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外卖O2O,饿了么真是江湖中的热点。12日一天,饿了么就摊上了两件大事,上午因食品生产安全问题被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通报调查,晚上正式公布了与滴滴打车联姻,话题能力之强恐无人能及。关于跨界合作,早不是什么新鲜事,滴滴巴士送水果,聚美优品送早餐,早有先例。不过,这次滴滴与饿了么合力搭建“2+4”的同城配送体系,真能让外卖物流提速,提高配送效率?笔者认为,专车送餐,只是界跨的很美。
当“二轮”遇到“四轮”,真能擦出火花?
物流是外卖O2O的核心,提高配送效率能有效节省运营成本。电动自行车是外卖O2O普遍采用的交通工具,当二轮电动车遇到四轮汽车,真能擦出火光?笔者认为,专车送外卖,真不适合中国国情。
首先,四轮真比两轮快,别逗了!打开订餐APP,系统会自动对你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并推荐附近的商家,这些商家离你并不远,大多都是两三公里以内。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么短的距离,即使不考虑堵车的因素,汽车也不一定比电动车跑得更快,更何况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不堵车的情况不多,尤其是早、晚高期也是用餐高峰时段。加上一线城市的停车难问题,尤其是在餐馆和商业区,找一临时停车位那是相当难的事情。从取餐到送餐上说,专车需要找两次停车位,这就要耽误大量的时间,直接影响到配送效率。电动自行车就不会存在难找车位和堵车的问题,这也是外卖O2O甚至电商短途配送大都选择它的原因,从速度和效率方面讲,确实比汽车更高。
其次,专车送餐,先问问国家允许吗?专车的合法运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国家虽然做了一轮听证,但至今仍然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也就是说现在的专车都是非法运营。在国家出台正式的法规前,专车加入更容易“出事”的餐饮外卖领域,就存在更大的风险。
再次,技术对接,都做好准备了吗?虽然饿了么的研发团队已经陆续入驻滴滴的办公室,但技术对接的难度仍然相当大。不久前,滴滴总裁柳青就透露滴滴专车司机人数目前已经达到40万人,年底会突破100万人。而饿了么每天也要处理大量订单,如何将这些数量庞大的群体与饿了么的数据进行对接,对技术是个很大的挑战。
是提高收益还是增加负担?
外卖O2O平台的用户忠诚度非常低,谁的补贴大,谁的优惠多,用户就会选择谁。持续的价格战已经让企业疲惫不堪,盈利状况甚忧,专车的加入,只会大幅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只会雪上加霜。
我们知道,物流是外卖O2O的主要成本,每单在7-8元左右。专车的加入,将使每单的物流成本提升到25元以上,这个成本无论是转嫁给外卖平台或是用户都是非常高的。何况,像饿了么的客平均单价只有20元左右,原本就送一单亏几单,这个模式根本不可能持续下去。加上饿了么起步于校园市场,平台用户大都比较看重补贴,品牌价值在用户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想借助滴滴品牌上游拉高端商户下游拉用户,提升自己的品牌定位,虽然愿景是美好的,又有多少商家和用户买单呢。
司机上岗送餐,能保证服务质量吗?
外卖O2O的本质是服务。像到家美食会,外卖超人等O2O平台之所以采用自建物流的重模式,目的就是通过统一的管理调度、专业的配送设备、标准的服务用语,提高服务水平,留住回头客。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专车司机都没有受过专业的配送培训,在配送服务方面别说不能与受过专业培训的外卖物流团队相比,甚至跟社会化物流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服务一旦出现问题,用户就不愿意再来,就会造成大量用户流失,直接损害外卖平台的利益,可谓得不偿失。
写在比较后:术业有专攻,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游戏规则。虽然互联网时代非常流行跨界合作,但似乎仅停留在造势层面。笔者认为,当前的外卖O2O应该踏踏实实的修炼内功,坚持创立初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餐饮品质,回归美食本真。与餐饮圈进行跨界合作,为用户推出个性化、定制化的美食方案,是一个不错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