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因规格不符合标准被淘汰在市场外的产品不在少数,因产量过剩烂在地里和农户家里的情况也出现不少,如果把深加工做好,我相信会提高每一个产品的利用率,大大增加收入,让村民们的日子更好过”
这是贵州安顺紫云自治县干水井村“红薯哥”胡光友说过的一句话,胡光友被当地人称为“红薯哥”,2019年3月,胡光友荣获“发现地标之美”全国地标工作十大人物荣誉奖,并且带着紫云红芯薯在全国人们亮相,带动上千户农户致富脱贫,创造了一个上千万产值的产业。然而在这个荣耀背后,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辛酸、磨难。
胡光友1974年出生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农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很小的时候就帮着父母耕种,1997年毕业后当上了人民教师,全家人都觉得有了盼头,出了一位教师。然而胡光友深知父母苦心供自己读书的不易,自己强大不叫真正的强大,让自己的家乡每一个人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在胡光友心中,带动当地农户脱贫成了一个坚定的信念。
紫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很多老一辈的人们都没有出过山,根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年轻人离开家乡后再也不愿回来,只有老人们在家乡默默守护着他们赖以生存的红薯,可以说,红薯就是他们的一生。为了能帮助家乡人脱贫致富,2008年,胡光友毅然决然辞掉了教师工作,决定经商来带领家乡人摆脱贫困,决心将以独特的经营方式给农户带来脱贫致富的信心。
心中有梦,何惧道路险阻,2011年,回乡创业的胡光友发动起5户农户组建了紫云文烁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年,组织种植“紫云红芯薯”100多亩,当年就取得丰收,但因没有名气,推销多次都吃了闭门羹。胡光友不甘心,带着16位亲朋好友从人流最多的农贸市场从摆地摊做起,夜以继日奋战一个多月,逐渐成为了贵阳市民众所周知的农特产品。
为了能让紫云红芯薯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2012年起,胡光友带动当地两户农户大力发展种植红芯薯,并且带着自己种植的红芯薯到贵阳推广销售!到菜场做过地推、到商超吃过闭门羹,2013年又带着样品参加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大型农博会进行推广宣传。经过不断努力,“紫云红芯薯”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除一线城市外,将9成以上的产品销往沿海地区。
紫云红芯薯一直以来都是紫云县当地农户自行种植的绿色无公害健康农特产品,种植基地位于距县城11公里的白石岩乡甘水井村、幸福园村,自2011年起,由80余亩发展至今万余亩,基地于2013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是真正的大健康、绿色、有机食品。
2013年起,胡光友独自一人带着紫云红芯薯样品参加大型农博会,同时与京东旗下生鲜电商多家单位合作,利用线上和线下销售模式,使得红芯薯供不应求,销售价格也从每斤3元上涨到15元,随着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年销量也从1万余斤增加到100万余斤。随着紫云红芯薯品牌的公认度提升,紫云县委、县政府将红芯薯作为“一县一业”的重要扶贫农特产品来发展,在加大紫云红芯薯产业对外宣传的过程中,也将紫云红芯薯先后登上了央视7套《农广天地》栏目和央视13套栏目,胡光友也因此成为了紫云红芯薯的“网红”代言人。
“2016年,是紫云红芯红薯真正开始‘红起来’的一年,那年,我不仅把自己种植的20余万斤红芯红薯卖完了,还帮助把幸福园村农户种植的红芯红薯也都销售出去了。”胡光友说,销售市场的打开,调动了农户种植红芯红薯的积极性,直接带动了紫云红芯红薯产业的发展。胡光友却说,红薯越种压力越大,因为他深感,紫云红芯红薯的现代化规模种植和全产业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2019年3月,全国优秀地标工作者颁奖典礼暨2019年“发现地标之美”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举办。胡光友,获得2018年度“发现地标之美” 全国地标工作十大人物荣誉奖,成为贵州的上榜者。胡光友如今在紫云县当地带动当地贫困户共同种植发展紫云红芯薯,全县种植面积2.5万亩,产量4700万斤,创历史新高,从事红芯薯的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19家,20亩以上种植大户200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近万名从事相关生产环节的农民均增加了收入。当年有19个村顺利出列,脱贫10000余人。
胡光友接下来的目标是,打造紫云地标农特产品知名品牌“紫云文烁红芯薯”,将“紫云文烁红芯薯”打造成“薯中茅台”,让更多消费者吃到最好红芯薯的同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让小小的红薯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消费即是扶贫,购买即是公益,《特产中国》是腾讯企鹅号、腾讯图片、京东众筹联合发起的公益助农项目,每个项目都经过多层审核,确保真实可信。搜索京东众筹“紫云文烁红心薯”,立即行动,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