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老大彬如意
紫砂成为拍场新贵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带动下,宜兴紫砂开始走向世界。因为紫砂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紫砂泥本身的特性又能使茶冲泡出最好的效果,因此东南亚地区出现一股收藏紫砂壶的热潮,一时间,紫砂器皿市场极为火爆,价格飚升,明清名家的作品升至数万甚至数十万港币。
受海外市场的影响,国内紫砂壶的价格一直较为坚挺,名家壶一般约一至八万元人民币,珍品的价位要更高一些。因紫砂壶制作工艺复杂,存世量极为有限,所以港台地区及东南亚的藏家以及商人纷纷前来大陆寻宝,苦求未果之后,便开始转向订制当代名家新壶,而名家产量有限,因此紫砂壶价格大幅上涨,顾景洲、蒋蓉等紫砂巨匠的紫砂壶动辄数万元乃至十几万一把,紫砂的收藏热潮迅速漫延。
然而,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催动之下,大量仿制的明清旧壶流入交易市场,致使海内外真正紫砂壶的收藏者和爱好者的热情大受挫伤,真品的市场价位也随之跌落,紫砂壶的收藏也转入了低潮,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低潮或许正是收藏和投资紫砂的良机。
1994年中国嘉德开启了国内紫砂壶拍卖的先河。之后,翰海、朵云轩、保利、西泠等拍卖公司陆续开始拍卖紫砂壶。当时尽管少见天价,但总体成交情况还是令人满意的。直至2010春拍,一把创作于1948年的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引起藏家的激烈竞价,终以1232万元成交,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的同时,让紫砂壶的拍卖成交价突破了千万元大关,紧随其后的2010年秋拍,明代时大彬的圈钮壶拍出了1344万,再次刷新了记录。
2011年,虽然紫砂壶的拍卖价格记录并未被突破,然而却是高价频出。其中三把壶突破了千万元大关,这三把壶均为紫砂泰斗顾景洲所制,分别为中国嘉德拍出的顾景舟与韩美林合作的提梁盘壶,成交价1150万;北京保利拍出的顾景舟与魏紫熙合作的矮井栏壶,成交价1035万;以及北京匡时拍出的顾景舟所作云肩如意三头茶具,成交价1023.5万元。紫砂壶不断升温的价格,使其成为不少投资者关注的目标。
紫砂材料得天独厚
紫砂是一种无比独特的稀有陶土,它无需施釉,色彩丰富,朴实内敛,温润儒雅,有谦谦君子之风,对紫砂泥的赞誉古已有之,“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滩头一丸土”充分说明了紫砂泥的宝贵。
紫砂泥是存在于宜兴甲泥矿中的细薄夹层里的特殊粘土,因其氧化铁含量较高,经1100℃~1200℃高温焙烧后呈紫色或紫褐色,故称为紫砂。紫砂泥不仅色泽丰富,而且物理性能卓绝,是粘土、石英、云母系共生矿,经高温烧成之后,生成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磁铁等物质的一种矿物。
烧成后的紫砂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即内部呈团形颗粒,外层是鳞片状颗粒,两层颗粒可以形成不同的气孔,使紫砂茶器在不施釉的状态下,透气而不渗水,沏茶能保持汤色和茶香,越宿不变质。因此,使用紫砂壶作为喝茶器具就不用担心泡好了茶却因为有急事不能细品,从而浪费了一壶好茶。
使用紫砂壶泡茶的时间越长,其器身就越光亮,越温润,行家将这一过程称为养壶。这是紫砂壶区别于其他茶具的另一特性:使用紫砂壶喝茶可以在品茗之余体验到另一种乐趣。在紫砂壶由看上去暗哑粗糙变为光亮温润的过程中,一种成就感在养壶者的心中油然而生。而且紫砂泥料的好坏在养壶的环节中体现得至关重要,好的紫砂泥料养的快,养出的壶效果好,光洁温润,玉感十足。不好的紫砂泥泡养慢,养出的壶效果也不好。
紫砂冷热急变性好,可置于温火上慢烤。这就可以满足一些品茗者的特殊要求——煎茶。
紫砂传热慢,保温性能极佳,不仅能够保持壶内茶汤的温度,同时在捏拿的时候不烫手,便于使用。上述特性成就了宜兴紫砂茶器成为“茶具之王”,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茶文化。
紫砂色彩丰富可塑性强
从广义上讲,紫砂泥是紫砂、红泥(亦称朱泥)和绿泥(古称团山泥)三种制作紫砂陶泥料的统称。由于这三种基泥矿区、矿层分布不同,随着烧成气氛和温度的变化,壶体亦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色泽,妙不可言。清代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对紫砂泥作过这样的描述:“夫泥色之变,忽葡萄而绀紫,倏桔柚而苍黄。摇嫩绿于新桐,晓滴琅玕之翠;积流黄于葵露,暗飘金粟之香……”
紫砂泥可以单独或相互拼制调砂后做壶。早在明清时期,艺人们就能做到:“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种种变异,妙出心裁。”呈现出“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妖,黑而不墨,如铁如石,胡玉胡金,备五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黝若钟鼎陈明庭,迫而察之,灿若琬琰浮精英”的视觉美感,因此紫砂泥又被称为“五色土”。
宜兴境内紫砂藏量丰富,可以说整个丁蜀镇就坐落在紫砂矿上,其余脉延伸至浙江长兴、安徽广德,只是那里的紫砂矿偏于瓷化,不如黄龙山矿区纯正、优质。据权威资料表明,仅黄龙山以北至宜兴陶瓷产业园区以南一带0.69平方公里范围内,已探明甲泥储量1157万吨,其中有紫砂泥35万吨~58万吨。矿层距地面60米至200米,这将是紫砂陶生产的大型原料基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