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网 品牌网 品牌资讯
品牌故事 “孟鞋”将来袭,中国鞋企祸不单行
admin
2011-07-19 15:55:14 1610 阅读
导读: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孟加拉国著名制鞋公司尖端鞋业总裁西德近日接受采访表示,由于中国制鞋公司面临用工荒和工资上涨等问题,竞争优势和扩张能力已不复存在,而中国市场未来五年内的用鞋需求将会增加一倍,因此孟加拉国各制鞋企业应抓住时机,占据中国鞋业市场。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孟加拉国著名制鞋公司尖端鞋业总裁西德近日接受采访表示,由于中国制鞋公司面临用工荒和工资上涨等问题,竞争优势和扩张能力已不复存在,而中国市场未来五年内的用鞋需求将会增加一倍,因此孟加拉国各制鞋企业应抓住时机,占据中国鞋业市场。

在国内,鞋业高端市场一直为耐克、阿迪达斯、KAPPA、PUMA等国际一线品牌牢牢占据,而国内大多数鞋类品牌则主要是定位二三四线城市等中端市场。还有一些是定位低端市场的杂牌、无牌类鞋企,这类鞋企缺乏完善的品牌营销和良好的科学研发、生产、设计能力,往往都是依靠低廉的价格手段生存。

由于国内鞋业市场前景市场广阔,需求旺盛,众多国际一线大品牌纷纷看好国内高中端市场的发展前景,开始对高中端市场这块“肥肉”虎视眈眈。据比较近消息透露,耐克计划在近几年内开发出价格相对较低的鞋款,准备进军国内二三线市场中低端市场,拓宽品牌的市场纵深度。耐克的此举一出,将会引发更多的国际一线品牌进驻国内鞋业高中端市场,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激烈争夺战,国产鞋业品牌将遭到严重挤兑。

由于国产鞋业品牌无论是产品的质量与科技含量,还是产品服务与品牌的影响力,与国际品牌相比,都显得略逊一筹。再加上国内目前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攀升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国产品牌将在价格这一比较大的优势上输给国际一线品牌。面对国际大品牌即将推出的低价路线,国产鞋企将会忧虑重重。

祸不单行。在国产品牌受到国际高端品牌挤兑的同时,国外低端鞋业也蠢蠢欲动,想要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现阶段的东南亚、孟加拉国、非洲等国与中国相比,他们在成本方面将更具优势:他们拥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租金与原材料。在价格方面,这些国家会比中国更有竞争力。这就意味着,如果这些国际的鞋业进军中国,国内走低端市场路线的国产品牌将会受到毁灭性的冲击。面对这种“双重夹击”,中国鞋企将迎来鞋业市场的“2012”。

面对这种“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危险处境,中国鞋企已经毫无退路。因为据科学数据分析,中国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已达20年之久,现在已经下滑到了1.5以下(有人认为是1.8),2015年之后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将会会拖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反过来老龄人口却急剧膨胀。这意味着,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了。面对外国鞋企更加低廉的劳动力的冲击,中国鞋企唯有忍痛割爱,放弃国内低端市场,而选择与国际大品牌殊死搏斗,抢占国内高中端市场,才会有比较后生存的可能。

现阶段,国内鞋企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许多高端的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的大型鞋企中。而在品牌营销和企业管理理念方面,大多数国内鞋企还是亦步亦趋的跟着国外鞋企走,缺乏独立的思考与创新,很多企业都是成为一个国产名牌并不难,通过模仿学习大品牌的经营思想与理念,很轻易就能做到。而要创立一个国际名牌,则不是中国鞋企学习便能做到的,要超越他们,更不是模仿就能做到的。

要成就一个国际大品牌,不是哪一个鞋企单独就能做到的,它需要良好的滋生土壤,更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国家喊“中国创造”喊了这么多年,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却很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更是薄弱。而只有国家能真正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对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自主创新,才能为鞋业大品牌的滋生培育肥沃的土壤。

而对于这个鞋类行业来说。必须积极促进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要向集约型的生产模式转型,改变落后的粗放生产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产品的科技研发力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与设计附加值。同时,要加强鞋类行业的整合力度,改变落后分散的经营模式,提升鞋类行业的总体竞争力与凝聚力。

创建一个国际型的大品牌,对中国鞋企来说不仅是任重道远,更是迫在眉睫。中国鞋企的前途与命运,可以说是在此一搏。

来源     品牌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显示全部内容...

优秀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