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进口红酒行业的十大乱象
2017-07-01 21:14:47 1645 阅读
导读:近期,浙江省消保委接到的红酒投诉持续增多。此现象引起了该部门的关注,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国内的进口红酒市场前景广阔,但市场现状让人担忧。根据

近期,浙江省消保委接到的红酒投诉持续增多。此现象引起了该部门的关注,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国内的进口红酒市场前景广阔,但市场现状让人担忧。根据近年来国内及浙江出现的消费投诉案件,浙江省消保委(微博)把进口红酒市场乱象概括为以下十大类。

进口红酒行业的十大乱象

  进口酒市乱象层出

乱象一:傍名牌

在进口红酒市场,“拉斐”和“卡斯特”是被傍得最多的品牌。仅 “LAFITE”,就发现有 “大拉菲”、“拉菲正牌”、“拉菲副牌”、“拉菲传奇”等上百个品牌。“CASTEL”也一样。有经营者甚至别出心裁地将“LAFITE”、“CASTEL”直接拼凑成“卡斯特拉斐”虚假品牌。

乱象二:注册空壳企业炮制“假洋鬼子”

有的葡萄酒号称产自国外,其实为国内一些小酒厂加工。有经营者还虚构品牌历史和品牌文化,“一夜”间将刚创立的商标包装成百年品牌。还有经营者花少量钱到国外注册一个洋品牌,然后在国内灌装低质酒,在市场卖大牌价。

乱象三:国内灌装勾兑

进口、灌装酒大致分两种,一是葡萄原汁,一是进口葡萄浆。前者运到国内,厂家直接分装成成品。后者按口感加水和色素等调配勾兑。我国虽规定葡萄酒是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酒精度≥7.0%(Vol)的发酵酒,但未明确规定葡萄或葡萄汁用何种比例勾兑,这很难保证灌装酒百分百是葡萄汁或葡萄浆。

乱象四:国内灌装冒充“原瓶进口”

“原瓶进口”是指一瓶酒从葡萄种植、采摘、榨汁、发酵、窖藏、装瓶、酒标及内外包装全部在原产国完成。但有的葡萄酒标注国外原瓶进口,实际是原酒汁从国外进口,在国内灌装、分装,这些酒质量难以保证。

乱象五:合法外衣下的“进口原瓶”

国内不少保税区新建大大小小的葡萄酒 “国际分装中心”,保税区法律意义上属于 “关外”,在这些生产线上灌装葡萄酒仍可打“境外”擦边球。大桶进口原酒在这里小瓶分装,贴上“原瓶进口”标签,出了厂大门就算“出口”到中国。

乱象六:违法使用添加剂

通常原瓶进口红酒没有任何添加物。但国外大量低质酒进口后,都进行添加剂勾兑。除了兑水,还在原酒里添加二氧化硫防腐,还有进口红酒被检出含致癌物合成着色剂“苋菜红”。

乱象七:低档酒冒充高档酒

用尽量逼真的包装和相近口味低档酒冒充高档酒,经不良代理经销商大肆吹嘘,一些二三线品牌摇身一变成顶级品牌。如市场上高价回收拉菲酒瓶,以低价酒灌装造假。这样的造假已形成从酒浆、酒瓶、标签、包装纸乃至包装盒到后期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乱象八:标签不符合要求

进口红酒无中文标签标识,或标识内容不符合规定,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未载明食品原产地及境内代理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或标签虚假标注境内代理商地址,同一代理商不同款酒瓶上标注代理商地址不一致。

乱象九:手续不全

未取得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卫生证书,或卫生证书所列酒类品名与实际销售商品信息不符,而擅自销售未经检疫的红酒。

乱象十:虚假代理

冒用知名红酒商标 (品牌),以专卖、专营或总代理、总经销等形式,使消费者误以为是该商标(品牌)经营者,以及“专卖(专营)店”销售假冒伪劣酒,欺诈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