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镇街30年 西樵织就五彩梦上篇
2017-07-03 05:28:35 797 阅读
导读:走进西樵轻纺城,迎面可见陈启沅先生的塑像。作为我国近代第一家民族工业——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人,家乡西樵以这种方式表达着对他的敬意。 正是陈启

    走进西樵轻纺城,迎面可见陈启沅先生的塑像。作为我国近代第一家民族工业——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人,家乡西樵以这种方式表达着对他的敬意。
 
    正是陈启沅创办的缫丝厂,革新了我国传统上“唧唧复唧唧”的手工织布方式,使我国的丝织品可以与“洋布”在市场上竞争。而陈启沅的故乡西樵则素有纺织的传统,早在明朝就有“广纱甲天下”的美名。纺织,似乎已经内化在西樵人的血液和基因之中,只有一有机会,这种隐藏在心底的“纺织情结”就开始发芽、滋长。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西樵原有的几家国营纺织厂,迅速开枝散叶。一家几口,两三台织布机,西樵人最初的创业可谓简单。到八十年代中期,西樵就有了“千家厂,万台机,亿米布”的规模,自发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化纤布匹批发市场,这时的西樵纺织,一枝独秀。

    微风细雨中,西樵纺织有惊无险地破浪前行,发展壮大。到90年代中期,西樵纺织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西樵布匹产量10年内增加了10倍,织机多达3.6万台,纺织厂2000多家。西樵纺织协会副会长莫柏源记得当时的情形。

    风平浪静的背后,危机也在慢慢酝酿。竞争对手——浙江绍兴羽翼渐丰,慢慢追赶上来。在其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西樵纺织“龙头老大”的地位很快不保。西樵纺织协会副会长莫柏源说,虽然西樵纺织以样式多样、“仿造”能力强著称,但在浙江的规模优势面前,一切都显得力不从心。

    面对挑战,西樵纺织很快投入“二次创业”,政府开始引导企业“换设备、做市场,搞研发”。南方创新中心就是那个时候创立的,用来提升西樵纺织行业水平。西樵轻纺城管委会副主任钟成宗:“实施政府牵头、企业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为中小纺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瓶颈问题;被业界誉为“纺织产业的加速器和“纺织产业医院”。

    目前,中心每年协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100多项,申报国家专利40多项,西樵也因此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面料名镇”和全国首个“纺织产业升级示范平台”。

    西樵人并没有就此止步不前。镇长梁全财的目标是,随着上下游企业不断进驻,在西樵最终形成在国内甚至国际,都具有优势的完整纺织产业链。

    先加强最终产品服装的部分,有了最终的产品,才有最终的品牌,如果几个配套都齐了,整个纺织行业的提升就完整了,那么在西樵,能够创造一个服装的名牌,作为纺织行业的名牌提出来,对产业提升,地方影响都是很有作用的。

    台湾床上用品品牌黛富妮,05年将公司大陆总部迁至西樵,看中的就是西樵完备的纺织产业集聚优势。公司总经理林明秋表示:“花边、辅料都在西樵采购,节约了很多成本,对纺织产业链延伸能够发挥的作用,我这栋楼刚起了,半年内就起了第二栋楼。”

    几经大浪淘沙,如今西樵共有近700家纺织企业,拥有年产各种纺织面料16亿米的生产能力,是全国第二大纺织面料生产及销售基地。同时,涌现出了一批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小小织机,织成了西樵人的致富梦。然而,西樵人在这织机里要编织的,还远远不只这些。


来源:中国品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