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不小心“泄露天机”的手表,都可能让官员们深陷漩涡。自“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被网络舆论掀下马后,奢侈品就成了网络反腐的突破口之一。“表哥”杨达才因为不经意间的一个笑脸,硬是被网友挖出了多块“天价表”。一些腐败官员热衷于购买或收受奢侈品,涉及众多世界名表,其中不少牌子,许多普通民众甚至连听说都没听说过。
近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判处辽宁抚顺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江润黎无期徒刑。这个有着“LV女王”时尚头衔的女贪官,专门有座190平方米的宅子用来存放奢侈品,其中包括48块劳力士等世界名表、253个LV等大牌坤包、1246套高档服装和600多件金银首饰,物品合计2200余件,总价值接近千万。
其实,贪官引领奢侈消费新潮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在各地举办的反腐展览上,贪官赃物拍卖品,从珠宝古玩、名人字画、极品洋酒、世界名车到裹金镶银的生活用具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的贪官赃物大荟萃,其品类之丰、价值之高,绝对不亚于一场顶级奢侈品世界大展。劳力士、欧米茄、卡地亚、阿玛尼、范思哲、LV、爱马仕、寇驰等世界各大品牌无所不包,贪官们的腕表、皮鞋、衣裤、眼镜和领带等,稍不留神,每件就可能价值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针对近些年频频出现的豪华穿戴暴露贪官腐败面目的新情况,日前北京市纪委一名纪检干部称,他们已经开始组织纪检干部学习一些关于艺术品和奢侈品的知识,“以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要不是受贿人自己交待,我们很多纪检干部可能并不知道一副眼镜架也有几百万的。”
虽说,当前贪官因奢侈消费而“东窗事发”已非孤例,但作为国家制度性反腐的重要机构纪检部门,组织干部学习奢侈品知识,并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的业务学习和专业补课,似乎也无可厚非,但靠学习奢侈品知识来抵制腐败,且成为官员自觉防腐反腐的新招数、新手段,就显得太不靠谱了。一方面,任何人都有购买和穿戴奢侈品的权利,官员也不例外。如若“奢侈品反腐”从民间到庙堂都被信奉为一种反腐方式,任何穿戴奢侈品的官员,都可能变成被无数双眼睛紧盯的“目标”,很容易招致无端的非议和怀疑,可见单纯依赖对奢侈品的鉴别知识反腐,本身就存在制度设计缺陷。另一方面,靠学习奢侈品知识反腐之所以能够进入公共语境,也说明反腐监督渠道过于狭窄,过于逼仄。网络反腐,看上去锋利无比,所向披靡,其实却是色厉内荏,徒具气势,由此被拉下马的贪官可谓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说真的,靠学习奢侈品知识反腐还只是从细枝末节上反腐,且有作秀之嫌,太小儿科,很难触及腐败的根本。同时靠奢侈品消费发现贪官又毕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试想,如果我们的制度能有效制约和监督官员滥用权力,又何需依靠慧眼识别奢侈品来发现贪官呢?通过对穿戴奢侈品官员进行“有罪推定”而揪出腐败官员,这也不是科学的方式。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引入群众监督,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铲除腐败毒瘤的治本之策与通衢大道。不然的话,仍然难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窠臼。
其实,穿金戴银的贪官不在少数,打着补丁的贪官也并非传说。各级官员既然掌握着绝对权力与公共资源,自然就要受到监督。而要强化对官员监督显然需要科学而又长效的监督。但“奢侈品反腐”这种被民间用来“寻找”贪官的草根方法,如此“启发”了专业反腐部门的“智慧”,就让公众对体制内反腐的能力不能不刮目相看了,从中也体现出对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和制度落实上的困境。要知道,“奢侈品反腐”并不能替代正常的反腐方式,要消除腐败,根本上还是应制约权力,让权力运行公开透明,让公众从多方面参与到权力监督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