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森林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东郊森林公园华北树木园,举办了以“保护发展森林资源 携手共建美丽中国”为主题的“国际森林日”植树纪念活动。来自联合国、外国驻华使领馆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国家林业局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及通州区相关部门的干部职工,群众代表,驻京部队指战员约500人参加了活动,共栽下银杏、白蜡、雪松和楸树等2000余株。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联合国森林论坛秘书长简·麦凯尔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夏占义出席纪念活动并一起参加植树。全国绿化委员会委员、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主持纪念活动。
赵树丛在纪念仪式上指出,森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保障和物质基础。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森林的过度索取和严重破坏,全球森林大面积消失,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国际森林日”的确立,必将推动形成保护森林资源、加强生态治理的全球共识和统一行动,促进森林资源和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赵树丛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全面加快植树造林步伐,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森林面积达到1.95亿公顷,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万公顷、居世界首位,森林碳汇达到78亿吨,为维护生态安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收、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中国森林覆盖率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总体上还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供应不足的国家。赵树丛说,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充分发挥森林在维护生态安全、生产生态产品、促进脱贫减困、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今后,我国将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认真实施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努力增加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力争到201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分别达到21.66%和143亿立方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分别达到23%和151亿立方米,基本实现生态良好的奋斗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生态根基。
吴红波在致辞中说,开展“国际森林日”全球纪念活动是对森林在人类生活各方面所发挥重要作用的积极认可,当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毁林挑战的时候,中国脱颖而出成功逆转了毁林趋势。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的成就是当今世界少有的成功范例之一,希望看到中国在联合国森林论坛第十届会议上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
据悉,第67届联合国大会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决议,确定每年3月21日为“国际森林日”,并倡议各国从2013年开始举办庆祝活动,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森林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全球性植树运动。
据主办单位介绍,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本着节约办活动的原则,将原来分别举行的国家林业局司局长植树活动、通州区干部群众义务植树活动与“国际森林日”植树纪念活动一并举行。在组织方式上,采取集体乘车、现场不插彩旗、不统一发放劳保用品、不设立纪念碑等,简化形式,厉行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