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和格力两家企业能否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建设,坚持创新求变之心,而不沦为简单的概念炒作,才是成败之关键。
一贯相爱相杀的老冤家美的和格力无论嘴上吵得多厉害,都没有停止过一件事,那就是努力实现产业突围。3月9日消息,美的与格力双双在昨日宣布了各自多元化布局的重大进展:在完成收购库卡、与高创达成战略合作后,美的宣布转型全球化科技集团,布局“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的“双智”战略;格力电器则宣布,与银隆新能源200亿元关联交易获股东大会通过。
家电行业跌宕起伏三十年,在比较严酷的市场环境中奋勇激战,成为比较具竞争力,发展比较成熟的行业之一,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家电品牌纷纷折戟沉沙,而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可见,这是竞争比较为激烈的领域,中国家电品牌的后发优势得以显现。
然而,中国家电品牌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行业多年来处于微利状态,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更让电视等逐渐退出消费者客厅。因此,家电巨头们纷纷跨界发展,比如格力在手机领域的试水。然而也要看到,手机市场同样红海一片,家电巨头需要更具创新型的领域布局。
美的宣称企业定位变为“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科技集团。”
格力与银隆新能源的联姻,更让董明珠多年的“造车”执念得以实现。尤其是这两家企业,主要还是围绕新能源、新技术、新制造为主来加大投入和拓展,相比于某些实体企业家脱实就虚,热衷于资本运作,这两家坚守主业,以打造更智能化产业链为发展战略思路,也符合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整体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全面解读时指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所谓“中国制造2025”,其实就是要向德国制造学习,让更多制造型企业沉下心来,通过对产品、技术、管理能力等的钻研,以符合制造业智能化趋势为主导的拓进之路,来推动中国制造从大到强。而且同为广东家电业的代表,美的和格力突围之路值得全国参考。20年前,广东制造业在价格上竞争,今天在质量上竞争,明天将在品牌、技术以及产品创新上竞争。
不过,德国工业4.0实质是个性化、智能化,是互联网+制造业。而无论是美的在机器人产业上的投入,还是格力始终想打响的新能源汽车牌,都属于“智慧制造”,还需要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经营观念持续更新。智慧制造对人(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的创造力、创意力和创新力依赖更加明显,只因智慧制造的技术应用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指导,而智慧制造的边界拓展及产品更新、服务创新等,需要管理层来决策,并考验着企业上下的执行力,从智慧制造到大规模商业应用,智慧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两者一个都不能少,这都是摆放在美的和格力面前的难题。
家电业的突围之路依然艰难,尤其是新技术、新产业更不可能短时期内速成。笔者以为,美的和格力两家企业能否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建设,坚持创新求变之心,而不沦为简单的概念炒作,才是应市之举。成败与否都需要时间验证,美的格力的突围成败取决于不忘制造业的坚守初心。
当然,这一点也是对其他制造业企业的启示——制造业不跨过智慧制造的门槛,那就不仅仅是拒绝成长,实质上是拒绝生存。随着移动互联技术覆盖面的扩大,物联网技术也进入大规模的商用,生产数字化的趋势也就越来越明显,马云(微博)近期提出的“新制造”,强调未来30年制造讲究的是智慧化、个性化、定制化,也需要美的、格力以及更多的制造业品牌在突围中加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