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资讯
世界上最致命的美食
admin
2017-07-02 22:31:00 881 阅读
导读:吃客们寻遍全球,搜集了这些最著名的致命美食。鱼类是目前最显而易见的危险。世界上有几百种有毒鱼类,有许多也是人们的盘中美餐。 河豚鱼 河豚毒素(

  吃客们寻遍全球,搜集了这些最著名的致命美食。鱼类是目前最显而易见的危险。世界上有几百种有毒鱼类,有许多也是人们的盘中美餐。

  

 

  河豚鱼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是一种比氰化物还要毒100倍的神经毒素。当它被身体吸收后,它能中断身体器官的机能,让身体麻痹成僵尸状,最终你将死于窒息。

  这种毒素存在于最著名的日本料理:河豚鱼体内。河豚刺身(fugu)是一道昂贵的生鱼片美食。

  有人把河豚称作“寿司中的俄罗斯轮盘赌”(Russian roulette of sushi),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 中曾有一集专门讲到它。河豚在食用前需要精心准备,把可食用的鱼肉与有毒的内脏仔细地分开。日本厨师为了获得烹饪河豚料理的资格,需要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并通过一项苛刻的考试。只有30%的应试者能够通过。

  即使经过了充分的处理,河豚的毒性仍然与它的诱惑如影随形。河豚的味道非常微妙,存在感非常微弱,但食用之后会让嘴唇麻木,并产生一种类似醉酒的晕眩感。虽然在日本非常流行,但河豚在欧洲被禁止食用,在美国和韩国只有一小部分餐馆能够吃到。

  然而,尽管河豚是最有名的有毒鱼类,但它既不是毒性最强,也不是食用最多的有毒食品。综观全球,有不少食物的毒性和它们的美味同样驰名。许多美食家会不远万里去品尝这些致命美味。

  鱼类是目前最显而易见的危险。世界上有几百种有毒鱼类,有许多也是人们的盘中美餐。

  “人们如果知道了鱼类有多毒,他们绝对会大吃一惊。”芝加哥自然博物馆(Field Museum in Chicago)鱼类馆助理馆长雷欧·史密斯博士(Dr. Leo Smith)说道。史密斯是含毒素和毒液鱼类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还说道,虽然人们往往把蛇与毒液联系在一起,但有毒鱼类的种类要远多于蛇类。“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所以不觉得鱼会有什么毒。”

  世界上毒性最强的鱼是石鱼(stonefish),它也是亚洲和热带地区的一道美食。被石鱼的致命毒针蛰到的痛感被认为是人类能够感觉到最严重的疼痛。尽管如此,因为食用石头鱼而导致死亡的案例则非常罕见,接近于零。

  “区分毒素和毒液非常重要。”史密斯说。毒液通常是鱼类撕咬时才分泌的东西,但某些鱼类因为它们的饮食习性和生活环境,本身就带有毒素。

  当石鱼的毒液被高温烹调,它就失去了毒性。而当它被生吃——作为石鱼刺身时,它有毒的背鳍会被直接扔掉,鱼身则是美味而无毒的。另一方面,河豚鱼和银带娃娃鱼并不会分泌毒液,但是它们在食物中摄入的细菌对人类而言是有毒的。

  因此,日本饲养河豚的渔民能够通过严格控制河豚的饮食,来养殖无毒的河豚鱼。本来河豚毒素主要集中在河豚的肝脏,而最新面世的“安全”河豚鱼肝(虽然尚未通过法律认定)已经在日本的一些地方成为大受欢迎的地下美食。

  当然,也不是只有海洋里才有致命美食,许多有毒的植物也是世界上常见的副食品和配菜。西非荔枝果(Ackee)是牙买加的国民水果。这种球根状植物在炒熟后吃起来像炒鸡蛋,通常在早餐时与腌鳕鱼一起食用。但在吃这份早餐时,最好祈祷时令没错——西非荔枝果在未成熟的时候,会造成严重的反胃症状。这种症状在牙买加很常见,被称为“牙买加呕吐症”。对儿童来说,这种症状甚至可能会致命。

  和西非荔枝果差不多,木薯也是热带地区的常见食品。在巴西、秘鲁、古巴等国家,木薯用来制作面包,磨粉后混入面糊,或者油炸后做为蛋糕原料。另外木薯和西非荔枝果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食用前如果清洗和处理不恰当,会引起不良反应。这种块根蔬菜包含足以致死的氰化物。木薯在非洲也有,通常与纳米比亚牛蛙共同生长。纳米比亚牛蛙是一种外貌丑陋、体型相当于家猫的动物,也有致命的毒性。

  这些有毒食品的爱好者认为,美味的诱惑要大于危险。况且,就算是简单的鸡肉饭,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安全。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的数据,平均每年有600名美国人死于家禽肉携带的沙门氏菌疾病。相比之下,每年因食用河豚而毒死的人数却是屈指可数。

  曼哈顿烹饪教育学院的大厨兼指导教师詹姆斯·布里斯安(James Briscione)推测,人类本身具有寻找有毒食物吃的心理倾向。“我觉得可以追溯到孩童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在操场上吃了一只爬虫,这就是一次冒险壮举,你吃了就可以跟别人吹牛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来源 中国品牌网 www.chinapp.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