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继遂:中央美院教授。
龚继遂
主持人:刚才在刘(益谦)总和王老师的一番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买的对象、买的时间,买这件东西背后有没有支撑都很重要。龚继遂老师是资深的美术史的教授,这些年他又一直在研究艺术品市场,尤其是高端艺术品价格的构成,龚继遂老师请给我们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因素。
龚继遂: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察。表面来看是价格的变化,但是价格的背后是收藏群落的变化,在这一波艺术大潮以后会带来新的机构收藏者的入市,会带来基金的入市,会带来一些其他财富阶层、高端人士的入市,刘(益谦)先生的行为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会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收藏人员构成的格局,也造成了很多新的动机。但是总的来说,亿元大潮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很明确的标志。在价格构成的背后,是收藏群落的变化,是收藏群落中的这些人,这些财富阶层财富构成的变化,在收藏者后面又是他们的收藏动机和收藏功能的变化。我可能说得太复杂化了,刘(益谦)先生出于直觉可能未必像我讲的那么复杂,但是作为我们一个理论观察的人是这么描述问题的。
以前我们知道中国靠简单的来料加工和代工,到最近两三年以来,最近十年以来,现在有了创业板,有了IPO、股票、证券,第一次有了金融性产品的收入,这种财富和以前靠实业积累的财富形成的消费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是构成全球普遍2000年以来艺术品资产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代艺术品包括2005年到2008年全球性的当代艺术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第二,我感觉特别高兴和欣慰的是我们对艺术品的判断,刚才讲到的美术史是价值判断,其实和美术史平行的收藏家要进行一个价格判断,就是定价权的问题,我们以前是非常保守、审慎和被动的,文物局重点文物回收基金每买一样东西,都要费尽心机说明为什么要买这件东西。上海博物馆花了450万美金买一个《北宋淳化阁帖》,出了6本书来讨论,论证它的合法性、价格的必要性,这件东西是安思远当年24万美金收的(注:安思远,美籍犹太人,著名中国艺术品收藏家、经纪人),而我们是花450万美金买回来的,花这么大的差价,除了要在文化上有必要性的论证之外,还很担心去说服主管官员包括纳税人为什么要出这么多钱。当年安思远那位美国经纪人对价格和价值的判断有前瞻性,不是我们买贵了,是他买便宜了。今天我们的收藏家可以不太顾忌市场有没有接盘,以前有没有过这种成交价格,而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进行价格判断,有一个定价权的问题,定价权回到了中国人的手里,这是非常重要的事。
在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你有定价权,刘(益谦)先生现在1.7亿买了吴彬,会不会有人响应他这种定价权呢,根据我的观察,现在整个收藏不是单纯美术史上对于一个作品价格的被动的接受,王春元刚才描述的购买行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对刘(益谦)先生的金融资产、公司品牌、个人行为,起到了所谓领导潮流、带动风气作用。同时可以说这种购买行为和购买行为之后的这种延伸性的措施,是创造艺术品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今后价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由所谓单纯美术史定位的被动历史现象,向传承出处和社会影响发展了。这里最好的在收藏史上的个案,就是保利三个圆明园兽首的收藏,保利把这3个动物头像做的风生水起,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公司品牌和社会影响力,极大的带动了其他行业或者是其他产业的发展。可以说,中国传统的所谓“购而藏之”,一定要向“购而展之”发展,一定要宣传介绍,提高公众认知度,充分发挥自己的藏品的教育作用,发挥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的认知作用,这是很大的一个社会影响力,可以说是作品本身和收藏行为共同创造着未来的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