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不要再迷恋进口奶粉,支持国产,大豆悲剧早已上演,如果在乳制品行业发生的话,中国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难以想象?! 中国乳业的命运会走向何方?
一面是进口奶粉依存度的放量增长,另一方面,洋奶粉频频祭出涨价大旗。此种局面,使得国内专家开始担忧,中国奶粉市场,或重蹈我国大豆及食用油市场被外资控制之路。
数据显示,1到4月份,我国奶粉进口达到15万吨,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量的50%,价格同比上涨超过20%;而乳制品进口同比增加30.15%,进口金额同比增长了81.45%。
进口奶粉量价齐升,反映在终端零售环节就是奶粉尤其是进口奶粉价格的先后提价效应。
近期,业界又传出惠氏、雀巢、雅培等多家洋奶粉品牌预备涨价的消息。来自新华网的数据显示,在广州地区,贝因美奶粉从6月1日起对奶粉价格进行调整,涨幅在5%至10%;雅培婴幼儿奶粉也是从6月起平均涨价6%左右。
业界将本次调价视为2010年6个月以来洋奶粉掀起的第三波涨价。此前,1~2月份,品牌奶粉推动了第一轮涨价潮,平均约涨价10%;4月开始,雅培、施恩等参与了第二轮涨价,涨幅为5%~10%;如今,第三轮婴幼儿奶粉涨价潮来袭。
与此前相同,洋奶粉今年涨价的理由仍是成本因素:今年以来生产婴幼儿奶粉的基粉、辅料等上游原料以及包装材料价格、运输费用、人工费用等都在上涨。“厂家经常说因成本问题涨价,但当原料奶价格下降时,奶粉的终端价格仍旧照涨不误。”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陈连芳予以驳斥。他指出,供求关系才是决定奶粉价格的关键因素。
业内人士提醒,洋奶粉连续涨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奶业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
施恩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黄小勇指出,在过去十年内中国奶粉品牌占据了七成以上的国内市场,外国奶粉品牌只占三成。但“三聚氰胺”事件成为我国奶粉行业发展的分水岭,从此中高端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市场情况占有份额“彻底颠倒过来”了。
“至今,三聚氰胺的阴影仍未完全散去。”中国农业大学中日食品研究中心主任薛文通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国内很多消费者已经对洋品牌形成了依赖。进口量大增显示出了进口奶粉的强势地位。
不仅仅是消费者,一些国内乳制品企业也正在坚定不移地加入“洋奶粉俱乐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公开宣称,由于对国产奶粉没有信心,娃哈哈的大部分奶粉将使用进口奶粉,使用进口奶粉不但“安全”而且“成本更低”。
“国内奶企对国外奶源表现出的倾斜状态,可能会使更多的国内奶粉加工企业放弃采用国产奶源。”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宋亮担忧。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抛弃国产奶源,我国乳业将可能重蹈我国大豆及食用油市场被外资控制之路。
观察中国大豆“沦陷”路径,由于国际市场上美国大豆价格低廉,且质量较优,企业在低价格驱使下,不约而同地选择采购进口大豆。自1996年起,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与此同时,外资在美国和南美的大豆收购、储存和运输上拥有完整链条,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加工业布局,使其可以高效、低成本地进入油脂加工市场,并且在国际大豆贸易中具有优势定价权。目前,国内80%的油脂加工企业都在外资手中,国内企业在大豆市场没有了定价权和话语权。
而当前奶业正在滑向这样的危险境地。业内人士指出,去年正是进口奶粉品牌的“布局之年”。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很多国外知名品牌纷纷在我国建立起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在高端市场他们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与此同时,又把触角伸向之前由国内品牌占据优势的中端市场。比如2009年3月,雅培在广州建立工厂,专门生产袋装奶粉。
“在我国乳业尚未完全恢复之际,进口奶粉在占有市场话语权的基础上突然增加进口量并提升原料价格,会使对进口奶粉存在一定依赖性的我国本土乳品加工业被迫走上涨价之路。”业内专家担忧,在外国品牌的这种市场操作之下,我国乳业将有可能彻底失去与洋奶粉竞争的能力,重演“大豆悲剧”。
来源 品牌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