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官奇一个地地道道、普普通通的河南农民,只上过中学,却能丛豆里抽丝,解决了世界性的难题,2003年9月,在奥地利举行的第四十二届国际人造纤维会议上,他的发明被确认为“世界第八大人造纤维”,硬是在当代世界纺织史上镌刻上了中国人的名字。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官奇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民族英雄!2007年2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的“利用大豆粕生产大豆蛋白质纤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官奇是有史以来第一位登上次大会领奖台的农民!
为他的传奇人生感叹、佩服的同时,我不禁想,他的身上潜藏着什么样的成功密码需要我们去解读呢?他的成功对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有哪些启示呢?什么才是人比较重要的素质?
一、 李官奇的成功缘于他不守常规、有市场眼光、爱琢磨
1964年他高中毕业当农民,刚开始对种庄稼一窍不通的他,琢磨如何锄地、如何种庄稼,不久就成了种庄稼的“好把式”,当时生产队社员背着粪筐拾粪挣工分,他靠琢磨,拾得粪也比别人多。
村里没磨面机时,他张罗着开磨房,村里磨面机增多,他买来有关书籍,琢磨如何修磨,建面粉厂的多了,他琢磨着给厂家安装机器,1981年,李官奇成立了滑县第一个面粉机械安装队,对面粉机械原理掌握后,他办起了面粉机械厂。1986年,他发现榨过油的大都粕中含有一定量的油,每百公斤豆粕含油十六七公斤,他又琢磨搞榨油设备。1990年,国家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李官奇又琢磨着搞用于养殖业的饲料机械。靠着自己的琢磨,80年代,当人们还羡慕万元户时,他已是名震当地的百万富翁了!
二、李官奇的成功缘于他自信、勤奋、持之以恒
1991年的一天,李官奇无意中在一本国外《化学文稿》上看到一篇译文,说豆粕里的大豆蛋白可以抽出纤维,豆粕蛋白能制成丝,拉丝成线,纺纱成布。他算了笔帐,认为如果这项技术研制成功,社会效益很是可观。就决心自己再“琢磨琢磨”。他觉得以前搞科研比较难的也就8个月,这个大不了两年、两年半搞定!
于是,他又买来生物化学方面的书,如饥似渴的钻研了起来。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陆续购买书籍近30万元,先后熟读了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试剂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流体力学、纺织工艺学、材料学、力学、机械工艺、食品化学等众多学科,逐字逐句的分析吃透,触类旁通,边学边实践。他有时两天两夜不合眼,瞌睡了抱着书本打个盹,半夜灵感来了开灯记下来,第二天赶快改进,有时两天只吃一顿饭。这样下来,原来80公斤的体重,瘦的不到50公斤了。有几次李官奇因过度劳累而吐血,几个工人把他架出实验室送进医院。
10年来,他为研究投入了几千万元,耗尽了全部家产,全家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了,连着两年靠借别人的米面,靠吃咸菜甚至盐水泡馍生活,女儿也因交不起学费退学了。
靠着坚持,这个中国的硬汉子,终于取得了石破天惊的成功!
三、李官奇的成功缘于他读书的习惯和超强的自学能力
李官奇常年订有大量报纸杂志,此外还喜欢泡图书馆。也正因为他的爱读书,所以才有了研究“大豆纤维”的机缘!
李官奇,一个1964年的高中毕业生,他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肯定不多,而要突破美国人和英国人研究了50多年都没成功的世界性难题,所需的高深理论必须自学。也正是他超强的自学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成就了他的事业!
李官奇成功的例子再次证明了:上大学不是孩子人生的全部,不上大学照样可以做科学家!我们今天脱离实践,训练做题高手,追求高分数的教育是不正确的。自立自信、刻苦勤奋、持之以恒、善于思考、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等这才是孩子们比较需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