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久前,电商品牌茵曼的母公司汇美集团表示要重整股权并于2017年再申请上市,但同样是电商出身一度被誉为“网络童装第一品牌”的上海绿盒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盒子),却遇上了麻烦。
近日,有绿盒子供应商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称自2015年开始,绿盒子长期在各网络电商平台低价促销及盲目扩张,造成企业供应链断裂,无法正常按时支付供货商贷款。与此同时,关于绿盒子破产,公司CEO吴芳芳转移财产“跑路”的传闻亦是不断。
不过,吴芳芳随即发文澄清其并未“跑路”,但坦言“比较近遇到了很大的困难”。1月4日,吴芳芳经实名认证过的微博向记者回应称,“这个阶段我的时间和精力都会花在努力化解危机上,哪怕有一线机会我都会去努力争取。”
自创立以来,绿盒子曾几经波折:关闭线上走实体失败、烧钱做B2C无果……但都“有惊无险”度过。而面对现状,绿盒子这次还能否扭转窘境?
供应商网上“追账”
2016年12月28日,一位微博名为Bellisa-ye的网友发文称,其是绿盒子供应商,公开质疑绿盒子的大股东吴芳芳转移公司财产,“恶意诈骗”供应商,拖欠货款。微博还附上向上海徐汇区人民政府、上海徐汇区人民检察院递交的“请愿书”。
2017年1月3日,上述绿盒子供应商杨女士(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2015年10月9日与绿盒子签订买卖合同,2016年1月份开始货品陆续入仓,而合同上明确表示收到发票两个月后支付货款,不过绿盒子一直在拖欠货款。”
“公司于5月份起一直催缴欠款,绿盒子一方皆以各种理由推卸拖欠共计42万元,而在所有供应商中,债务金额比较高达1200万元。”杨女士表示,“比较终给予的承诺是双11之后的11月25日会安排付款,但此后公司账户又被冻结,货款一直没有支付给我们。”
根据杨女士的描述,除了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外,绿盒子还欠自来水公司及物流公司的钱款。不仅如此,绿盒子在2016年7月开始经营异常,目前公司员工多已离职,且有两个月的工资没有发,绿盒子同时还欠第三方代发工资公司300多万元。一位绿盒子前员工亦向记者透露证实,绿盒子目前确存在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
“奇怪的是,绿盒子本身销售额很高而且不存在库存压力。从我们的数据看,绿盒子把我们的货都卖掉了。”杨女士向记者表示。
面对公开质疑,近半年不发微博的吴芳芳在2016年12月28日作出了回应,“虽然公司比较近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我一没‘跑路’,二没有想过推卸责任,三没有卷款过一分钱,相反我个人的积蓄这几年都不断贴补进了公司,此点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法律审计。”
对于吴芳芳的回复,杨女士表示,“如果真的要解决供应商的问题,至少应该答复我们钱是如何亏掉的。”
1月3日,记者来到了绿盒子的总部,位于上海宜山路民润大厦的上海绿盒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公司大门紧锁,门内两边放置公司的卡通人物,内部却是空无一人。提及此事,民润大厦保安告诉记者,“大概在半个月前,公司就关着门了。”
针对上述拖欠供应商货款等问题,1月3日,记者多次拨打吴芳芳电话,并发送短信,但未获得正面置评。此后,记者又通过实名认证的微博私信进行求证。
1月4日上午,吴芳芳经实名认证的微博作出私信回复。“如果您所说的这些情况都存在的话,那我应该做出的选择是直接‘跑路’,而不是面对和解决问题,这是常识。”该实名微博称,现阶段不论供应商在网上散布怎样的不实言论,其均没有追究或质问,原因在于这并不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阶段我的时间和精力都会花在努力化解危机上,哪怕有一线机会我都会去努力争取。”上述吴芳芳实名微博私信称。不过,对于其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办公地点是否为暂时关闭以及其未来将作何打算等问题,其并未回应。
战略几经“摇摆”
事实上,2002年以来,绿盒子经历了从电商起家到关闭线上走实体的过程。几经周折,2008年,通过提供个性化童装,面临线下困境的绿盒子转向电商,才开启了其“网络童装第一品牌”的发展之路。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9月,绿盒子获得了来自挚信资本2000万元风投的首轮融资,这也打破了线上童装品牌零融资的纪录。当年12月,其又获得了第二轮来自DCM的1亿元融资。
尽管较早被资本青睐,但有业内人士表示,绿盒子的投入产出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绿盒子当时融了一笔钱,但都拿来搞垂直网站,而且团队人员年薪很高,又做了很多地铁上广告。对于一个淘品牌来说,做一个B2C平台难度很大。”资深电商观察员鲁振旺告诉记者。
吴芳芳亦曾坦言:“2010年底投资进来,2011年和2012年绿盒子因砸‘钱’自己独立的B2C官网造成较大亏损,形成了不小的窟窿。”
业内人士介绍,在B2C尝试失败后,绿盒子又将其重点回归做品牌并在电商平台发展,彼时很多传统品牌纷纷“触网”也开始进军天猫等第三方平台,电商红利时代逐步走向“下坡路”。和传统品牌相比,绿盒子在设计、供应链上有些跟不上。
据了解,2014年,在电商发展迅猛的势头下,绿盒子正式发力渠道创新。2015年,其完成了以上海为总部,各地设立分公司,直营和加盟并进发展的战略布局。在实体店的布局上,其具体模式是:在一线城市树立形象和标杆店,在二、三线城市广铺网点。
要扩张就意味着需要资金,鲁振旺透露,业内普遍的说法是,2015年绿盒子的确是比较缺钱的,其亦想获得融资,尽管彼时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融资方面还谈不上困难,但绿盒子并没有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搜索,上海绿盒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现了该公司以及旗下徐汇分公司两个信息。在2015年6月10日以及2016年6月14日,其因不同原因曾两度被罚款。
另外,绿盒子徐汇分公司更是在2016年7月6日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是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
折射出淘品牌“现状”
2016年12月,绿盒子已被曝出其于电商平台的店铺被屏蔽导致仓库里的货品无法销售的情况。1月3日,记者在天猫以及当当网等多个电商平台搜索绿盒子官方旗舰店,均未找到相应店铺。
在中略资本创始合伙人高剑锋看来,淘品牌之所以确立今天的地位是因为平台的影响力和线上的口碑相传,一旦线上停掉,销售额会很快跌下来。
在业界看来,绿盒子的这一事件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淘品牌的生存情况。
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表示,在线下品牌纷纷被“挤到”线上发展的当下,淘品牌的经营现状有点痛苦,这和它们的定位有直接关系。以绿盒子为例,其原先依赖线上红利做大做强,但线上淘品牌靠全网比价很难有高的毛利。
高剑锋认为,从全行业来看,未来淘品牌如果要继续做大做强,“出淘”是其走向品牌的必然趋势,所谓“出淘”不是抛弃而是渠道的多元化。
在渠道多元化上代表并不少,比如眼下较为受关注的茵曼,绿盒子也是其中一员。程伟雄表示,淘品牌的战线不能拉得太长,做垂直平台、布局实体店,营业自有品牌又代理品牌。“电商没有想象的容易,投资者现在也要看到商业模式持续盈利。”在他看来,企业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要根据自身定位的需要转型,而不是盲目跟风。
在纷纷布局实体转型的当下,渐渐走过红利期的淘品牌代表们正奔向又一个目标——上市。2016年中旬,茵曼、初语母公司汇美集团向证监会申请在创业板上市。尽管此后又中止上市申请,但据媒体报道,其已表示2017年将继续申请。另一家淘品牌出身的裂帛服饰也向证监会提交了IPO申请,欲登陆创业板。
2017年,和传统服装品牌同台竞技淘品牌的发展态势将如何?“该爆发的都会爆发。绿盒子不是一个孤立事情。整个淘品牌的红利期已经过了,淘品牌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否则难有好的前景。”鲁振旺比较后说道。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