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网 品牌网 词条百科
#大学高校#
点赞: 77
为TA点赞

咸阳师范学院(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咸阳师院”,位于陕西咸阳,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普通省属本科院校,是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省级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

院校隶属: 陕西省
创建时间: 1978年
学校校训: 厚德 博学
学校代码: 10722
学校地址: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43号
学校官网: http://www.xync.edu.cn/
联系电话: 029-33720888
英文校名: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电子邮箱: zsb@xync.edu.cn

学校简介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有渭城和秦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00余亩,有实习实训基地265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14.57亿元,仪器设备总值1.66亿元。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留学生30余人。

学校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33个研究机构,有本科专业54个(师范类专业19个、非师范类专业35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名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6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省级教改项目2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优秀教材奖8部。获批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陕西省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门,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48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1000余项。

学校图书馆馆藏丰富,现有纸质图书168万余册,特色文献10033种。《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曾获“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陕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奖”“编辑出版优秀奖”。其中《学报》的“秦汉文史研究”栏目连续获得全国和陕西省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编辑出版《秦汉研究》刊物,秦汉文化研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陕西高校先进校级党委”、陕西省“平安校园”等称号。2018年获批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250余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4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占比80%以上。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秦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社科联专家等5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咸阳市第四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科学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8人。

招生简章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名称:咸阳师范学院,英文名称为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学校性质: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国标代码:10722

学校网址: http://www.xync.edu.cn/

学校地址:渭城校区: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东段1号,712000

秦都校区:咸阳市秦都区珠泉西路3号,712025

招生咨询电话:029-33720888

第三条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 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优质师范院校,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学校位于咸阳,有渭城和秦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24亩,有实习实训基地2650亩,校舍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13.28亿元,仪器设备总值1.87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4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占比80%以上。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留学生100余人。

学校开设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成立由校长、主管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等组成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制定招生章程、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讨论决定招生工作重大事项。招生就业处具体负责实施招生的日常工作。学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和个人私自从事招生工作。

第五条  学校招生工作接受纪委监察部门的全程监督,并保持与新闻媒体、考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沟通。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六条  学校拟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第七条  学校年度招生计划由教育部批准,分省(市、自治区)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

第八条  本科预留计划: 不超过本校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主要用于生源质量调控及解决同分数考生的录取问题。预留计划的人数、用途、使用原则、使用方法等严格执行教育部相关规定。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九条  录取工作按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规定,采取网上远程录取的方式进行。

第十条  新生录取实行“学校负责、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监督”的体制,全面贯彻落实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考生的德智体美劳,择优选拔人才。

第十一条  新生各专业录取无男女比例限制。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对享受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政策性加分投档的考生,学校按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控制在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之内。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将按照考生投档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后续志愿考生,若符合条件的生源仍不足,可进行志愿征集。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未完成的计划可进行志愿征集。征集志愿计划未完成,则将计划调剂到其他省份进行录取。

第十四条  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严格按照学校提前公布的选考科目要求和各省份公布的方案及有关政策执行。

第十五条  普通文理类专业安排原则:

对于进档考生专业安排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不设专业级差。

对同分考生,当其所在省级招生管理部门有明确规定或有成绩位次排序的,按省级招生管理部门的规定或成绩位次排序执行;无明确规定的,安排专业时按照考生单科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录取,单科分数按照语文、数学、外语的顺序认定。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将考生调剂录取到其他缺档专业,否则,作退档处理。

第十六条  内蒙古自治区普通类专业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原则。

第十七条  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有口试的省(市、自治区)要求考生参加英语口试且成绩合格。其他专业不限制应试语种,但考生进校后以英语作为公共外语语种安排教学。

第十八条  体育教育专业录取原则:对进档考生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成绩相同时,按照高考文化课成绩及位次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第十九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1.除播音与主持艺术外的专业:对进档考生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课成绩相同时,按照高考文化课成绩及位次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进档考生按高考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课成绩相同时按照专业课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第二十条  陕西省职业教育单招本科专业录取原则:

考生在文化课过省统考分数线和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的前提下,按照文化课统考成绩由高分向低分录取;文化课统考成绩相同时,优先录取专业技能考核成绩较高的考生;在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考核成绩都相同时,则分别按考生的语文、数学、英语单科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

第二十一条  “优师专项计划”

2022年,我校实施“优师计划”,采取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的方式,为我省脱贫县(原集中连片特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定向培养一批优秀教师。

报考优师专项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列志愿、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我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优师专项师范生在录取后、获得入学通知书前,须与学校、定向就业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市级乡村振兴工作部门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书”。对拒签协议的录取学生,取消优师专项录取资格。优师专项师范生承诺毕业后到定向县域(原集中连片特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小学(含幼儿园)任教,任教服务期不少于6年。

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要求,优师专项毕业生须全部按协议定向任教,原则上不得违约,对毕业后拒不按规定履约的,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违约记录将归入个人人事档案,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第二十二条  经教育部批准(教外函[2021]35号),咸阳师范学院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自2022年起开始联合举办学前教育本科教育项目(项目批准书编号MOE61UK2A20212204N)。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代码040106H,该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学制为四年,采用“3+1”模式培养(即前三年在咸阳师范学院学习,第四年可选择赴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学习)。在咸阳师范学院学习四年的学生,由中英双方教师共同授课,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后,由咸阳师范学院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第四学年赴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学习的学生,达到两校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的,同时授予咸阳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和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第五章  新生入学

第二十三条  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学校统一进行全面资格审查,凡发现不符合条件、有舞弊行为或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十四条  颁发学历学位证书的学校名称:咸阳师范学院。证书种类: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

第六章  收费、奖助学金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严格按照陕西省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收取学费和住宿费。

第二十六条  学校建立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级学业奖学金、勤工助学、社会专项奖助学金、困难补助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奖励资助体系。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开通“绿色通道”,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由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本章更新至2022年6月,最新章程以官网为准。

科学研究

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36项,厅局级科研项目48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2项,厅局级科研奖励120项;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442篇,年均发表1026篇,其中核心期刊911篇,被SCI、EI、CA等收录283篇。中国史(历史地理学)为省级优势学科,“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陕西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咸阳发展研究院。

历史沿革

咸阳师范学院成立于1978年5月,原名“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

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

2001 年5 月,原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1983 年成立的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咸阳师范学院。

2004年10月,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并入咸阳师范学院。

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0年7月,请以官网为准。

相关知识文章

  •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地址 北大专业

    北京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创办于1898年,是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北大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 中国人民大学简介 中国人大地址 人大怎么样

    中国人民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创办于1937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设有35个学院,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深圳研究院等,开设本科专业82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93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37个,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

地图坐标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

学校简介

师资力量

招生简章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五章  新生入学
第六章  收费、奖助学金
第七章   附则

科学研究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