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 5.09.95 布面油画(该作为上海藏家郑好所藏)
赵无极 10.01.91 布面油画(该作为郭庆祥从伦敦苏富比拍得)
赵无极 27.8.84 布面油画 香港罗芙奥2012年春拍拍品
在2011年世界艺术市场权威网站Artprice艺术家成交额排名榜单中,赵无极以9191.4万美元的总成交额位列第14,与德国画家里希特一起,成为拍卖前20位中两位在世的艺术家(里希特排名第8)。在即将到来的春拍中,赵无极作品仍旧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本报记者 黄辉
3月31日开始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上拍的赵无极作品一共有16件,大部分来自欧美藏家之手,其中估价最高的为1800万至2800万港元。香港邦瀚斯也将在春拍举行欧洲单一私人藏家收藏的赵无极、朱德群作品专场拍卖。中国嘉德也将于春拍期间拍卖7件赵无极不同时期的作品。
最近几年,尤其是2011年,随着内地买家的进场,赵无极作品在市场上受到竭力追捧,使得稳定增长的价位再上一个新台阶。赵无极作品为何大受欢迎?谁在收藏赵无极作品?赵无极作品是如何建构“国际盘”的?中国艺术收藏趋势有何转向?
内地买家露锋芒
在2月15日伦敦苏富比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上,赵无极作1991年创作的《10.01.91》估价60万至80万英镑,160万英镑成交,远远高出估价。而该作的购买者则是大连万达玥宝斋负责人、收藏家郭庆祥。最近两年,郭庆祥频频发力,在拍卖场上争夺赵无极作品。郭庆祥表示,赵无极作品是其近几年收藏的重点,“非常看重赵无极油画作品的当代性和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看重艺术家的创新价值和独立思想。”到目前为止,他收藏的赵无极作品已有10件左右,其中包括去年在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得的作品。
2011年11月26日,在香港佳士得“亚洲20世纪及当代艺术”拍卖场上,当晚估价最高、尺幅最大的赵无极作品《22.7.64》,从起拍到落槌不到一分钟,以3100万港元成交,被郭庆祥收入囊中。在此之前,郭庆祥还参与了香港苏富比“20世纪中国艺术”专场拍卖会赵无极作品《10.1.68》的争夺之战,“我们和竞争对手不断叫价,在我们出价6000万港元时,对方还是不松手,又加到了6100万港元,已经创造了艺术家新的世界拍卖纪录,如果我们不松手,价格还要继续上涨,当时就停止了竞价。那张赵无极精品与我失之交臂,确实挺遗憾的!”郭庆祥说。与郭庆祥竞争,最终以 6898万港元买下《10.1.68》的竞拍者也是内地买家——来自山东济南的任春霞。据了解,其背后涉及到文交所的交易。
其实,除了在拍卖场上显露锋芒的这两位之外,大陆藏家也有不少介入赵无极作品收藏,在2月26日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品藏东方——中国经典艺术展”上,沪上收藏家郑好就展示了收藏的几件赵无极作品。当然,内地藏家购买赵无极作品也有其原因,郑好表示,“赵无极、朱德群几位画家既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又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寻找新的表现方式,他们创造出既符合时代发展又极具东方精神的作品,符合我的收藏标准。”
郭庆祥解释了当下内地买家争购赵无极作品的原因,“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内地逐渐认识到赵无极作品的价值,尤其是艺术品投资者认识到赵无极作品作为投资品的价格上涨空间,他们等着卖给中国未来的藏家。”他表示,随着潮流的转变,赵无极的作品再过两年就会大量流转到内地。而内地拍卖行也在进行赵无极作品的争夺战,2010年,在北京匡时秋拍,赵无极1961年作品《5.12.61》拍出了1288万元,成为当时内地最贵的赵氏作品;2011年赵无极作品《无题》在北京保利秋拍以1955万元刷新内地拍卖纪录。
建构“国际盘”
近20年来,赵无极作品经由欧美辗转至台湾,再从台湾交易延伸至香港、东南亚等地,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一直到最近两年蔓延至内地,经过时间的考验,赵无极作品已经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国际盘”。
赵无极作品最早出现在巴黎的主要画廊,目前成交最贵的赵无极作品大都来自于欧美。比如,《10.1.68》最早属于里昂 GalerieArtThemes,后来被台湾私人收藏;香港佳士得去年上拍的《HommageaTou-fou》曾为巴黎 GaleriedeFrance的藏品;于台北罗芙奥成交的《4.4.85》曾为著名的马蒂斯家族的藏品。在欧美及台湾地区的画廊和经纪人的培育之下,赵无极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大量进入台湾。比如,deSarthe画廊的老板Pascal,他多年游走于亚洲各国,许多赵无极作品都经由他手,成为台湾藏家的作品。
在台湾画廊、经纪人和拍卖公司的推广、宣传推动下,赵无极等海外艺术家的作品成为台湾藏家的主要收藏品。据罗芙奥艺术集团艺术拍卖部总经理傅斐郡介绍,当时的大未来画廊就是赵无极、常玉、朱沅芷等海外艺术家的发掘者。大未来当时的负责人林天民曾讲道,“最早推广赵无极作品时,很多人认为画得那么抽象,根本看不懂。”但为了证明海外华人艺术家作品的价值,他自己首先收藏了大量经典之作。此外,台湾新时代画廊、现代画廊等都在推广、经营赵无极作品上做了很多工作。
正是在这些艺术推手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实力的台湾藏家。据统计,目前流入市场60%的赵无极作品都在台湾收藏家及画廊手上,而且他们很少出手。香港苏富比20世纪中国艺术部主管陈秀玉介绍,“赵无极作品再次出现在市场上的机会很少,他作品的收藏家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和背景。”比如,台湾元大证券集团副总经理马维建收藏了100多件赵无极作品。马维建收藏赵无极的作品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油画、版画和水彩画都买,甚至与赵无极结成忘年之交。据说当时他的父亲出资3000万元,而现在任何的一幅都值这样的价格。而收藏家林明哲也表示,自己手上的赵无极作品有30余张。此外,像克缇国际事业集团总裁陈武刚、企业家许宗炜都是赵无极作品的藏家。傅斐郡介绍,“大部分早期介入收藏的台湾企业家手上都有赵无极的作品,有的藏了10多年,有的已经换手。”
20世纪90年代,赵无极的作品开始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1999年举办的“赵无极60年回顾展”轰动了整个中国艺术界,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专门为画展撰写前言,提到:“赵既属中华,又属法兰西。他的艺术,吸取了两国文化的精粹。”希拉克曾特意求购赵无极的画,送给朱镕基。
陈秀玉介绍,赵无极作品的藏家分布很广,主要有中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印尼几个大区块,还有海外华人。而中国买家的加入,使赵无极作品的价格节节攀高。西方也有画廊、收藏家在买赵无极的作品。“赵无极作品的市场和藏家已经获得世界藏家的高度认可,这是一个逐步的走向。”而傅斐郡则表示:“随着资讯越来越发达,赵无极作品开始走向国际化,已经成为全球藏家共同认知的品牌,藏家的接受度也非常高,需求量很大,而且每年都有新买家入场。”
从中国符号到东方精神
赵无极作品受到追捧,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收藏趋势的演变,也彰显其不可限量的后市行情。如傅斐郡所言,“赵无极作品是东方抽象的精髓,艺术价值决定了其杰出地位和现在的市场,实至名归。”郭庆祥相信,赵无极作品本身就建立了一个国际化的交易市场,具有建立更为广泛的国际盘的可能性。“赵无极作品现在的市场价格才只是一个基数,其作品价格还会继续攀升。”
陈秀玉则表示,“赵无极作品收藏家的换手实际上也反映了中国艺术品收藏的话语权逐渐转移到中国买家的手上,这种转化是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比如,西方观点认为赵无极作品中的第三个时期——‘甲骨文时期’和‘书法狂草时期“是最具代表性的,早期的台湾藏家也尽力追寻这一时期的作品。但内地藏家、印尼华人更喜欢赵无极晚期的作品,认为更具东方精神和意境,更多体现出自身的文化和绘画境界,这也是伦敦苏富比晚期作品之所以创下超高价格的原因。”
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受到关注以来,其收藏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从最早的西方标准到国内藏家逐渐掌握话语权,收藏的判断标准也随之转变,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从早期的符号化作品到现在的注重东方精神性的作品。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话语权和收藏都急剧转型,西方藏家的抛售更是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打了一针。警醒之后,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和收藏再次走向理性,藏家对于艺术作品的处理方面更加审慎,而究竟从什么思路来梳理现当代艺术,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
据收藏家郑好介绍,其选择艺术家及作品的标准就是具有东方的美学精神。而具有东方美学精神的艺术家必须有两个相辅相成的条件,一是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包括有在国外学习、参观经验,对西方现当代艺术有一定了解;二是这些艺术家完成的作品必须具备强烈的东方精神,具有明显的东方符号和特征。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这几位艺术家不仅有清晰的国际线路,在国际上取得很好的声誉,而且不丧失东方精神,“具备东方美学的骨髓和国际的扩张性。”
郭庆祥则表示,自己的收藏主要是抓住吴大羽的教育思想体系,吴大羽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方式,打破旧的条条框框,具有时代性,又保持了东方精神。他们是与当时世界先进绘画思想同步的画家;同时他们又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意境带入了国际视野中,创造了独具个性和时代气息的绘画作品。
回归传统,传扬中国美学,不仅是在创作方式、个人风格和图示上的中国符号,而是真正切入中国文化精髓,回归中国文化和中国气质。而真正具有民族性、东方性的东西才能更广泛地被世界认可、接受,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沟通,得到国际藏家的认可,取得更加广泛的地位。只有这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才是中国艺术未来在世界站住脚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