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4日下午,艺链在北京市朝阳百川汇成功举办“培育共识信用土壤 起航数字经济海洋”为主题发布会。原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周可仁副部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霍建国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王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李博秘书长、中国电子商务金融区块链发展研究中心刘明主任、中国原创艺术研究发展中心刘有晔主任、中国电子商务金融区块链发展研究中心夏雪敏副主任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会上艺链CEO夏雪敏先生介绍了艺术品和区块链的现状、团队人员的情况、艺链的商业模式及艺链未来的赢利点等内容,同时来自业界的多名代表与相关企业家代表也在发布会上发表致辞。
艺链作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者,已率先将艺术品与区块链结合并实现落地。艺链基于区块链技术,致力于创建一个自信任化的数字化艺术社区——不仅对初期所筛选艺术珍品进行历史信息传递、价值交换记录的录入;还原艺术品以真实数字身份,大大增加机构、参与各方行为的透明度,提高系统的可追责性,降低系统的信任成本;而且将艺术品传统思维运作引入到数字经济模式,首创艺术品抵押发行机制及共识展示地机制,希冀创建一个更为普惠化的艺术品金融市场,去除艺术品市场圈层化桎梏,最终“培育共识信用土壤 起航数字经济海洋”。
传统艺术价值面临四大困惑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且历史传承最为连续的民族,地上地下艺术品积蓄了任何国家乃至其他国家艺术品数量总和都无可比拟的艺术珍品宝藏数量及质量的优势,存储了无法用实体货币给予恒定的巨大价值,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思维及无突破技术的制约,巨大无比的价值资源昏睡百年,几乎进入一个传统思维、传统运作状态下的不解之局。主要表象在以下四个方面:
1.纠结于真假鉴定辨别
艺术品伪造(据估计每年10亿的艺术品交易中有70~75%存在造假);艺术品鉴定(有研究报告估计,每年全球艺术品和收藏品伪造和欺诈的市场规模高达60亿美元,几乎占到艺术品总交易额的十分之一。
2.困惑于估价权威衡定
不论是在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件艺术品值多少钱?一件艺术品,即便它是真品,其价值的评估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受该艺术品的物理价值、艺术价值、市场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等综合因素的制约,如此一来,艺术品价值的评估就变得非常复杂。可以说,艺术品价值的评估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关于一件艺术品到底值多少钱,这个价钱在多大范围内波动等问题,业内没有统一的说法。
就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例,2007年,当代艺术品被炒得最高时,达到了人民币几千万元一件,而随着市场泡沫的破灭,其价格跌到了人民币几百万元的水平,缩水程度达80%~90%。
同样的艺术品,在不同的经营者手里,能卖出不同的价格。越是珍稀的品类,不同商家的售价相差越大。从业者往往把个中原因归结为每个商家的客户层次不同,付款能力不同,因此售价不同,实际情况则远比这些复杂。
3.缺少确权技术方法
由艺术品真假、来源引发的争议、不付款和索赔的事件经常可见;授权机制不透明(例如,通过签印许可的纸张证书来制造稀缺性,然而这种方式也破坏了数字艺术品其它所需要的特性,比如如何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以及证明数字签名的真实性);艺术品的模糊性增加了追踪和防诈骗的难度。
4.尴尬的传统交易路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旧有的画店、古玩店也再次走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传统交易方式如画廊交易、艺术品博览会交易、私下交易并存,然而由于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狭隘的交易途径,导致艺术品交易存在着极大的交易风险。因此在艺术品的交易中,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件品类珍稀、质量上乘的艺术品,在进入藏家手里之前,往往会经过了几个行家之间的转手加价。小行家只能卖给小藏家,大行家才能卖给大藏家。大行家和大藏家的对接,有对彼此相同社会地位的认同,而这种认同具有双向的排他性,大藏家不会认同小行家,大行家也不会认同小藏家。
鉴于这些弊端的出现,区块链应用于艺术品市场一直被认为是新的行业机会。然而,不管是防伪鉴真、追踪溯源,还是数字化确权、点对点交易,都尚未触及更深层次。区块链为这一行业带来最为根本性的转变不仅仅在此,其更具价值之处在于:有助于将艺术品市场从圈层化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塑造更有流动性的共享式社区秩序,从而带来普惠化的数字艺术理念。
基于区块链这一基础设施网络,艺链首创艺术品抵押发行机制及共识展示地机制,不仅成功实现对艺术品的数字身份确权,而且将艺术品传统思维运作引入到数字经济模式,从而以身份确权来还原艺术珍品的价值,用价值互联网来锚定所有参与人的信任。艺链为每一件艺术品、每一位用户都创建了独有的数字身份,基于此,每一次的交易记录、每一次的价值投资、每一次的资产转让都会如实地记录在案,不仅是物的流转记录,同样还有人的关系呈现及故事演绎。在艺链平台上,一旦发生造假信息将无法删除,并将溯源到任何一个关联人、物,也就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信用初步引入到艺链这一价值网络中,再加上艺链独有的价值社交网络设计,将有助于艺术家、爱好者、投资人相互间建立深度链接,共同搭建良好的数字化艺术社区。
谁都知道,历史的接续下来,信任将升格为最大价值。可以预见,创建一个集体维护、自信任化的数字化艺术社区是何等的价值。如前所述,艺链不仅将赋予艺术品金融科技基因,还有望促成艺术品市场向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变。
区块链技术破解历史难题
艺链正是察觉到了艺术品市场的这些弊端,通过潜心研究并与区块链研发团队及实验室近半年的磨合,成功利用区块链技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历史难题,至少有如下三大优势。
1.去中心化数字确权
落地后的艺链产品能够将艺术品的归属以加密的形式存储在区块链,从而使之确立并公开,同时任何人也无法更改;艺链记录每一次的流转,使艺术品的交易历史(包括所有权、展览历史、成文记录、流转记录及其它关键信息)从此有据可循,所有人可以通过追溯艺术珍品区块链获得确权信息,这有助于建立艺术市场的诚信机制并提高市场流动性。
2.共识化的价值认可
单一艺术品的估值从来就很难获得市场公认,众口难调,它会受到作者的因素、历史的因素、流转的因素、持有人的因素、拍卖者等等无法一一枚举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每种因素都会使其估值产生根本上的差别。除了其单品超高的价格门槛外,对其价值认可的众说纷纭也是主要原因。然而,对文化艺术品这一人类公认的文化遗产的增值属性与价值认可是全社会公认的,如果有一种媒介可以代表全艺术品类的价值,那么艺术品的流通与其金融价值的体现将达到空前的普及与高度,而这也正是艺链要做的,这种媒介的名字,就叫做“铨”。
3.便捷且智能的交易
由于智能合约拥有自治、自足和分布式等诸多优势,所以艺链在构架艺术品交易模式上采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机制,任意双方依据智能合约条款约定,以自身数字身份确权为背书,对确权的标的物可以轻松实现追踪溯源。艺链操作系统智能合约的执行流程从双方达成合约协定时开始,通过将合约中的内容进行数字化编码并写入区块链中实现对合约内容的形式化,一旦合约中约定的条件事项发生将自动触发合约的执行程序。
这样一来,艺链平台可以实现实时交易结算,并创建防篡改的可验证来源,提高艺术品交易的透明度,简化、自动化冗长的金融服务流程,减少前台和后台交互,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从而提高艺链在艺术品市场中的竞争力。
附录:长期合作单位的发言(供参考,以现场为准)
中国电子商务金融区块链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商务与金融区块链发展研究中心刘明主任交谈中称,双方应加强互动共同探讨、交流区块链研究成果,推动中国区块链技术发展及应用。同时,将为国际国内区块链平台、传统艺术品交易平台、数字虚拟货币平台等提供服务。并共同确立了以去中心化发展为核心,利用区块链技术在未来不同领域展开合作。
艺链所创造的信任理念和金融区块链发展研究中心(CECFB)初衷不谋而合。区块链作为新生事物,无论社会、政府部门对其认知都会有个认知的过程,而艺链自身的定位和做法将进一步加强对区块链宣传,为金融区块链发展研究中心提供了先驱性的标榜。
此次,艺链与金融区块链发展研究中心(CECFB)的合作,将结合双方的优势进行互补,打造新型的消费金融产品服务,将双方的资源最大化利用,共同创造区块链的美好明天。
中国原创艺术研究发展中心
此次强强联合,最大化整合了艺链在数字身份确权与共识展示地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及艺链在区块链技术方面的实力。未来合作中,艺链将携手艺链与中国原创艺术研究发展中心共同发展的思路,同时运用艺链推出的创新产品更好地为传统艺术品服务。合作还促使双方在保护原创艺术知识产权时,最大化利用艺链的数字化互联社区,协作开发大数据解决方案,藉以完成当下艺术品时效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的认证及防伪追溯。
由于涉及价值巨大,原创艺术品一直以来都是个强信任需求的领域。传统艺术品交易中确权问题也始终存在,从艺术品的物权、版权、人身权、财产权的归属,到艺术品每次流转记录的认可,都缺少长期有效且具有公信力的方法来确立归属。
而艺链首创艺术品抵押发行机制及共识展示地机制,不仅成功实现对艺术品的数字身份确权,而且将艺术品传统思维运作引入到数字经济模式,从而以身份确权来还原艺术珍品的价值,用价值互联网来锚定所有参与人的信任。
这恰恰符合了中国原创艺术研究发展中心的宗旨:“原创、合作、发展、共赢”,对原创作品的鉴别、认定和原创动力的张扬和保护起到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