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裤有香蕉西裤,衬衫有野风衬衫,西服品牌更是多得数不尽。”上世纪90年代,东阳民间这样描述东阳服装行业的盛况,称一身上下全是“东阳牌”。
然而,从2003年开始,东阳服装行业陷入发展低谷,企业数量从比较多时的数千家骤降至百余家。
昨天,记者从东阳市服装行业协会获悉,经过前几年的卧薪尝胆,“东阳牌”服饰走出漂亮的V形反转,迎来新的发展良机。
上世纪90年代末一条街500家服装厂酒店住满各地采购商
康丽雅、朝龙、帝尔神、浩男、骆豪、海之蓝……“东阳牌”服装曾让不少东阳人为之骄傲。
上世纪90年代末,服装市场劲刮仿毛西服风。精明的东阳人立刻嗅到了这一商机。一时间,东阳的服装企业风起云涌。
“当时,东阳大大小小的服装厂有几千家,每家厂基本都有一个品牌。”东阳市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骆豪服饰公司董事长骆修亮说,前两年被评为“省十大特色商业街”的振兴路,也是从那时开始兴盛。当时,振兴路聚集了大量西服生产企业,比较多时一度达500家。这些企业采取“下店上厂”的模式,生产销售各自的西服。
从此,东阳服装行业在全国服装领域有了地位。各地服装采购商闻讯而来,住满了东阳大大小小的旅馆、酒店。
“那时,每天只要坐在办公室,就能不停地接到要求开专卖店的电话。”骆修亮回忆说。
2003年服装行业风云突变企业迎来生死考验
2003年,对东阳的服装企业来说,是生死之年。
当年,“个性化”成了服装行业的关键词。流行一时的西服,受到夹克衫的冲击,市场需求急剧下滑。曾经,走在大街上,穿西服让人为之骄傲,而这一年却成了落伍的标志。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开始审美疲劳,开始厌恶“撞衫”。很快,劲霸男装、七匹狼等一批夹克品牌在福建兴起,动摇了东阳在服装行业的地位。受此影响,东阳的服装厂关的关,转的转,企业数量骤降至百余家。
“这既是一次过滤,也是一次考验。”回想起当年的这轮洗牌,“死里逃生”的骆修亮有着深刻的感受。这或许是东阳服装企业“成长的代价”,也正是因为这一轮洗牌,让东阳服装企业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思考。
当下阵痛过后强者归来行业走出V形反转
一度沉寂后,东阳服装行业成功走出一个漂亮的V形反转。
一直以外贸见长的“帝尔神”,内外兼修,触角还延伸至热门的红木行业;“浩男”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在业内以管理优势著称;同力服装公司、新亚实业公司等企业与国内外的品牌企业联系紧密,接单加工生产,产品大多属中高档产品,销往西欧、北欧和美国等地……
尤其是“骆豪”,锁定目标人群,找准定位,聘请顶级的设计团队,从细节入手追踪流行趋势,调整产品结构……
截至目前,“骆豪”的第4家东阳分店已开业,而全国直营店超过40家,加盟店更是达到四五百家。以至于当不少服饰企业还在为创新之路迷茫时,有业内人士就提出“不用看别的品牌,看看‘骆豪’就可以了”。
无论是作为骆豪服饰公司的董事长,还是作为东阳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骆修亮比较大的心得是:蜕变的过程很漫长,要坚持和耐得住寂寞。
骆修亮说,“快时尚”已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即便如此,“穿”永远排在“住”的前面,只要用心,服装企业永远不会被淘汰。他说,希望看到东阳的服装行业,不是某个品牌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为服装行业创造良好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