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网 品牌网 品牌资讯
品牌跟踪 国产手机悄迎涨价潮,你会为此买单吗?
盛仔
2016-07-22 09:56:00 1133 阅读
导读: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换机时期以后,手机销量增长开始趋缓,但相对来说,价格却有抬头的趋势。来自第三方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手机(不含iPhone)均价提升至1503元,相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14元。进入2016年,手机厂商似乎不再追求“性价比”,转而追求比过去更高的溢价,并希望通过提高价格来提升产品形象。连鼓吹过硬件免费的周鸿祎都开始反思,称硬件溢价合理,并不邪恶。不过,

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换机时期以后,手机销量增长开始趋缓,但相对来说,价格却有抬头的趋势。

国产手机悄迎涨价潮,你会为此买单吗?1

来自第三方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手机(不含iPhone)均价提升至1503元,相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14元。

进入2016年,手机厂商似乎不再追求“性价比”,转而追求比过去更高的溢价,并希望通过提高价格来提升产品形象。连鼓吹过硬件免费的周鸿祎都开始反思,称硬件溢价合理,并不邪恶。

不过,过高的提价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动力,并造成渠道乱价。国内用户究竟会否为手机厂商的提价心理买单,仍然是个大大的疑问。

提价进入常态?

谁都忘不了2015年国产手机厂商的血雨腥风:价格战成为常态。手机厂商可以说是周周有新品,月月有旗舰发布,家家都在宣称手机是千元的配置,百元的价格。2015年的价格战甚至让处于手机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出现了倒闭潮,而小牌手机厂商生存空间也被严重压缩。

魅族副总裁李楠在2015年底的媒体沟通会上曾提到“性价比是危险的”言论。vivo冯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2016年手机市场基本已经是一个存量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90%。手机行业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拼硬件和性价比到了对于产品本身的操作体验。

曾几何时,出货量在全球份额不足20%的苹果,利润份额却占到了90%。苹果的溢价能力让华为的余承东也甚至羡慕,坦言与苹果相比差的还太远,尤其在高端领域,华为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从2016年开始,手机厂商不再提性价比,而越来越多的开始强调质量和品牌,这一特征明显的反映在了价格上面:追求溢价。

在中国电信终端交易会上,华为和中兴都发布了一款与电信合作的新机:华为麦芒5和中兴小鲜4。在价格公布的瞬间,场下一片唏嘘:价格好高。麦芒5售价2399元起,而中兴小鲜4售价1099元起,两款产品和上一代相比分别提高了300元和100元,中兴小鲜4比2014年的第一代提升了391元;比较近魅族发布的MX6相比上一代也提升了200元。

而来自GfK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手机(不包含iPhone)均价在1503元,而去年同期是1389元。

“之前手机厂商定价比较低,从今年开始提价会成为常态。”GfK分析师武晓锋告诉网易科技。对此,赛诺市场手机事业部总经理李睿也表示,现在手机厂商都在品牌提升期,抢占2000+甚至3000+是必经之路。

  盲目提价或拖累出货量

在手机厂商提价的背后,除了追求品牌的提升外,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闫占孟认为也是为了布局线下市场。随着线上渠道遇到天花板,同时线上渠道成本逐渐和线下渠道趋同,手机厂商开始回归线下渠道。而且,线下渠道更利于品牌冲击高端市场。闫占孟认为,手机厂商提价也是为了让线下渠道商能够有足够的利润空间。

不过,李睿认为“妄图仅通过产品提价来提升品牌形象的做法是很难成功的。”同时,李睿补充道,目前只有华为和OPPO、vivo能够做到品牌、产品与价格的同步提升。

来自华为2015年的财报显示,华为消费者业务全球发货量达到1.08亿,成为全球前三的智能手机品牌。在中国的品牌知名度也提升至了97%。华为Mate8运营商版定价2999元,全网通版定价已经超过了3000元。

OPPO、vivo的旗舰机定价均在2000元以上,甚至能够达到3000元。虽然价格较高,但在市场表现上,三大品牌占据了中国智能机市场的前三名。来自TrendFroce今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上,华为以20.8%的份额位居第一,OPPO、vivo分列第二、第三。

在对产品定价上,冯磊曾透露过vivo的策略,要考虑四个群体的利益:员工、合作伙伴、股东以及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四个利益相关者,企业才能健康长久,这也让vivo避免了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有一定的溢价空间。

“如果品牌和产品没有和价格实现同步,价格过高会直接导致销量的下降和渠道乱价。”李睿向网易科技表示。

导致销量下降很容易理解,价格过高但品牌调性还没有的话,不再是小白的消费者不会买账。对于渠道乱价的问题,李睿解释道,价格高利润空间就高,如果渠道管理跟不上,各省、各渠道之间会导致市场价格紊乱。

因此,国产手机厂商在提价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品牌调性的提升以及对渠道的把控。不过说到底,提价能否成功,还要看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

显示全部内容...

优秀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