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网 品牌网 品牌资讯
品牌跟踪 郑州二七女裤:从产业集聚到“中国名城”
admin
2010-12-27 16:58:38 1372 阅读
导读:9月1日下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集群产业颁奖仪式上,郑州市二七区政府区长王鹏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手中,接过了一面向往已久的金字招牌--“中国女裤名城”。

9月1日下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集群产业颁奖仪式上,郑州市二七区政府区长王鹏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手中,接过了一面向往已久的金字招牌--“中国女裤名城”。

河南省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说:“就服装业而言,这是河南省的第一块国字号金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郑州火车站周边,逐步形成和汇集了金旺角广场、恒泰服饰广场、金城服饰广场、世贸商城、锦荣服装城、天荣服装城、钱塘衣城、敦睦路服装批发中心、银基商贸城等23个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坐拥百万穿梭人潮,“大市场、大批发、大流通”的市场格局,使本来孱弱的服装业产生了井喷式的发展。就商贸而言,郑州火车站商圈年服装交易额达500亿元。以二七区为中心,郑州市现有服装流通企业1.5万个,其中包括 12个大型百货商场、530多个专营门店,服装年销售量5亿套(件)。

密集型服装交易圈的繁荣,带动了周边地区服装加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上游服装加工企业和原料供应商业的跨越式发展,拉长了服装产业链条。目前,二七区已经形成了集原料生产、服装设计加工、流通销售运输为一体的服装产业集群。据统计,二七区服装企业已发展到700余家,其中女裤企业占80%以上。服装年产量已超过8000万套(件),年产值达30亿元,直接从事服装业的产业工人近10万人,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500余家。

2008年,二七区服装企业实现产值30亿元,销售收入29.8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的30%、26%。据悉,郑州市女裤尤其是化纤女裤的销量已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以至于业内有“中国女裤看郑州,郑州女裤看二七”的传名。

女裤产业实现“四化”

二七区女裤以牛仔女裤和化纤女裤为主,辅以少量的刺绣和针织女装。谈到女裤企业的“发家史”,二七区委书记朱是西这样概括其发展轨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区服装业先后走过了“先销后产”、“前店后厂”、“产销一体” 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像“梦舒雅”、“娅丽达”、 “逸阳”等如今的国内女裤一线品牌的缔造者,大都从草根创业起家,破茧化蝶,质变到今天的靠品牌壮大。

在获得“中国女裤名城”称号后,如何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朱是西介绍说,未来二七区女裤产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是某个人制定的,而是要靠业界的共同探索。经过多次调研,通过对外地成功模式和经验的考察和学习,我们认为,应逐步实现女裤产业的“四化”,即“品牌化、系列化、专业化、国际化”。其中,品牌化就是通过创知名品牌,提升郑州女裤的附加值和知名度;系列化就是要通过拉长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产业和产品结构;专业化是指促进企业之间的深度分工,走专、精、细的道路;国际化,就是要以国际化的眼光发展产业,以国际化的胸怀参与世界竞争,逐步把郑州女裤从叫响中国提升到推向世界。

二七区以获得“中国女裤名城”称号为契机, 目前正在开展“一厦一园一基地”建设,即在二七商圈核心地段建设中国裤业大厦,引进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总部入驻,推行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形成展示、交易、配送的“一体三分”模式,为新品发布、产品展销等高端行业活动搭建平台;建好南三环二七服装工业园,吸引高端服装设计公司和人才入驻,为女裤研发设计提供智力支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在南四环附近谋划建设近千亩的服装生产基地,扩大生产市场,培育、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链。

如何突破产业瓶颈

在中国纺织服装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形成了众多的产业集群地区,这些地区在适合资源配置的条件下,体现出产业集中度高、产品特色突出、企业数量众多、规模效益明显、产业与市场互动的特点,目前,其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国纺织服装经济总量的70%以上。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介绍,从2002年开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开始以县镇区域经济为主、以促进产业升级为核心内容的产业集群试点工作。目前,包括二七区的“中国女裤名城”在内,已有164个县镇加入试点行列。产业集群在发挥行业主力军作用的同时,在去年以来的抵御世界金融危机中也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但客观地看,其发展瓶颈仍有待突破。例如,其发展层次依然偏低,总体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在集群内部,产业链上下游分工水平有待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散、乱、小”情况普遍,企业间无序竞争情况普遍;专业服务机构水平较低,配套服务网络仍需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与所在区域及全球产业链的关联性、互补性不强。

去年以来,纺织产业加快了向中部地区转移的步伐。今年1至7月,中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全国的30.64%,同比增长幅度高于全国14.78个百分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在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大有可为,具体地说,是要打造好5个公共服务的平台:一是产品研发,二是质量监测,三是信息化建设,四是技术培训,五是物流配送及电子商务,在新的形势下,还应该加上融资担保。只有在新起点上追求高度,才能避免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中的低层次重复建设问题。

显示全部内容...

优秀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