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记者侯丽军)中国“俄罗斯旅游年”将于23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拉开帷幕。此间专家认为,中俄“旅游年”作为“国家年”、“语言年”后的又一重大主题年活动,将进一步深化两国民间交流和相互理解,夯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高度重视政府助推
专家表示,中俄互办“旅游年”体现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更高水平。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身体力行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俄互办“旅游年”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10年9月共同宣布的。经中俄双方商定,2012年将首先在中国举办“俄罗斯旅游年”,2013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旅游年”。
双方成立了阵容庞大的组委会,中方组委会主席由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担任,俄方组委会主席由副总理苏尔科夫担任,为“旅游年”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和机制保障。
“中俄"旅游年"是政府框架内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这样的国家级大型活动彰显了两国领导人对发展旅游合作的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俄罗斯问题专家邢广程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认为,旅游是包含了经济、人文和民间人员往来的综合性活动,“旅游年”活动办下来,将极大地促进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感性认知。
冯玉军表示,中俄关系发展的一个特点是“上层驱动型”。两国政府举办系列国家主题年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多地促进民间交流,增强中俄民间友好、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的内在驱动力。
内容丰富参与广泛
据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纳入“旅游年”框架下的各项活动已达200多项。活动设计精心、内容丰富。
其中既有专业性的旅游合作论坛、推介会、交易会,也有丰富多彩的互动交流活动;还专门针对两国年轻人安排了体育旅游活动,如“中俄界江动力橡皮艇拉力赛”等。
专家认为,通过举办“旅游年”活动,会调动更广泛的人群到对方国家旅游的兴趣。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两国旅游合作无论从规模还是水平上都会得到大大提升。
除两国政府部门牵头举办的活动外,多座与俄罗斯城市互为“友好城市”的中国城市也在积极筹备活动。据了解,“旅游年”期间,俄罗斯将派团参加在中国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多个城市举办的旅游展览和交流活动,中国的许多城市也将赴俄罗斯开展旅游推介活动。
“越来越多的地方主体参与到中俄两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里来,对带动中俄关系的全面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冯玉军说。
邢广程表示,近年来,中俄旅游交往日益密切。中国北京、三亚、北戴河等城市已成为俄公民出境游的热门目的地,俄罗斯两大主要城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也深受中国游客青睐。两国旅游资源丰富、或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将在“旅游年”活动中进一步受益。
对于制约两国发展旅游合作的一些不利因素,如俄罗斯旅游市场的培育和开发尚有欠缺、获取俄罗斯旅游签证比较困难等,专家表示,希望“旅游年”活动的举办能推动两国解决上述掣肘性因素。
深化认知着眼青年
专家认为,中俄互办“旅游年”活动对促进两国人员往来、民间交流,特别是对两国青年在心理和文化上的深层次相互理解,具有积极意义。
“红场、克里姆林宫、芭蕾舞、俄罗斯歌曲在老一代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旅游可以使民众对两国文化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产生更深刻的认知,这个认知越客观,两国民间交往的基础就越牢固。”邢广程说。
冯玉军认为,两国民众之间加大互访力度,能让两国民众更多了解两国发展的现状,去除原来在意识中存在的偏见和误解。
通过学习和旅游,越来越多的中俄青年人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认知。据统计,目前,中国有两万人在俄罗斯留学,有很多人学习俄语;俄罗斯有20多个孔子学院,有1.2万俄罗斯人在中国留学,有130所学校开设中文班,有1.5万学生学习汉语。
“青年人是中俄关系的未来,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青年人作为一个思想活跃的群体,他们之间相互认知的深化对于改善中俄关系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冯玉军说。
专家们认为,主题年,特别是“旅游年”,可以成为中俄民间交往的新平台、新载体。
“只有通过旅行者的脚步才能丈量出中俄关系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邢广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