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西耶娜·米勒 我就是矛盾的综合体
2017-05-09 01:45:27 970 阅读
导读:一向走独立小品路线的西耶娜·米勒,一改戏路,出演了商业大片《特种部队》。除了面临影片风格方面的抉择,绯闻缠身却一向我行我素的她,也开始学着向

一向走独立小品路线的西耶娜·米勒,一改戏路,出演了商业大片《特种部队》。除了面临影片风格方面的抉择,绯闻缠身却一向我行我素的她,也开始学着向现实妥协。

一群好莱坞明星背靠背坐着接受采访;到处都是拿着夹纸板的公关、举着相机的娱记、宣传海报和礼品袋,甚至还有警察。这便是西耶娜·米勒主演的新片《特种部队》的宣传现场。
  站在这样一个迷你版好莱坞中间的米勒,却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尽管她是该片群星中最闪耀的那颗。米勒身材娇小,一条灰色的牛仔窄腿裤却勾勒出修长的双腿。她赤着脚坐在沙发上,跷着二郎腿,全然没有大牌女星的架子。她的眼神闪烁着活力的光彩,属于那种亲和力很强的女星。除了航班调整,米勒没有任何大牌的特殊待遇,她的房间里甚至没有一个公关。


从文艺片到商业大片
  西耶娜·米勒喜欢选择独立的小成本影片。从类似《两杆大烟枪》和《夹心蛋糕》、安迪·沃霍尔的传记片《工厂女孩》,到全片几乎只有两个演员在一个场景中对话的《密会》。不过,尽管米勒的演技一直向摆脱花瓶的方向进步,但几部影片本身都反响平平。
  《特种部队》一改米勒的独立路线。如果有一个电脑程序,能把所有商业大片中的那些套路,如新型武器、冗长的爆炸场面、扣人心弦的语言和紧身的连衣皮裤全都拼凑到一部片子里去,那么跳出来的结果应该就是《特种部队》。
  可惜的是,这部集合了各种成功元素的《特种部队》,也没能得到广泛的好评。《卫报》的影评人不客气地评论说:“关于《特种部队》,我只能说是一部内容空洞、一味商业、几乎没什么可看性的电影。”甚至米勒本人也承认,这并不是她“通常会看的类型”:“如果这种电影拍得不错的话,我觉得看一看还挺有意思的。但我更喜欢独立电影和文艺片。”
  难道是出于金钱的诱惑?《特种部队》的制作经费高达20 亿美元。但米勒宣称出演这部电影所得的片酬,并不比她演过的其他电影高。那究竟是什么促使她出演了这部电影中的“伯爵夫人”——一个具有致命诱惑力的性感尤物呢?
  “因为它与众不同,这就是原因所在!”米勒说道,“而且它很有意思,你能从中学到很多新的东西,比如怎么在一个巨大的布景中用枪。在一部纯粹娱乐的片子里演出,也是很好玩的,因为人们愿意去看。我觉得在现在的这种环境下,人人都想要一个逃避现实的出口。因此娱乐大片恰逢其时。”
  28 岁的米勒似乎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毫无疑问,她很红,但她的走红究竟是因为银幕上的角色,还是银幕下的自我?回顾她过往的一系列独立小品,真的很难说哪部作品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而银幕下的她,却曾经因为和“裘德·洛”这个名字挂钩,而迅速成为八卦媒体的焦点。


当绯闻女主角遭遇狗仔
  自从2004 年,还是模特的米勒与裘德·洛短暂的恋情开始,她就一直占据着八卦小报的一席之地。最初,她被捧为继凯特·摩丝后又一个“It Girl”,之后又被冠以风骚的骂名。后来,裘德·洛和自家保姆的偷情, 对米勒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于是米勒痛饮买醉,怒斥跟随她的狗仔们“滚开”,并声称人们吸毒是因为“他们想开心一把”。这些或多或少都成了她道德败坏的主要罪证。她与其他一线男星的绯闻,只是作为巩固她这一名声的次要佐证而已。
  所有一切在去年夏天达到了高潮:米勒与已是四个孩子父亲的已婚富豪兼演员波法沙·盖蒂(其曾祖父是盖蒂油业的创始人)的恋情引起世人关注,米勒也因此被冠以“第三者”的恶名。
  “其实我不是很想谈这个,”提及这一系列纷纷扰扰的事件时,米勒轻轻地说道,“我真的不想发生这种事。”
  如果米勒是个男人,她的形象或许不至于被毁至此。“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身处任何绯闻都是很难熬的。”米勒说道,“我并不认为这个社会是完全平等的。如果你是个男人,一切就简单得多了。我很乐意变成男人,比如像强尼·戴普。但现实并非如此。一旦你成了人们在某方面的关注目标,就很难脱身。哪怕只是以平常的方式在过自己的日子,都会处在人们的监视之下。很多自己觉得再自然不过的事,到了别人眼中都成了有意的。”
  如果你问狗仔,哪个名字最让他们头疼,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米勒。米勒与狗仔的关系如猫鼠游戏般白热化。她曾用水枪对着他们喷尿,甚至与之对簿公堂。去年,米勒赢了一场决定性的官司,被告是伦敦一线八卦媒体“BigPictures”。她成功运用了反性骚扰法,防止那些摄影师跟踪偷拍或监视她的生活。
  法院下达的禁令使她的生活发生了转变。“ 只是一些小事,比如现在我能带着侄女去公园玩了。”米勒说道,“这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或许有人觉得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费周章根本不值得。但我觉得这至少表明,没有人可以妄图操控我的生活。”
  米勒是娱乐圈少数几个和狗仔较真的女星之一。其他人都早已将之当作一场游戏,只要微笑着面对镜头,告诉狗仔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打发了他们就可以独享清静了。“我就是不想玩这种游戏。”米勒坦言,“但我发觉他们真的很难应付。因为我既不想为此曲意奉承,也不想我的生活因此而改变。可能我有点贪心,但我只想有份工作,好好干,然后照样过我自己的日子。我觉得自己太天真了。”


游走在天真与世故之间

米勒也许真的是天真的。出生于纽约的她,在1岁时便和父母一起来到英国,并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学校。后来,她回到纽约的李·斯特拉斯伯格戏剧与电影学院。她从小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演员。
  2004 年,米勒与裘德·洛在拍摄其第一部电影《风流奇男子》时,意外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这使得米勒在22岁时便成了名人。但那时的她还没有任何知名作品,仅凭某某大牌的女友而一夜成名的她,被剥夺了选择成为何种明星的权利。由于缺乏长远的计划,成名后的她还是那个轻浮、调皮、出言不逊的天真学生。
  但米勒似乎也在利用她的名气。评论家们抱怨她跟媒体大玩宣传的把戏。比如她曾起诉两家八卦小报,因为它们刊登了她在新片《摇摆嬉皮士》中的裸照。然而仅仅几个月之前,她还曾告诉《卫报》记者:“我想看整个伦敦赤裸的样子。有什么不可以?人们对于裸体的反应总是很搞笑,但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美的事。”
  对此,米勒解释道:“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的裸照非得出现在报纸封面上,”她停了下来,有点尴尬,“我基本上就是个矛盾的综合体。我确确实实说了一些话,但对方是如何理解的,我就不知道了。”她抬起头,用一种既无精打采却又充满挑衅意味的口吻说道。
  米勒清楚自己的毛病出在哪里:“我一直都很粗心大意,喜欢大放厥词。只要我一开口,麻烦就来了。其实那些八卦根本不会对我造成困扰,但我主要是顾及到身边那些受牵连的人。”
  摆在米勒面前的,是个如假包换的巨大悖论:正因为她没有把自己掩饰成世故圆滑的典型大牌女星,她招致了许多人的厌恶。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她不再我行我素了。2006 年她在拍外景期间接受了《滚石》的访问,把匹兹堡说成是“Shitsburgh”,后来,她迫于制片人的压力,在电视直播中向该市市长道了歉。然而,她真的要把自己改造成另一个听话的好莱坞机器人吗?
  “我只想希望更好地保护自己。”她小心谨慎地回答,“我不想改变我的性格,只是稍微多一点自我保护和防备。我会试着去改变,但可能不是很行。”
  尽管遭遇重重矛盾和抉择,这位几近30 的话题女王似乎真的开始收敛锋芒。如果这样的话,之前为其头疼不已的狗仔们和义正严词地指责其种种劣迹的人们,或许反而会觉得有点失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