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网 品牌网 品牌资讯
品牌跟踪 本土品牌的崛起 潮起国内外市场
admin
2013-06-17 13:14:13 1412 阅读
导读:品牌,崛起,本土,国内外市场

本土品牌的崛起 潮起国内外市场(图1)

两年前的一天早上,来自福建、在本地工作的青年罗兆耿翻阅着《联合早报》时,一则新闻标题吸引住了他的视线:“中国著名体育品牌李宁公司,在新加坡开设首家旗舰店”。

哇,自己比较喜欢的运动品牌,竟然会闯出中国来到新加坡,这消息令罗兆耿顿时兴奋不已,雀跃中还带有一份自豪感。于是他不假思索,马上来到李宁公司,要求加入成为店员。

罗兆耿说:“我曾在一家运动服装店工作过,那家店代理了30多个品牌的运动服装,几乎全都是中国制作的,却没有一个品牌是中国创造的。当时我就想,如果中国国内的李宁公司能来新加坡开店就好了,结果它真的来了!”

中国品牌进军本地

的确,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本地的中国新移民越来越多,近年来有越来越多中国品牌进军本地市场,这包括:体育产品企业李宁公司、中国女装时尚品牌“播”、上海陶瓷店“旋”(Spin)、中国畅销内衣公司爱慕(Aimer)、“安踏”运动用品专卖店和江南布衣(JNBY)女装店等。这些中国品牌除了吸引新移民消费者的芳心外,也为新加坡的消费品市场注入新元素。

例如李宁公司在ION Orchard购物商场开设的旗舰店才两年时间,已在许多年轻人心目中建立起品牌形象,销售额持续上升,特别是羽毛球用品,更是深受本地消费者欢迎。

该旗舰店主管李文博说:“李宁公司是中国人耳濡目染的牌子,就像新电信在新加坡一样出名。我们的顾客群中,有好一些是出生于中国的年轻新移民,他们多少也抱有支持‘国货’的心态。”

来自中国东北的李文博,在新加坡工作已有4年时间。他说自己和罗兆耿一样,选择到李宁公司工作的原因都是——它是一家中国品牌店。“李宁来了,是一件令我振奋的事,因为它显示了中国的民族企业已经能走向国际。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的工作也肩负着建立中国形象的任务。”

对中国品牌接受度显著提高

在过去,许多人对中国品牌有着既定印象,大家一谈到中国品牌都会想到廉价或品质差的仿造或假冒品,因此,中国品牌要打入本地市场,改变消费者对它的印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记者采访一些中国品牌商店时,某个不愿上报的商店市场负责人便说:“很多进驻新加坡的中国品牌,都还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在大多数新加坡消费者的概念中,中国品牌等同于价廉质劣,他们更追崇西方的洋品牌,哪怕品质并不上乘。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尽量弱化对品牌诞生地的强调和宣传。”

李文博坦言,他比较初在李宁公司工作时,也遭遇不少这方面的问题。但这几年来随着中国品牌公司锲而不舍地,积极改变品牌形象,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程度已显著提高。

李文博说:“以前,有些顾客参观店里产品后会问我说:这些运动用品是Nike还是Adidas?也有一些顾客,一听到我说中国牌子,马上掉头就走。现在顾客却很熟悉李宁这个牌子,连外国游客也会跟我说:啊,这是来自中国的李宁!”

中国品牌提供更多选择

本地消费者不仅改变对中国品牌的印象,一些喜欢尝试新品牌的消费者,也会觉得中国品牌的出现非常合时宜,因为他们已经对常见的品牌感到有些厌倦。

来自大连、在中国女装时尚品牌“播”商店当售货员的闫慧便说:“年轻人都希望能穿出个性,但市面上的服装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个著名品牌,搞不好还常常出现撞衫的场面。相对地,中国时尚品牌则比较少见,设计也显得独特些。”

“播”是来自上海的原创服装品牌,也是中国十大女装时尚品牌,目前在中国已有600多家分店。

突出东方创意

去年,“播”首度闯出中国,由BHG公司引入新加坡,先是在麒麟大厦(The Heeren)的百货店开张,今年它则转移到白沙浮商业城和碧山第8站,试图以来自东方的创意,给本地女性服装带来不同的惊喜。

“播”定位为东方的Zara,走进“播”商店,觉得它的设计介于日本和欧洲时尚之间,参考国际时尚服装的趋势和裁制,却又以东方人的角度去演绎,不会跟风地照抄。比如它在材料方面都用东方人喜欢的天然面料,颜色方面也配合东方人的肤色。

比较有趣的是,“播”几乎每件衣服都有个创意的中文名字,比如“树荫下的维也纳咖啡”“流泻的月光曲”、“遇见就遇见”、“会呼吸的痛”,非常有意思。

事实上, “播”的名字就是取自《诗经》中的:“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意思是,播下多种谷物,颗颗活力涵藏,其理念和名字有着浓厚的中国风特色。

BHG公司品牌经理林伟君说,“播”约有一半的顾客群是中国新移民,另一半顾客群则是本土新加坡人。“大多数新移民都很熟悉‘播‘这个品牌,就对这品牌有着亲切感。至于新加坡人,不少人以为‘播’是日本品牌,不过当他们发现这是中国品牌时,他们尽管惊讶,却不会排斥。”

中国产品质量提高

林伟君认为,这几年来本地人对中国品牌接受度越来越高,与中国品牌质量和设计的进步不无关系。她说:“现在的中国品牌在产品质量、包装、品牌打造、售后服务和产品销售网络等各方面,都已进步很多,并不输给国际品牌。就时尚服装而言,中国人时尚潮流也跟得上国际步伐,比如北京三里屯、上海新天地一带的年轻人穿着都很品味,潮得很呢。”

中国品牌逐渐受新加坡人欢迎,一些新移民也企图要“占便宜”。闫慧透露,一些新移民走进“播”店,看到喜欢的服装款式后,都以为不必在新加坡的店里买,可以回到中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相同的衣服。

她笑说:“这些新移民认为进口到新加坡的中国品牌售价必定更贵。其实现在中国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物品的价格未必比新加坡便宜多少。更重要的是,一些在新加坡出现的中国品牌设计,未必能在中国找得到。像这里的‘播’所摆放的一些服装款式,就很难在中国的店里买到。”

新加坡人也抢中国品牌

中国品牌在本地的强大市场潜能,不只吸引了新移民,也吸引了本地人。本地商人黄志强就看中上海陶瓷设计招牌“旋”(Spin),将它引入新加坡,在荷兰村购物中心开设了“旋”第一家海外专卖店。

“旋”设于2003年,由来自上海、香港和山东等地方的一群设计师联合开创,并找来著名瓷都陶景德镇的师傅手工制作陶瓷。该店目前位于上海前法租界的康定路,在当地名字相当响亮,曾在CNNgo的上海网站上介绍。

黄志强说,他于去年在朋友介绍下参观了“旋”,看了店里的陶瓷设计后非常喜欢,马上向店主提出在新加坡开设专卖店的计划。

他说:“‘旋’的陶瓷设计以简单、有机、流畅和雅致为主轴,不玩潮流和时尚,简单中一派清新,酝酿中国陶瓷承先启后的新气象。”

中国品牌还需要多些时间

谈到一般人对中国品牌的印象问题,黄志强一点也不感到担忧。他充满信心地说:“中国品牌的设计这几年来已跟得上时代,况且在陶瓷方面,比较有经验的就是中国,像景德镇的陶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使用和欣赏价值都非常高,比任何国家都好。”

他笑说,许多外国人来他的店里看陶瓷,听到这些陶瓷是中国出产,并没有说不好,反而是一些华人却存有歧视感,一听到中国品牌就觉得它的质量会有问题。

黄志强认为,一般中国品牌制作和技术水平不差,只是大家没有给它们信心。“一个东西在哪里制造,并不等于它的制作水平。现在连iphone的零件都是中国生产的,可见中国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已经得起国际标准的检验。但我们是否会因为iphone零件是中国制造的,而觉得iphone不好呢?”

但黄志强也认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品牌还需要多一些时间,实施各种品牌战略,来提高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中国品牌的市场潜力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它就是缺乏有力的市场行销策略,让消费者对它们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我就看好中国茶的潜能,觉得它可以发展成像TWG这般的精致路线。”

相关推荐

本土品牌的个性缺失 加强品牌核心价值建设

本土品牌的新出路——转战三四线市场

品牌管理的重要性 奥的斯的品牌扩张之乱

品牌传播的力量依靠品牌管理水平

来源:品牌网

显示全部内容...

优秀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