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风云榜,每天3分钟,知晓天下品牌事!】
专注于一天品牌业界事报道。风里雨里,我们将每天为朋友们,播报最新鲜有料的品牌资讯,让所有人,时刻紧跟品牌业界潮流。
很多网红美食都是猝不及防爆火
又会悄无声息的过气
也有这么几家经过了消费者们的“严苛”品鉴后还能大排长龙的
鲍才胜鲍师傅就是一家
品牌故事
鲍师傅门口经常排着长长的队伍,朋友不解,觉得为了吃个面包没必要花两三个小时排队吧。也就是两块小蛋糕,抹了酱加了点肉松,有这个排队的时间喜茶和奈雪的面包我都买了两大袋回家了!
当我把买回来的一盒肉松小贝递给她的时候她是不屑的,脸上写满了“勉为其难”,但是当她吃了第一口之后,我知道那一盒都回不来了。
真香。
1987年,江西资溪刮起了一阵学做面包的潮流,小小的县城里有4万多人都在全国各地做面包,从而得了一个面包之乡的美称。年仅13岁的鲍才胜也在这波潮流中,95年,鲍才胜高中毕业,无心读书的他选择了了自己创业。身在面包之乡的他所做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与面包息息相关。
第一次创业的鲍才胜开了家面包供应链公司,由于没有经验,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串联上失误,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次创业失败亏了100多万,鲍才胜花了10年才把债务还清。
鲍才胜想再赌一把。
2004年,他来到北京,为了快速了解市场,每天走上好几个商业街区观察客流量,经过多方挑选后决定把店铺开在中国传媒大学附近,并取名为“鲍仔西饼屋”,一开始主要是卖生日蛋糕和肉松小蛋糕。经过一年多的用心经营,他的店开始渐渐的有了一些名气,有人特意从海淀区过来,成箱的购买肉松小蛋糕。
那个时候,诸如85℃、面包新语之类的连锁店还不多,面包市场上也没太多花样,小面包店里都卖着同样的品类。没有什么新意,很难让人记住。自己的小店虽然有了些生意和名气,但却很容易被取代。和好利来、85℃之类的连锁品牌面包店相比毫无竞争力。这个想法像是一把悬在脖子上的利剑,让鲍才胜感到不安。
偶然一次,妻子的朋友从台湾回来给他们夫妻二人带回了台湾凤梨酥,鲍才胜吃的时候灵光乍现,一下子就给了他答案。为什么一提起凤梨酥就能让人马上想到台湾,为什么自己的店不能用一个特色产品打开消费点。
2008年,店面的租约到期后鲍才胜夫妻俩就把店面盘了出去,一门心思扑在了属于自家面包店的特色产品的研发上。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和配方的调试,鲍才胜终于做出了心中的那一款特色食品。
围绕蛋糕打造的,可以替代主食的特色小吃——肉松小贝。鲍才胜在雍和宫附近找到一家店面,打出黄底霓虹字的「鲍师傅糕点」招牌,并沿用至今。
老店新开后,屏弃了生日蛋糕类产品,只留下最为受消费者喜爱的肉松小糕点,并且一直研发创新,相继推出海苔、蟹黄等口味肉松小蛋糕,一律命名为肉松小贝。天不负有心人,夫妻俩不分昼夜的在面粉堆里打磨出的特色新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一流的原材料,反复的试吃体验以及对制作工艺的严格把控,这就构成了鲍师傅好吃的全部秘诀。在日常管理中,鲍师傅也遵循着品质优先原则。
十二年里,鲍师傅的名气不减反增,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都开设了自己的直营店,比起些小资的甜品店,鲍师傅的工序简单且价位更低,比专门做生日蛋糕的西点店,鲍师傅消费频次高。这种速成的蛋糕,只需要根据客流量来把控产量,速进速出,不会浪费和积压。
人怕出名猪怕壮,鲍师傅火遍全国之后烦恼也接踵而至,由于没有这个意识,所以鲍才胜没有及时的注册商标,2004年就创立的鲍师傅竟然到2013年才开始着手注册商标,2014年商标才注册成功。给了假冒者乘虚而入的时间。
“冒牌鲍师傅”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生长,并且五花八门的都有,店面设计和售卖产品与真正的鲍师傅完全一样,很是猖獗。相比侵权的低成本、低风险,原创者的维权成本更高,维权效果难以保障,这也是“山寨鲍师傅”泛滥的原因。虽然维权艰难,打假不易,但是鲍师傅一直在坚持维护品牌形象,不少热心网友页在帮忙,一直在网上分享自己发现的山寨店的名字和位置。
肉松小贝虽然美味,但是维权,维护品牌名誉也很重要,如果让假冒者浪费了路人缘,败坏了好感,那对品牌来说也是一件影响很大的事情。不过鲍才胜还说,这些假冒的店铺也给他压力,加快了开店速度的同时也在抓店铺和产品的规范化管理。
发展历程
2004年,在北京传媒大学旁开设“鲍仔西饼”
2006年,推出热门单品肉松小贝
2008年,老店新开,在雍和宫附近开了第一家“鲍师傅”,主营肉松小贝
2014年,成功注册商标
2015年,鲍才胜成立了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2017年,上海人民广场店排队爆火
下一期你们想看什么品牌的故事?可以留言告诉小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