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迷信传统,也不是恋物癖。旧物只有用起来才有价值,200多岁的老房子也是如此。
很喜欢手艺人,每次去老县城或者古镇,看到木匠、铁匠、篾匠铺子,都会站着看上很久,这些活计城里难得一见了。不过,倒也有很多年轻人重拾这一行,还把它们做出了新花样。这一次要介绍的,是一位“女木匠”。
她叫武佳,80后,西北人,目前住在北京六环外,职业是空间设计师和雕塑师。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她事,不是她的木匠手艺。
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武佳听朋友说,福建有一些木结构的老房子可以出售。设计师的直觉告诉她,应该去看看。结果这一看,一发不可收拾,她想把一幢200多年的老宅搬回北京!
这幢老宅的年代在乾隆到嘉庆之间,当年的主人,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可惜,整座宅邸实在体量太大,她自己的工作室空间有限,最终她无奈割舍了其余部分,选择了原本正房前的一个前厅和两边厢房的廊道。
简洁的厅堂、漂亮的线条,虽然前厅加上廊道的占地面积只有一点点,却可以管中窥豹,感受到那个时代匠人对建筑和空间的理解,以及他们的手艺和匠心。
遇见这幢老宅之前,武佳自己的工作室已经建好了。她的工作室,选在北京六环外的上苑艺术村,看似离群索居,其实开车到市区只要半小时不到,却又有着难得的宁静、平和。这一篇工作室改造前传是改造农民房,也是个旧貌换新颜的故事。
她设计了一间超大的开放式厨房,这……出现在广告片里也够登样了吧!刚买下来的时候,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宅院——基本上就是一个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长方形。房东自己已经划分了前院和后院,前院盖了一间红砖房用来生活,后院空出来养养植物、喂喂鸽子。
作为空间设计师,武佳考察了房东的自建房,发现虽然是农民房,但是结构牢固,建筑质量也还不错。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她决定只将前院的房子进行改造,用于起居生活,后院再新建木工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