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 电影中的服装变迁
新中国成立前,歌剧《白毛女》在延安上演引起了巨大轰动。剧中杨白劳欠地主债无力偿还,年关将至,无钱给女儿买新衣服,只买回二尺红头绳给喜儿扎起来。这令人心酸的场景打动了无数群众。那个年代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不但吃不饱,而且穿不暖。
解放初期,党领导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恢复发展纺织工业。当时国家底子薄,虽然群众生活有所改善,但穿衣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上个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使刚刚有点起色的纺织工业又陷入了困难境地。服装颜色被黑、蓝、绿、灰统治着,样式单调。在极左思想的禁锢下,群众对美的渴望只能压抑在潜意识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人民群众对美的要求和渴望有了思想基础。上世纪80年代初,电影《庐山恋》的上映,引起了人们对服装美的追求。影片中女主角——归国华侨周筠,在整个电影里换了40多套衣服,令人耳目一新。
由于“左”的思想影响较深,在改革开放初期,穿衣戴帽仍是人们顾忌的大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期短篇小说《围墙》里的主人公马而立,用惊人的速度组织人们修好了单位倒塌的围墙。然而,由于他平时总是衣冠楚楚,给单位一些人的印象却是偷懒,进而影响了个人进步。而与马而立命运不同的是1985年上映的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中的女主角陶星儿。她是一家纺织厂的劳模,看到工友有一件红色连衣裙,爱美之心油然而生,穿在身上感觉真的很好,但不敢上街。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对美的渴望终于占了上风,和姐妹们一起穿上红裙子走上街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一阵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果说陶星儿有一种胆量,那么《红衣少女》中的主角安然则是另一种情况,在全班同学中只有她一个人穿了一件红衣服。她孤独地坐在那里,默默地承受着不理解,也许这就是对时尚的态度。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我国一位女电影明星在国外的颁奖典礼上穿了一件紫蓝色长裙,服装形式打破了对称的原则,整个右肩露在外面,走在红地毯上,时而摆个POSE,时而莞尔一笑,人与长裙浑然天成,在众多外国影星中显得星光熠熠。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服装个性化发展最丰富的30年。人们从没有那么多衣服穿、有了衣服不敢穿,到街上流行什么就跟着穿什么,再到别人穿什么我就不穿什么,充分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反映出我们纺织服装业对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作出的突出贡献。
现在我国正向纺织服装强国迈进,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将更加富裕,衣着更加多彩与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