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之方
中国人喜欢买表,尤其是买昂贵的表,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不仅有历史资料为证,还有大量统计数据的支持。与中国人不断高涨的买表热情同样高涨的,是国内媒体对于手表的重视,除了传统的高档杂志以外,连报纸、电视台这些绝对大众化的媒体在厂家与商家普遍压缩经费的背景下,依然不断开设手表专栏。尤其是这几年去日内瓦或者巴塞尔表展,看到展馆里汹涌的人流,让对于手表业比较了解的人也难免心生疑惑——难道中国人真的有能力在瑞士高档制表业陷入危机边缘的情况下,帮助这个曾经在20世纪70、80年代濒临死亡的产业迅速复兴吗?
其实,制表业作为一种微型机械制造业,至今依然是国际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是那些制表用精密加工机器的设计与制造,微型机械零件的加工,以及新材料的开发,都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但就机械手表本身而言,由于电子计时技术的发达,以瑞士为主要代表的高档手表已经完全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只不过与高档定制时装、皮具、珠宝等其他奢侈品相比,手表显示出一些更多的技术色彩、在某些特定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中也多少有着比较实用的名声。归根到底,以手表为代表的所谓“实用化”奢侈品从绝对的价值标准来考量,可能并不实用,而且也不艺术。
那么为什么包括笔者在内的人还愿意花大价钱去买手表呢?至少从本人的角度上看,是追求一种更加有品质、更加有趣味,当然也是更加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这一点出发去欣赏与收藏手表是非常重要的,但事实上如今热衷于介绍手表的除了少数几家专业媒体与高档时尚杂志之外,还有大量的财经类媒体与纯粹收藏类媒体,后者往往一开始就强调买手表是能够保值与升值的行为,甚至有人公开宣称买手表包赢不亏,这就非常容易误导刚刚入门的爱表者。让我感觉奇怪的是,甚至在国内的电视节目里如今也突然多出许多的手表特别专栏,而且很快突破了软性广告的形式,向着专业手表栏目发展。
曾经在央视的财经频道看到一个讲手表收藏的节目,有嘉宾当场拿出了一系列三问、万年历等复杂表款来作为收藏的例子。对于收藏这种事虽然判断是因人而异,难以分辨出谁是绝对的正确,但以我个人的感觉似乎应该在请行家做深入的介绍之前,应该先做一些辅导——比如那些极端复杂而且数量稀少的手表恐怕只有那些在圈内行走多年而且很有影响力的行家才能够买到,一般的表迷大多只有通过长年累月的排队或者在拍卖行里才能够觅得。如果专为升值,如此得来的手表与那些出了名的藏家购得的成本相比往往高出许多,更不用谈对于这些昂贵手表的维修保养的花费巨大,不是一般普通希望能够尽快升值的手表买家所能够忽视的。
我个人一直有一个疑惑,未来即便人们依然十分爱表,但是否依然会喜欢我们眼下这些为藏家所首肯的表——比如说曾经流行一时的超薄表如今就不太受欢迎,而以往不受重视的大尺寸运动表与军表等就显得十分火热,而20年前万年历、陀飞轮等都被认为是抢手货如今则一定要选择好品牌与好做工、好机芯才更加有价值……
总之,本人以为在手表业只剩下两三家顶级品牌之前,手表其实也只是种奢侈品,不可能套用艺术品的眼光来对待它。如今不少宣称买表包赢不亏的人倒应该仔细研究一下他们是否在借机为自己的东西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