文将介绍书中的核心主张,以帮助奢侈品公司更好地理解新兴的市场。
考虑到市场中的大部分奢侈品消费者都较为年轻,速度和顺应潮流的改变将会越来越重要。奢侈品品牌股本的短期架构将会延续紧张态势。奢侈品品牌和公司始建之初都定位于世代经营,因此对于公司经营必须有长期的眼光。如拉克鲁瓦先生所言,失败永远都有可能——这一点已经被CK或皮尔卡丹所证明,后两者因为短视的经营策略而失去了其原本的奢侈品的地位。
中国奢侈品品牌的兴起
在新近中国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不光是奢侈品市场,在某种“市场教化”中,我们可以架构客户的欲求和奢侈品的期望。因而香奈儿、路易威登、卡地亚、爱马仕和其他很多品牌做出很大努力,来保护其在中国手工制作的长期传统、应付自如的产品革新和独特性。
历史上欧洲的商人跨越整个大陆与中国人做丝绸生意,走出了为后人所知的丝绸之路。中国由于历史和过人的富饶,一直是超大的经济体,丝绸、茶叶、瓷器、美玉、竹器、缝工……这些无法列举穷尽的高级制品都是中国的财富。
有几个中国的品牌在试图营造这种古老的氛围。茅台酒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上等酒每瓶价格超过200美元,出口到世界各个国家。珠宝是另一被选择的领域,像CJewelry这样的珠宝品牌也开始运用中国传统手工制品的灵感。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中国设计师Jiang Qiong Er在爱马仕的支持下设计的Shang Xia系列,她的首个店铺在2010年开门营业。
“着眼当下”这种价值观在当今中国已经根深蒂固,在东西方之间架起奢侈生活这一桥梁,海外提供普通话服务的豪华酒店层出不穷。对中国奢侈品行业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机会:要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塑造“着眼未来”的价值观导向,加速扩展国际业务。追求某一奢侈品领域的多样视野的公司要重新为奢侈品定义,才能抓住这一机会。
这要如何做到呢?要借着科技的发展(比如新材料的出现)来发展国际业务,同时从艺术界汲取灵感——路易威登和德国的瓷商Meisse都和艺术家们共同推出过系列产品。
Luxo Brasil 和Osklen的新奢侈品
巴西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这样的:他们喜欢刷卡消费,就算能预付款,他们也更愿意分期付款;加上进口税费,商品的价格经常达到欧美国家的两倍,零售商因此会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但消费者总乐意支付这样的价格,在迈阿密,巴西人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会走的经济刺激计划“,他们重视服务,从古到今,巴西精英阶层都有钱付给全天候服务的男女仆人。
巴西圣保罗的交通堵塞十分严重,因此直升机可以算作是巴西人的不动产,圣保罗城中的私人停机坪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停机坪之一。
吸引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
中国的奢侈品部门已经从创意设计基础上受限的精英梦转为具有高超零售技巧的大型经济部门。通过品牌身份认同和消费来构建自身,这已不是新的做法。
如何运作一种既能提高销售、又能保证产品独特并引发文化共鸣的国际市场战略,一直是奢侈品品牌面临的战略挑战。新的消费者更年轻、更有辨别能力,也有更高的收入可供花销,品牌与消费者之间阶层式的关系早已一去不复返。当前,奢侈品消费者对自己的认识一般是市场的中心,并通过经验与品牌建立可靠的联系。
中国高消费网民
从年轻的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中,我们可以得知购买决定是如何做出的。在购买行为出现之前的两到三个月中,他们会搜索相关信息并进行价格估算,希望把钱花在刀刃上买到最好的商品。这一过程反映着他们的性格,上网则是完成这一过程的主要方式。
社会关系结构基础上的品牌社区辨识,是包括共同礼仪、行事方式和集体道德认同在内的结构,为群体的成员提供了认同感。
线上媒体和社会媒体是一种战略性的工具,这两者在奢侈品品牌市场的祈祷的作用不可忽视。奢侈品线上发展和不断增长的年轻奢侈品消费者之间的聚合,为奢侈品品牌提升品牌价值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战略机会。
亚洲奢侈品消费群:韩国带来的启发
我们感兴趣的人群具有这样的特点:他们互相认识,有着相似的经验或情感,并且有能力发起集体的社会行动,也就是说他们会一起去做一些不会单独去做的事情。因此,建立品牌的社区现在被看作是品牌管理的一个核心。
通过线下活动分享购买心得
随着日益增多的奢侈品消费,我们需要对服饰外观加以重视,以及营造在高质量生活中的氛围,精致的偏好和高档的生活方式可以得以发散。为此,通过奢侈品牌的“魔力重获”,消费者应该将奢侈品看做他们可以经营一份更好的生活,并能满足自己对生活条件的欲望以及实现在各种类别的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