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网 品牌网 品牌资讯
品牌跟踪 小米,你变了
Melony
2015-03-11 11:56:21 839 阅读
导读:不是199,甚至不是299,小米的运动相机卖到了399。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1月15日,小米推出了头戴耳机,售价499元;1...

不是 199,甚至不是 299,小米的运动相机卖到了399。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 1 月 15 日,小米推出了头戴耳机,售价 499 元;1 月 21 日,推出蓝牙游戏手柄,售价 99 元,与 UC 的游戏手柄价格一致。

现在的小米,和发布 79 元手环的小米似乎不一样了。

  小米变了?

2014年12月,小米推出移动电源,10400MAH仅售69元,当时大部分移动电源售价百元以上。

2014年3月,小米推出米键,售价4.9元,当时360智键售价9.9元。

2014年7月,小米发布小米手环,售价79元,当时手环的售价基本在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2014年10月,小米发布Yeelight智能灯泡,售价129元,其原型Yeelight Sunflower的价格为179元;

2014年10月,发布智能插座,售价79元,比当时大部分智能插座要便宜;

2014年10月,发布小蚁智能摄像头,售价149元,目前市面上同等配置的竞品成本都要超过149元。

2014年12月,小米推智能空气净化器,售价899元,同类配置的巴慕达空气净化器售价要在4000元。以上

这么看,进入2015年,小米似乎真的变了。至少在定价策略上,已经不再强调“低破底线”、“低破想象”了,它更加“务实”、“理性”;在竞争策略上,不再是“逼疯自己,逼死对手”,“吊打、碾压”对手似乎已是过去时。

也许,更确切的说,是小米硬件生态链变了,变得更“保守”了;小米依然是那个做高性价比手机的小米。虽然比较新款手机小米 Note 顶配版卖到了 3299 元,但不便宜的小米只是“在年轻人负担得起的价位上不断精进”。

  布局已完成?

除了定价策略“求稳”,小米在智能硬件生态链上的投资也“趋稳”,进入 2015 年并未有任何硬件领域的投资披露。

雷军曾把小米的成功归结为互联网思维,认为其完全可复制的,“结果大家不相信”。于是,小米要在未来的五年里面,投资一百家公司来复制小米模式。这是去年年初开始的计划,也就是今天讲的智能硬件的生态链。截至目前,小米已经投资了 25 家公司,目前已经曝光了至少 12 家,包括:华米(手环、手表)、 紫米(移动电源)、智米(空气净化器)、蓝米(蓝牙耳机)、绿米(智能家庭套装)、云米(净水器、小家电)、飞米(无人机)、加一(耳机)、小蚁(智能摄像头、运动相机)、Yeelink(智能灯泡)、iHealth(智能血压计)、云柚(智能门锁)。

此外,2014 年 12 月,小米科技与美的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斥资 12.66 亿元入股美的集团,双方将在智能家居生态链、移动互联网创新领域展开合作。同月,小米投资了 Misfit ,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投资过小米的 GGV 均有参投。

除了直接投资硬件厂商,小米 2014 年投资以色列手势识别技术公司 Pebbles Interfaces,为智能硬件储备了输入技术支持;2014 年还与联芯科技成立合资公司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小米持股 51%,主要做芯片。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小米的投资已经基本涵盖了目前大部分细分硬件领域,并向上下游拓展。基本布局已完成,目前不太需要像过去一样激进的投资。

  资方的压力?

售价 69 元的小米移动电源售出了超过 300 万枚,售价 79 元的小米手环出货量超过 100 万枚。既然小米移动电源、小米手环都已经证明了“侵略性策略”能够引爆市场,取得销量及市场份额的成功。加入投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那让小米放弃这种策略的很可能就是“利润”了。

小米成立于 2010 年 4 月, 2011 年 8 月发布第一款手机,共发售了 12 款手机,这是小米收入的主要来源。近期华尔街日报指出,2014 年小米高达 94% 的营收源自手机销售(硬件),而包括手游在内的服务占比仅为 1%。同年,小米配件及周边产品全年营收超过 10 亿元,但仅占销售额的 3.2%。

(注:上图中 2014 年的数据采用了华尔街日报披露的数据,小米科技入股美的时公布的利润为 3.47 亿元)

此前,有预测称 2015 年小米手机出货量有望突破 1 亿台,即使如此同比增长也将大幅下滑;就在 3 月 2 日,雷军预计 2015 年小米的含税销售额或将突破 1000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仅能达到 40%。双双大幅下滑的同比增长数据,毕竟不太好看。要保持估值稳步增长,利润数据必然会被重点提及,在 2014 年 12 月底拿到新融资后,你很难再称小米是一家初创公司了,可以仅追求用户量。

小米的融资之旅顺风顺水,除了融资金额的节节攀升,投资机构也由 VC 换成了 PE,早起的投资人启明、IDG、顺为已经换成了 All-Stars 全明星基金、新加坡主权基金 GIC、 DST 以及马云旗下的云峰基金等。以参与多轮投资的 DST 为例,他们基本不会投早期项目,一般会在公司上市前 1-2 年投资,并且上市后会持股很长一段时间。VC 看潜力,PE 关注数据和利润。现在,估值过 450 亿美元,小米已经成为目前全球价值比较高的未上市科技公司,还完全不谈利润,不考虑业绩数据,真的好么?

  小米更擅长开拓

但是从小米过去五年的成长曲线来看,与“守成”相比,小米更擅长“开拓”。不待完全占领一个现有的市场,就要通过自己快速激进的模式清理一个新市场。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小米 2 代的成功之后,小米 3 和小米 4 两代旗舰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但是小米凭借红米手机和小米手环进入了两个更加广阔的市场,估值也一路走走高。

马不停蹄的小米现在要放慢自己的脚步了,新品的价格“逼不疯自己、逼不死对手”。留下了“不进则退”的风险。而在小米的背后,还有一群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华为、360、甚至得到阿里支持的魅族。

除了硬件厂商,比较近百度、腾讯、阿里、360 都动作频频。近日,腾讯手机 ROM Tencent OS 开始内测;2 月初,阿里巴巴以 5.9 亿美元投资魅族;2014 年底,360 花了 4 亿美元,与酷派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联手做智能硬件。此外,传闻近期百度、腾讯、360 均向联想旗下的新手机公司神奇工厂抛出了入股的橄榄枝。

(注:图片来自投资界)

小米神话是否能继续下去,小米在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布局,就是未来小米冲击更高估值,成为下一个阿里巴巴的关键。雷军寄希望投资的智能硬件企业,可以依靠“互联网思维”,复制小米的成功。但在物联网领域,提前布局的小米也不可能完全高枕无忧,压力主要来自阿里和腾讯。目前,阿里这边已经拥有超级 App、渠道(淘宝、天猫)、分销(1688 网)、芯片模块(庆科)、众筹(淘宝众筹)、云技术(阿里云)、金融(支付宝)资源。近期,将与海尔的合作由物流领域拓展至产品领域,以 5.9 亿美元投资了魅族落地各项服务。腾讯在物联网领域起步较晚,但也已蓄势待发,筹备 QQ 硬件开放平台与微信硬件开放平台,以超级 App(微信 +QQ)为载体,为智能硬件提供接入服务,实力不容小觑。

这样看,手机市场有虎,物联网有狼,小米要真“慢”下来,还能跑多远呢?

显示全部内容...

优秀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