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脑电波控制这类型的产品已经不少见了,不过或许大多数小伙伴对他们的印象都仍停留在一些极客比赛当中,又或是觉得这些产品单纯只是用来娱乐,甚至是忽悠人的。不过,近日南开大学的一群研发人员完成了国内首次“脑控汽车”的试跑,让更多的人对脑电波控制产品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这次“脑控汽车”的试跑是在南开大学的操场上完成的。试跑时,试验人员坐在后座位置上,她的头上戴着装有16个采集点的脑电信号采集设备,该设备通过电脑和数据线与汽车进行连接,只需用脑,就能让汽车完成启动、直线前进、直线倒车、刹车、车门上锁或解锁等规定指令。
据项目负责人、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段峰称,这台汽车装有装有计算机处理系统、车载电控单元等装置,当传感器监测到人的脑电信号,并被计算机所识别之后,汽车就能获得相应的控制信号,进而完成对车体的整体控制。
虽然同样是没有人坐在驾驶座上,不过这台脑控汽车和近期热门的无人驾驶汽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脑控汽车主要是将脑电信号转化为汽车的控制信号,继而对车进行控制,某种意义上还是由人来控制汽车;而无人驾驶汽车则是依靠各种传感器对路面状况进行识别,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它要确保的是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汽车也能够正常行驶。
不过,这次南开大学试跑的这台“脑电汽车”,是需要在高度专注的情况下,才能够读取脑电信息,虽然说平时开车的时候也需要高度专注,但偶尔的开小差还是会有可能出现的,那么“脑电汽车”如何保证能够准确读出控制信息呢?这点还是需要研发人员再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的。
段峰认为,“脑电汽车”在未来会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例如说可以让残疾人能够更方便的开车上路,又或是在驾驶人员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通过传感器监测到这种状况,进而让汽车自动停靠在路边,保障驾驶员的生命安全。不过,考虑到汽车的安全性以及法规方面的问题,“脑电汽车”要真正上路,或许还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