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网 品牌网 词条百科

鹭江道是厦门道路的一条主干道。鹭江道在古代是水域地带,它的西北部是鹭江水、筼筜港水的交汇处。是厦门市区外围主干道之一,一头可通厦门港口,另一头可通厦门东渡新港,中间还与其他主干道,如开元路、厦禾路、中山路等纵横衔接,为交通枢纽之一。1996年进行改造,改造后保留了3座码头,即和平码头、厦鼓轮渡码头和内河客运码头;拓展了堤岸,道路拓宽到44米,建设了观景平台和观海长廊,扩大了海滨公园,建设了地下通道,形成了公共交通枢纽。

#公路#
点赞: 34
为TA点赞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基本介绍

鹭江道是厦门道路的一条主干道。鹭江道在古代是水域地带,它的西北部是鹭江水、筼筜港水的交汇处。是厦门市区外围主干道之一,一头可通厦门港口,另一头可通厦门东渡新港,中间还与其他主干道,如开元路、厦禾路、中山路等纵横衔接,为交通枢纽之一。1996年以后,厦门对鹭江道重新进行规划和改造,保留了3座码头,即和平码头、厦鼓轮渡码头和内河客运码头;拓展了堤岸,道路拓宽到44米,建设了观景平台和观海长廊,扩大了海滨公园,建设了地下通道,形成了公共交通枢纽。可以在这里看到“厦门一等邮局”、鹭江宾馆等古典建筑,也可以看到国际银行大厦、海关大厦、建设银行大厦等现代建筑。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中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两个线路均经过鹭江道。

历史沿革

鹭江道建于1929-1932年,当时全长1563米,宽13.4米。鹭江道是厦门道路的一条主干道。鹭江道在古代是水域地带,它的西北部(今浮屿角至厦门第六中学)是鹭江水、筼筜港水的交汇处。明末清初郑成功据厦时,这里就是他操练水师的水域。它的东南部(今思明南路)旧时之所以俗称“水流住”“后路头”,就是因为鹭江水一直流到这里才止住,并且有个可以靠船的渡头。 沧海桑田,水域筑堤岸路面成为鹭江道,是经过三个时期、三段工程的。

1926年,厦门海军司令部设立堤工办事处聘请当时在厦门市政督办公署担任会办的周醒南,兼任顾问,设计填筑鹭江道堤岸。

1928年,鹭江道完成第一段堤岸,路面即当时的旧路头、竹树脚、典宝路头、打铁路头、得胜路头、磁街路头、史巷路头、港仔口路头、岛美路头等。接着,第二、三、四段堤岸的填筑,同时并举。鹭江道第二段堤岸(自邮电局码头至妈祖宫码头),地处闹市,筑成后的地皮订价每方丈高达三千元,而且仅凭一纸设计图预售,竟然引起争购。原因是当时南洋各埠发生经济危机,华侨纷纷汇款来厦,争购地皮,建设店屋,作为归国之计。由于预售地皮,填筑工程费用有着落,进展较快,不到一年就建成。然而,在一次海啸中,这段堤岸,全部崩塌。崩溃的原因,据负责施工的工程师说,是作为堤基的中国松桩,被蛀蚀之故。于是,改用美国松桩,重新构筑,到1930年时修复。可是,不久又全段崩溃。但具体真相不明。

由于情况不明,难于重建,况且前后两次填筑已耗资七十多万元,经不起再有损失。于是,改招外商承办。1931年,荷兰治港公司承包了这项工程,并于1932年大功告成,因此鹭江道这第二段堤岸,直到今天仍然巍然屹立,是在于该公司的设计,除基桩堤身改用钢筋混凝土外,并在堤岸内侧填土地段,也密植钢筋混凝土桩,还盖上钢筋混凝土板,连接堤基,巩固堤身。填筑鹭江道第三段堤岸路面时,厦门新区辟地较多,地皮不再紧张,无人争购,筑堤工程费用来源也就枯竭。因此,鹭江道第二、三、四段路面,都无力完成,直到解放后才全部完成。

相关知识文章

  • 川藏公路简介 川藏公路自驾游危险吗 川藏公路历史

    川藏公路是古代川藏线的现代升级,东起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止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由中国的318国道、317国道、214国道、109国道的部分路段组成。是中国最险峻的公路。分为南北线。在南北线中间有一些连接的线路一般也归为川藏公路的一部分。川藏、青藏公路通车前,从拉萨到四川成都或青海西宁往返一次,靠人畜驮,冒风雪严寒,艰苦跋涉需半年到1年时间。而川藏公路只需数天,改建后的目前路况单程只需三天,大大缩短了西藏与内地的交通时间。

  • 厦门环岛路旅游攻略 厦门环岛路好玩吗 厦门环岛路在哪里

    厦门环岛路,全程43公里,宽60米,双向6车道,为城市一级次干道。机动车道18-24米,非机动车道6-7米,人行道6-8米,绿化带80-100米。厦门环岛路是厦门市环海风景旅游干道之一。环岛路的建设一直奉行“临海见海,把美的沙滩留给百姓”的宗旨,有的依山傍海,有的凌海架桥,有的穿石钻洞,建设起点高,标准严,充分体现了亚热带风光特色。

相关主题榜单

地图坐标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

基本介绍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