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网 品牌网 品牌资讯
品牌跟踪 赵武灵王的服装革命:第一个穿胡服的人
admin
2013-05-21 11:08:00 1564 阅读
导读:服装,革命,的人,第一个,赵武

赵武灵王的服装革命:第一个穿胡服的人(图1)

毫无疑问,在战国早期,魏、韩、赵三国中,赵国比较弱。赵国跟魏国与韩国的关系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能够坐在一起吃狗肉喝烧酒,坏的时候就六亲不认抄起家伙争地盘。赵国吃了不少亏,连都城邯郸都一度被魏国占领,国君们哭着鼻子流亡外国……

自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之后,中原诸侯国掀起了一股称王的高潮,齐国、魏国、秦国,以及赵国、韩国、燕国和中山国纷纷称王。但是,拥有了“王”的称号,并未改变赵国挨打的局面,反而因为树大招风,成为诸侯国争霸的眼中钉。赵武灵王思虑再三,说,“无其实,敢处其名耶?”很自觉地去掉王的称号,终其一生都不再称王(“赵武灵王”的称号是他死后儿子给封的)。

父亲的葬礼

赵武灵王的父亲赵肃侯也算一代英豪。在他执政期间,赵国与魏、楚、秦、燕、齐等国持续多年恶战,丝毫不落下风,俨然成为北方的新霸主。特别是与魏国打了几场恶仗,将这个昔日的超级大国打得苦不堪言,基本上已沦为一个二流国家。赵肃侯一死,魏惠王就兴奋了,联合楚、秦、燕、齐四国,前来为赵肃侯会葬。寻常百姓会葬,均是脸色肃穆,携带祭品而来;他们却是谈笑风生,携带刀剑而来。只需用脚指头想一下,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文章。

如何处理好父亲的葬礼,成了考察赵武灵王执政能力的第一课。

这一年,是公元前326年,赵武灵王才15、6岁,如果是现在,还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说话还带奶腥味,可赵武灵王就不得不坐在大班椅上处理枯燥无味的朝政。由此可见,有时候权力也意味着责任。好在赵肃侯虽然升了西天,还是给赵武灵王留了几个精明能干的顾命大臣。其中一个叫肥义的大臣,对于赵武灵王度过比较初几年实习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肥义的辅佐下,赵武灵王下达全国戒严令,让代郡、太原郡、上党郡和邯郸等军区的赵军处于一级戒备状态,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赵武灵王又派使者向韩国和宋国求助,以他们的力量威胁魏、楚、秦、燕、齐五国,至少,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紧接着,赵武灵王又送给越王许多钱财与美女,请他帮着“骚扰”一下楚国。楚国人就不得不脱身出来解决越国这个老对头。赵武灵王还重金贿赂北方狄族楼烦国的国王,请他“关照”一下燕国。在这五国里,燕国比较弱,没有能力同时打两场战争,只好退出联军。这样一来,局势就从5:3变成了3:3,至少从数量上看起来赵国这边不落下风了。

这样一番安排后,赵武灵王下令五国军队不能进入赵国境内,只能由五国使者带着国君的吊唁之物来到赵国,由赵国安全部队护送进入都城邯郸。这些使者们看到赵国都城戒备森严,秩序井然,明白赵国已经做好了准备,就像一首歌中所唱,“朋友来了有美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不得不放弃了占便宜的念头。他们等到葬礼举行完毕,就匆匆离去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向敌人学习

赵国的地理环境异常恶劣,被称为四战之地。什么是四战之地?就是指赵国这种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东边有齐国,西边有秦国,南边有韩国和魏国,北边的局势则更为复杂,因为北边是游牧民族狄族和胡族聚居地。与齐、秦、韩、魏之间的战争有输有赢,场面上还不算太难看,可跟游牧民族之间发生战争,十之八九都会输得。怎一个惨字了得?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战争。

我们知道,自春秋以来,中原各路诸侯作战的主力部队就是兵车。一提到兵车,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这样一幅场景:前面四匹战马,拉着一辆两轮木车冲向敌营。战马身上罩着严严实实的护甲,车轮两旁伸出长长的利毂。战马由车上的御手驾驭,站立在御手左右的戴盔甲士分别手执强弓和长戈。一时间车轮滚滚,烟尘蔽日,呐喊震天。

兵车在冲锋陷阵时的确威力非凡。四匹战马发疯一样地冲刺,迎面阻挡的步兵不是被马蹄活活踩死就是被车轮活活碾死。因此,在春秋时代,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与兵车的多寡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所以中国才流传下来“千乘之国”、“万乘大国”之说法。

可赵国的兵车遇到游牧民族的军队,一点办法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游牧民族拥有专门克制兵车的秘密武器:骑兵。

兵车虽然拥有很多优势,可它的缺陷也很突出。首先,兵车里御手的作用太重要了,驾驶技术必须要过关,其次政治上也要过关。春秋时,宋国主将华元得罪了自己的御手,打仗时御手狠狠地抽打战马,直接将华元送进敌军大营,成为光荣的俘虏。其次,乘员之间必须配合默契,不然必定乱成一团糟。比较重要的一点,兵车的机动性太差了。四匹马拴在一起行动,当然没有单打独斗灵活,而且它们得在专用的道路上行走,遇到丘陵地带就只能束手无策。

游牧民族的骑兵是什么样子呢?狄族和胡族的士兵们穿着轻便的衣服,不像中原士兵那样穿着宽袖长袍,行动甚为敏捷。他们使用的兵器主要是弓箭,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无疑是比较灵活、杀伤力比较大的兵器了。对于中原士兵来说,射箭不稀奇,可骑在马背上射箭的就少了,骑在马背上还能射得那么精确,就更是凤毛麟角。这些游牧民族的骑兵们可谓是来去如风,在掠夺了一番之后,又全身而退,让笨重的赵国兵车队伍望尘莫及。

在与游牧民族打过几次交道之后,赵武灵王突发奇想:难道赵国不可以向游牧民族学习呢?模仿他们的衣服,学习他们的骑兵,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赵国与游牧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交流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赵肃侯留下的顾命重臣肥义就是狄族人。事实上,赵国一直采取大臣异地就任制,让有狄族胡族背景的大臣到农耕文明的中心邯郸任职,华夏族大臣则到毗邻游牧民族地区的代郡为官,这样固然是为了加强国君对外派大臣的控制权,客观上也起到文化思想交流的作用。

但饶是如此,赵武灵王的改革一样遭遇到强大的阻力。

穿衣服的革命

公元前307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中年人在赵国的邯郸划了一个圈。

在改革动员大会上,赵武灵王宣布:要在赵国开展轰轰烈烈的“胡服骑射”运动。但是与会的高级干部们要么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咱堂堂中原大国,怎么能穿胡人的衣服,按照胡人的方式打仗呢?”要么沉默不语地表示拒绝。

动员大会一共进行了五天,尽管赵武灵王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说服教育,可比较终没有达成任何共识。

如果一定要说收获的话,那就是赵武灵王至少看到了,到底是谁在反对自己的改革方针。所以,大会一结束,赵武灵王就分别找人谈话,进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赵武灵王第一个谈话对象是肥义,父亲留下的顾命大臣。赵武灵王直截了当地说,“我想改革,却没人支持。您觉得我该怎么办呢?”

肥义明白赵武灵王是来寻求支持的,就说道,“畏首畏尾的人做事从来都不会有好结果。如果您定下了目标,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完成。您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总是少数,愚蠢的人总是多数,您何必被那些愚蠢的人困惑住呢?您放心,我会全力支持您的。”

“OK,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在这之后,赵武灵王又获得了有狄族胡族背景的楼缓、仇液等大臣的支持。到现在为止,他不再是孤家寡人一枚了。然后,他就该说服华夏族的贵族们了。经过一番考量后,赵武灵王决定拿公子成作为突破口。因为公子成是王叔,地位尊崇,而且在华夏族大臣里威信甚高,如果把他解决了,这事儿基本上就成了。

赵武灵王开始派使者去见公子成,表达了自己推行胡服骑射的决心,以及此项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光明前景。公子成对使者说,“咱们赵国是中原文明比较发达的地区,国富民强,这与我们推行礼仪制度有莫大的关系。赵国子民生在红旗下,长在阳光里,一生一世都沐浴在圣人的教诲之中。我们先进的中原文化,连那些游牧民族都要虚心学习,国君却抛弃自己的宝贝,去学习别人的糟粕,国人怎能不反对呢?我也是大大想不通啊,想来想去想出了肠胃病,看来我是要请病假休息了。”

使者没有完成使命,赵武灵王只能自己亲自出马。这天,他借探病的由头来到公子成府上,“听说王叔病了,我特意前来探望,顺便交流一下观点。”

“我早知道你会来,坐吧。”

“医学上的事情我有一点了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只要把您思想上的疙瘩消除了,您肠胃里的疙瘩自然也会消除。您要知道,圣人制定礼仪制度时,也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原文化蔚为大观,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文化传统,因而也有不同的礼仪制度。服装也是如此,不同的地方流行不同的服饰文化。有的地方流行长袍宽袖,有的地方流行短袍窄袖,有是地方流行长发,有的地方流行短发,一个聪明的统治者应该了解这些不同,并且根据时代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是吧?”

“嗯。”

“我推行的胡服就是这种调整。其次,您看赵国四面临敌,经常遭受外地入侵。就连区区中山国都曾经欺负过我们,让人怀恨在心。我们如果学习胡人的骑射,锻炼赵国勇士的骑马射箭技术,就会大大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这样就能保家卫国,还可以向敌国报仇雪恨。王叔您只知道遵守古老的礼仪,却忘了国家遭到的耻辱,带头反对胡服骑射,这太令我感到意外了。”

公子成没说的了,只能是点头称是。

第一个穿胡服的人

这个人,当然就是赵武灵王了。

第二天早晨,赵武灵王穿着一套胡服来上班,让所有人惊为天人。看到赵武灵王一改华丽的礼服,代之以轻便的短装,有的老臣在背后悄悄抹眼泪,“哎,人心不古,一代不如一代啊。”

赵武灵王对这些背后的窃窃私语毫不理会。改革嘛,当然避免不了有人说三道四。很正常。他感觉良好地在王宫里走了一番台步后,就正式下文,在全国推行“穿胡服,学骑射”的运动。还花钱请演艺明星在赵国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其中一个版本是:一个美女向一群小学生提问,“我们的目标是?”

“穿胡服,强身健体!”

另一个版本是一个红光满面的老兵推着一辆兵车,边走边说,“嘿,自从我参加骑射运动之后,腰不酸了,背不疼了,走路也有劲了。现在我就把兵车送去劈柴烧。”

赵武灵王还亲自起草了几条宣传口号,用高音喇叭在国中反复宣传,发起猛烈的舆论攻势,让“胡服骑射”变成一种流行的运动,让老百姓自觉自愿地实行。

“穿胡服,一切皆有可能!”

“穿胡服,学骑射,你好我也好。”

“新胡服,一件顶过去五件!”

……

在赵武灵王的身体力行之下,很快赵国就掀起了一场“穿胡服,学骑射”的“胡务运动”。上至贵族,下至老百姓,不再以穿礼服为时髦,纷纷都穿上了胡服。以前人们出门,光穿礼服上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上班迟到、约会迟到的事件屡屡发生。现在可好了,起床后三下五除二就穿好了衣服出门。以前做一套礼服,那得耗费大量的布料和玉佩,就算有钱是贵族人家,一年也不敢多做几套。现在好了,就算吃低保的市民,也能轻易做两套衣服。

赵国政府鼓励老百姓学习骑射,并且招募了一批青壮年,组建了赵国第一支有编制的骑兵队伍。与步兵不同,骑兵们的待遇非常好,甚至跟贵族们的待遇看齐。赵武灵王还规定,以后军队提拔军官,直接从骑兵中选取,这就使得骑兵们在升迁上占到很大的起手。这些优惠政策对老百姓产生了强烈的诱惑,大伙儿都希望自己的儿子都当上骑兵——就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家都以考上大学为荣耀,到了九十年代,大家又以下海经商为能事了。所以,赵国百姓纷纷养马,以此练习骑马的技术。

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之后,许多有能力却出身贫寒的游牧民族子弟被提拔进权力中心为人民服务,许多虽然出身高贵却没能力的华夏族子弟被责令下岗。游牧民族文化占据了主流地位。赵武灵王本人也对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会说胡人的语言(简称胡话),喜欢住在帐篷里,逐水而居。总之,与当时的中原国家相比,赵武灵王与赵国都像一个另类。

胡服骑射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赵国的军事实力因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正式实施胡服骑射的第二年,赵武灵王再次进攻中山,一直攻到了中山国都城灵寿(今河北平山)附近的宁葭(今河北获鹿北),彻底控制了太行山一带的战略局势。

接下来的广告词就变成了,“胡服骑射?我看行。”

赵国成功崛起,令所有中原诸侯为之惊叹。按照国际惯例,称雄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赵武灵王就“造檀台,有信宫”,作为赵国的陪都。陪都造好之后,赵武灵王定期召开国际会议,邀请中原诸侯前来开会,被邀请的诸侯没有哪一个敢于违抗。这个时辰,赵武灵王无疑达到了人生事业的比较高点。我想,当他站在檀台上俯视大地时,心中一定会响起一首歌,“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

相关推荐

一个普通女孩的服装行业成功创业之路

解密雅戈尔的品牌成功之谜

邮件营销的成功必须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一个成功的营销策划人需要具备的三种能力

来源:品牌网

显示全部内容...

优秀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