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在我国享有“前卫艺术之父”和“中国近现代艺术巨匠”的美誉,他19岁留学法国,在世界艺术中心的巴黎接受前卫艺术的熏陶,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为了给自己的艺术创作注入中华文化的精髓,庞薰琹放弃巴黎的优厚待遇,回到战乱中的祖国。之后,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艺术事业,不仅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并且在油画、水彩,图案和装饰艺术设计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庞薰琹长女庞涛,继承了父亲的艺术理想,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谈起父亲,庞涛尤其敬佩他独立的人格和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创作。留学法国时,一位非常有名的资深艺评人对庞薰琹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位艺评人了解到年轻的庞薰琹对自己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的并不多,于是建议他回到祖国,才能真正发展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当时父亲本来准备开一个画展,听了这位老人的话就决定回国。在巴黎的许多创作在走之前都毁掉了,也有一些送人了。走的时候别人对他说,你是画画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巴黎更适合画家栖居。那时巴黎是世界美术的中心,聚集了大批知名艺术家,美术运动火热,艺术氛围非常活跃。”
庞薰琹没有犹豫,他回到上海——当时中国最开放的地方,但就艺术发展而言还是和巴黎相差甚远。庞家世代书香,家学渊博,听说庞薰琹要钻研中国文化以促进艺术创作,他的父亲特意找出历代画论著作给他读。他还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与世界同步同规格的现代油画艺术团体“决澜社”,发表著名的《决澜社宣言》,并连续四年每年举行一次画展。
抗战爆发后,庞薰琹携家眷辗转各地,亲见国家饱经战乱,人民苦难深重。于是他将一切对侵略者的愤怒,对同胞父老的悲悯都融入笔端,创作了一系列题材严肃、思想深刻的作品。“这是他1934年的一幅油画,”庞涛拿出画册向记者展示,“画了三根手指按着一个压榨机。当时他并不知道毛主席说的三座大山,但是他根据自己的感受解释为外来的侵略势力、中国的黑暗腐败势力和封建势力,他说这是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的三种势力。中心位置愁眉苦脸,面黄肌瘦的农妇代表贫困的中国,机器人代表压迫我们的欧美工业国。画面上的芭蕾和天使表示苦难深重的中国或许未来有一天也会有芭蕾,有幸福的日子。”
后来,庞薰琹有机会调入中央博物院工作,不仅结识了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李济、郭宝钧、夏鼐、杨钟健等一批著名学者,而且还接触了大量国宝文物。“那些国宝就在他办公室里放着,商代的,西周的,春秋战国的。文化界的朋友还借了很多书给他看。他觉得这是补课的好机会,就没日没夜地临摹,
画各种纹样,并从中国的纹样中寻求变化。”庞薰琹由此开始了工艺美术设计之路,他设计了大量装饰纹样和实物图案,在今天看来都有着鲜活的艺术生命力,毫不过时。
“我父亲搞现代设计有自己的创新,既凸显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又很现代。你一看就是中国自己的设计,但又具有世界水平。他比较好的一点就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上进行创作,在国外已经看了那么多东西,知道世界最高水平是什么;然后回来看中国的东西,再融会贯通地设计。”庞涛说。
庞薰琹的作品如今存世量大约五百余幅,大量杰出的绘画都毁于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庞薰琹去世后,其家人先后捐献了五百多幅画作,市场上流通的更是少之又少。据庞涛介绍,庞薰琹巴黎时期的画虽有上千张,但如今已不剩什么。“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占领了北平,为了不当亡国奴,父母就带着我们出走,整个家都放在那儿无暇顾管,绝大多数的画都散佚了。”
由于艺术价值较高,市场流通量少,庞薰琹的作品市值普遍超过了6位数,随之而来的仿造品也不在少数,作为长女的庞涛对此深感气愤。“庞薰琹的东西在社会上比较少,真正想收藏的人得下功夫,了解他当时所思所想到底是什么,了解其人品、画品的水准线,熟悉作者的格调、气质、品味,这些元素是不会在假画里出现的。”庞涛说,“画如其人,因此要熟悉作者的履历,许多假画很低级,不下任何功夫,明目张胆地欺侮收藏群体。例如有的画无中生有地标明“某年画苏州风景”,但他当时根本没有可能去苏州;也有标去桂林的,而实际他上一辈子没去桂林画过漓江。其实稍微了解作者履历就可筑起最基本、最起码的防假第一道墙,然后也要仔细观看、研读其作品。2006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及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庞薰琹画册》,更正了之前出版物的错误之处,许多作品都有作者本人的背景描述,另附艺术分析可供参考。劝收藏人士不要贸然轻易大方出手为上。”
在鉴画上,庞涛认为真正的收藏家应当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涵养,才能对作品有识别能力,“画家的画风无论如何变化,作画时的投入、人品、画品、气质、艺术追求、创作水平等因素,研究时不可忽视。有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的人,对作品自然就有深刻的认识。任何一样东西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即使是细微的差别,可能性质就不一样。没有受过艺术方面专门训练的人要想不被骗,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否则就要付出高昂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