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网 品牌网 品牌资讯
品牌故事 中国葡萄酒如何突围 走出亚洲
admin
2011-05-09 15:10:56 2289 阅读
导读:小编感言: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国产葡萄酒突围想赚得一席之地似乎并不是难事。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关税的不断下调,外资品牌迅速抢占国内市场

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国产葡萄酒突围想赚得一席之地似乎并不是难事。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关税的不断下调,外资品牌迅速抢占国内市场。面对内外夹击的困境,中国葡萄酒突围,走出亚洲也是值得人思考的问题。

蓬勃的市场 只有少数人站稳脚跟

中国葡萄酒消费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到2006年,中国20%的年增长成为全球葡萄酒消费增长比较快的地区。然而,让人恐怖的是,这个仅仅从启动到热销不过五六年时间的市场,葡萄酒厂从1994年的130多家猛增到目前的600多家。更多的葡萄酒企业是在靠着别人剩下的和滥竽充数在打擦边球。

而另一方面, 2006年7月1日起,葡萄酒突围实施新的《消费税管理办法(施行)》,进口葡萄酒消费税可用进口环节已纳消费税抵减,从而为进口葡萄酒大大降低了进入中国的门槛。

如此内外夹击,加上生产、销售、管理等各方面负面价值的不断增加,中国本土葡萄酒企业看起来的安逸不过是整体市场的陪衬而已。

本土葡萄酒集团军三大隐患堪忧

抛开市场外在的压力不说,单就本土葡萄酒突围集团军内部问题就足以压倒性的自毁前程,其中所隐射的三大隐患就使自身先行倒下。

隐患1:经营心态存难逃侥幸心里

我们放下身段看看国外的葡萄酒品牌,其之所以可以在世界舞台上畅销百年,不仅是因为其对品牌的建设功力深厚,更为主要的是在产品基础建设上值得推崇。试问国内长期消费葡萄酒的消费者,多数在购买面前都会首先考虑葡萄酒的口感、色泽、陈酿时间等比较基本的判断标准,而不是包装或者其他花活。而这些也是国外葡萄酒企业百年经营所一直推崇的生意经。

隐患2:经营模式大同小异 多数抄袭复制

决定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能否长久存亡的关键在于其背后的经营模式是否成熟。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葡萄酒企业仍是中小企业,别说葡萄园,就是生产线甚至有的都简单到不能在简单,更别谈关注什么是经营模式?单纯的追求广告效应,做产品的简单灌装,做标签、品牌、营销元素的抄袭复制,然后快速上线推出广告,如果问企业的灵魂人物,甚至其对自身的品牌特点和不可替代性有何优势阐述,其都说不出所以然来。把广告、传播和终端低价争夺当成是命脉的思维毁了中国本土葡萄酒企业的整体良性发展。

隐患3:经营概念里只有企业没有消费者

这是国内葡萄酒大部分企业与国外品牌之间比较致命的差异点。中国本土品牌却是大刀阔斧像卖豆腐一样的卖着红酒。一个只关注企业生产什么,制造什么的企业是无法长久获得利润,而把价格当成是的杀手锏更是再愚蠢不过的想法。

从源头抓起,野路子到正规军

面临日趋内外都在国际化的葡萄酒突围行业来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关于葡萄酒这个概念的明确问题。可以看到,中国的葡萄酒市场的定义在国际看来是有些可笑的。充斥着葡萄果汁、勾兑、甜酒、果酒等各类混杂在一起,活生生将一个原本在中国市场就并不纯粹和清晰的葡萄酒突围市场彻底混淆。真正以战略性的眼光来管理和经营企业才是上策。

规范产品线,做价格链组合

放眼望去,在终端的葡萄酒突围竞争中,国产葡萄酒几乎处在高端和低端价位两层面。低端占有率更是高占70%,普遍价格都在50元下左右,而所谓的高端也不过200-380区间左右到,低价格成了行业一贯追求的竞争法宝,但随之国外关税下降,国外葡萄酒品牌在低端上也多了更多的优势,如此一来,国内的性也不存在了,相反,细观中国的三大品牌由于其对品牌的细心经营和建设,在产品线上做了多样化的规划,无论是高中低都有可以抗衡的能力。因而,对于国内大多数本土品牌来说,规范产品线当是先人之举。

不做附庸者,做特色品牌定位

虽然现阶段并不成熟,但从另一个角度上对于中国葡萄酒品牌来说却有着更多的机遇,中国市场是一个多样化的市场,譬如此前有人说终端优势是中国葡萄酒企业的先天优势,但从今日和未来趋势来看却远非如此简单看待。葡萄酒突围低价和大面积并不是制胜的关键,而特色将成为未来的主导。同时,这一点也可以有效与国外无法大资金投入的品牌进行区隔和抗衡。

既然中国几千年的白酒文化可以作出如此骄人成绩,为什么在红酒发展上一定要拘泥于国外的套路和模式束缚了自身拳脚呢?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解决外来势力的竞争问题,同时可以以自身特色立足于行业不败之地。所谓中国特色,不走寻常路,跟着消费意愿走才是上策。

小编感言: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国产葡萄酒突围想赚得一席之地似乎并不是难事。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关税的不断下调,外资品牌迅速抢占国内市场

来源   品牌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显示全部内容...

优秀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