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网 品牌网 词条百科

无锡市梅村泰伯庙

无锡市梅村泰伯庙坐落在无锡市东南15公里的无锡县梅村乡镇伯渎河边,又名泰伯祠,至德祠,让王庙。东汉永兴二年(154),桓帝下令在此立祠,历代整修扩建,清初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占地80余亩,极其精工华丽。咸丰十年(1860),清军在无锡镇压太平军时,烧毁了泰伯庙的爱芝堂、大树堂、德治堂、大夏堂、慈俭堂等建筑。1937年,又遭日军破坏,仅泰伯庙主殿、两庑、戟门、头山门及庙内古柏数十株留存。

#祠堂#
点赞: 40
为TA点赞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
旅游景区级别: 2A

基本介绍

泰伯庙又名至德祠、让王庙,在今无锡梅村镇的伯渎河畔。为纪念古公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东汉桓帝永兴二年(154),敕令吴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立庙。经过历代修建的泰伯庙,是一组群体建筑,庄严辉煌。 现存的泰伯庙为明清建筑,庙前立照池,池上架单孔拱形石桥,名“香花桥”。桥北立花岗岩石牌坊,上镌“至德名邦”四字。石坛北为棂星门,竖有六根石柱,高6米,有云龙、仙鹤雕饰。棂星门为泰伯庙第一进建筑,面阔三间。后有院落厢旁,东西各九间。院内尚存古柏、桂树各一株。

景点介绍

泰伯大殿,面阔五间。1983年对泰伯庙进行整修时,塑泰伯像一尊,身高4.5米。两厢塑泰伯、仲雍后裔28尊塑像。1987年,陆定一和赵朴初分别题写“泰伯庙”和“至德高风”额。泰伯庙旁,又竖起“江南第一古镇”牌楼,正在兴建“泰伯园”。

泰伯,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他的事迹被历代史学家载入史册。 他因让位,偕弟仲雍,避居江南,在梅里(今梅村一带)建“勾吴”国,筑“泰伯城”,成为吴文化的发源地。

泰伯塑像

2006年05月25日,泰伯庙和墓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沿革

东汉以来,梅里泰伯庙的兴废,在南北朝之前的一段情况已很难考证。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文献为写于魏晋时期的《吴地记》。其中有关于梅里泰伯庙的记载:"泰伯城筑于梅里平墟,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今日梅里乡、亦曰梅里村,泰伯庙在焉。城东五里曰皇山,一名鸿山,有泰伯墓。"元·王仁辅的《无锡县志》明确记载:"吴泰伯庙在州(无锡州)东南五里景云乡,临泰伯渎。"这部县志引用了北宋《太平寰宇记》的内容:"泰伯开渎以备旱涝,百姓利之,为立庙于渎侧。鸿山梅里皆有泰伯庙。"元《无锡县志》还记载了元代至顺年间修葺泰伯庙之事。经过元末江南地区的战乱,梅里泰伯庙已十分破旧。洪武10年(1377)在无锡县城内小娄巷建了新的泰伯庙"以便祀事"。

明弘治13年(1500)无锡知县姜文魁带头捐俸,募集财物修庙,得到当地乡绅的支持。姜文魁在原庙旧址不远处稍移了一下位置,泰伯庙仍处在伯渎河河岸上,经过一年的努力,新庙终于落成。"即旧祠之傍而别创之,规制宏拓,堂庑翼然,春秋享祀,设道士世守,以奉香火,示民报本也。"姜文魁"重构殿寝门堂,规制有加于昔。""立石表,置祭器,列入祀典。"从此"殿寝明堂,圭洁靓深,石表对峨,过者悚息,春秋献享,永永无怠。"这次修建奠定了500年来泰伯庙的基础,从此以后,梅里泰伯庙成为祭祀、纪念泰伯的中心。弘治修庙以后过了近百年的时间,梅村泰伯庙又"日就倾圯……墙垣檐宇,莫支霜露,庭中古柏,半供樵苏。"这次由驻庙道士募得倪瓒的捐资,于万历24年(1596)重新修复了泰伯庙。这次修葺之后,泰伯庙每过几十年即能得到一次修缮和扩建。

明天启3年(1623)、清康熙31年(1692)、57年(1718)、乾隆3年(1738)、嘉庆23年(1818)、道光29年(1849)相继进行修缮和扩建,使得泰伯庙颇具规模,增加了许多建筑,丰富了它的人文内涵。 经过世代修建,泰伯庙沿中轴线自南至北有金水河、香花桥、"至德名邦"石坊、棂星门、戟门、至德殿、祖师殿、关帝殿;中轴线以东为东院,东院有三让堂、尊德堂、仓厅、小让王殿、大夏堂、慈俭堂、圣堂、还山小筑;中轴线以西的西院有珠宝堂、云山深处、德洽堂、采芝堂、隔凡楼、大树堂。泰伯殿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成为江南有名的古迹。 咸丰10年(1860)无锡失陷于太平军。泰伯庙除大殿和两庑之外,其余所有建筑全被拆除烧毁。清末民初,两庑亦遭火灾,大殿虽巍然独存,但亦已破旧。民国年间,吴氏族人稍稍复建了一些建筑。抗战胜利后还举行了盛大的祭祖活动。解放后,泰伯庙重新遭受极左路线的蹂躏,五十年代初,被梅村师范的学生毁了泰伯的塑像,匾联全部亡失,不久之后,庙内建筑概被占据派作他用。至文革期间,危害更烈,此时已无人敢提泰伯。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教条下,泰伯的三让精神已被抛弃。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阳光也照到了古老的泰伯庙,1984年,人民政府拨款对泰伯庙进行了重修。经过九十年代的大修,许多建筑得到了复建。

相关知识文章

  • 广州陈家祠景点介绍 广州陈家祠旅游攻略 广州陈家祠地址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为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较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 五公祠旅游攻略 五公祠好不好玩 五公祠怎么样

    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它由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先进连成一片,形成一组文物古迹群,人们习惯上统称为五公祠。各个古迹既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蔚为“瀛海人文”之壮观。这里,树木蓊郁,流水潺潺,环境清雅,饶有幽趣,好一派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

相关主题榜单

地图坐标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

基本介绍

景点介绍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