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改革开放以来衬衫行业的发展变迁
王伟是北京一家公司的职员,穿衬衫、打领带是他每天上班的必须着装。他说:“每天穿着干净的衬衫上班,不仅能展示公司的整体形象,也能让人感觉自己神采奕奕。”
在纺织服装业前所未有发达的今天,衬衫不仅是许多都市企事业员工的工作着装,更成为百姓生活中很普通的服装之一。
在现代工业文明框架下,衬衫业完成了从手工生产到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转变,更重要的是衬衫业在整个纺织服装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也开始了转型升级的步伐,节能、环保、低碳等现代理念逐渐融入到衬衫生产的各个环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衬衫行业的发展变迁,恰恰是我国纺织服装业历史性巨变的一个缩影。
(一)
家住北京市宣武区的张大爷还清楚地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普通人家的衣柜里,都有不少“假领子”。
张大爷说,“假领子”也叫节约领,其实是“真领子,短衬衫”,它只是单纯的挺括的衣领,有前襟后片,也有扣子扣眼,但是只保留了衬衣的上半部,没有袖子和衣身,所以又不算是一件真正的衣服。人们把它穿在里面,却成了一件足以乱真的漂亮“衬衫”。
老杨曾经是个裁缝。他回忆说,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当时的布料都是凭票定量供应,所以能拿布料来加工成衣服的顾客其实很少,专门来做衬衫的顾客就更少了。偶尔有人拿着“的确良”布料上门来,也多半是要做“假领子”,而且会对裁缝千叮咛万嘱咐,让尽量省着点用布料。布料加工完以后,哪怕富余了一寸布头,顾客也一定要拿回去。
透过“假领子”,依稀可以看见当年人们透露出来的天然的“爱美”情怀。改革开放以后,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纺织服装业越来越发达,衬衫也越来越多了。花花绿绿的“假领子”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众多款式的衬衫进入了普通人家。
人们开始在衬衫的色彩上大胆求新,女式衬衫更是款式丰富、五彩缤纷。同时,还在衬衫的钮扣上做文章,他们在普通的扣子上垫些棉花,再铰一小块布料把棉花和钮扣包起来,用针线缝好,做成了花花绿绿的包扣。张大爷回忆说,这比直接去商店里买漂亮的钮扣便宜很多,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块小布料,还能让衬衫有更多的搭配。
在老杨的印象中,衬衫加工的生意开始多起来,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方面,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老百姓手里的布匹多了;另一方面,老百姓对衬衫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形成了。老杨说,那时候布料还是很珍贵,每一剪子下去都特别小心,所以这种小作坊式的裁缝店,一天下来做不了几件衬衫。很多来做衬衫的人从把布料送到店里到最后来取衬衫,少说也得等上十天半个月。
而时尚的衬衫开始大规模流行,则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事情了。人们在面料、色彩搭配、款式上对衬衫进行改进,一些纯棉布料、防缩、防皱的衬衫陆续上市,衬衫品牌化经营和市场细分的序幕逐渐拉开,衬衫业的发展开始向大众化和高端化的两个市场同时迈进。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服装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更加重视产品升级、工艺升级、设备更新。经过优胜劣汰,涌现出一大批现代化大型服装企业,如浙江的杉杉、雅戈尔、罗蒙、万事利、富润集团,江苏的红豆、雅鹿、波司登集团,湖北的美尔雅集团,山东的兰雁集团,广东的名瑞集团,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鹿王集团,上海的三枪集团等。这些大型企业,无论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生产管理方式还是产品设计,都已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我国服装制造业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现代工业的过渡,实现了全行业的大升级。
在内外两个市场需求双双上升的条件下,服装行业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据统计,2009年,我国服装出口近260亿件,出口值达1071亿美元。
由于这时整个服装行业供小于求,加之一些民营服装企业刚刚起步,市场竞争的规则是“有比没有好”。在这种情况下,服装企业关注更多的是怎么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更多的服装,很少有企业考虑怎样才能更加节省布料。
老杨回忆说,那时候,一些大的服装厂每天都要清理掉大量的边角料。有些厂子处理得细致一些,就找专门的回收企业回收,而有些厂子则直接把边角布料倒在路边,或者直接焚烧。此外,在生产过程中节约水和电的问题也容易被忽视。
这种局面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并没有多大的改观。纺织服装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低、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多的问题日益显现,加上劳动力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些问题成了制约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