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网 品牌网 品牌资讯
活动公告 2011乳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呼举行
admin
2011-07-19 09:17:14 1306 阅读
导读:7月16-17日,第5届乳业发展国际论坛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乳业专家、全国各地奶农、乳业相关人士就如何实现乳业升级,乳制品安全形势分析与对策及把呼和浩特乳业打造成绿色、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等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第5届乳业发展国际论坛

7月16-17日,第5届乳业发展国际论坛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乳业专家、全国各地奶农、乳业相关人士就如何实现乳业升级,乳制品安全形势分析与对策及把呼和浩特乳业打造成绿色、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等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

云公和:实现乳业升级

“呼和浩特的乳业从2000年开始起步,经历了10年的风雨,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汲取了很多经验,经过不断调整、不断转型、不断提高,开始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乳品加工企业的机制、理念、产品不断创新,伊利、蒙牛产品品种齐全,市场份额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并已经双双走出国门进入世界乳业20强。”呼和浩特市副市长云公和在论坛上这样说。

云公和介绍,奶源基地建设快速推进,10年间全市奶牛饲养规模达到了100万头,建成规模养殖场398处,奶牛平均单产达到了6吨,规模化程度提高了50%。产业链条继续扩展,从单纯的乳品加工企业+养殖户的模式,发展到现在乳品加工企业、养殖牧场、专业养殖公司、饲草料加工企业、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生鲜乳运输车队、生鲜乳经营合作社等共同发展的产业链条。资源整合平稳推进,产业得到逐步提升,通过乳品企业审查清理和重新审核,完成了加工企业资源整合,不合格的企业已经退出生产领域。在原有的生鲜乳收购站的基础上,投资建设牧场园区,正在进行着奶源基地的资源整合和转型工作。

云公和强调,尽管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奶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仍然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农民靠奶牛饲养增加收入的比重还不高,乳品质量安全隐患还未完全消除。今后,我们要在绿色、安全、高效、可持续方面更加努力,促进乳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刘成果:新事物需要政府支持

在呼和浩特奶业发展过程中及至全国奶业发展中出现了两个有影响的新事物:一个是奶联社,另一个是蒙牛赛科星。

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在此次论坛上说,奶联社在饲养模式上是一种创新,创新本质是奶牛资源整合、要素重组。这种创新模式完全符合现代奶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一体化的发展规律。它创造了一种“多、快、好、省”的规模化实现形式。它面对奶农分散小规模饲养弊端,采取要素重组的方式实现规模化饲养。

目前奶联社在呼和浩特有15个牧场,奶牛存栏近万头,日单产达24公斤,奶牛集中饲养后,牛奶价格也大幅上涨。当然,奶联社也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和奶农的关系不持续;买断奶农的牛,牛不在奶农手上,那奶联社也就名存实亡;目前,中国奶业的发展,极大程度上受了牧草的制约,应发展牧草种植。

中国奶业发展过程中的另一新事物——蒙牛赛科星,它是奶牛繁殖技术的创新,这种创新适应我国奶业发展现状需求,同时提高了母牛的繁殖率。在全国的性控技术中,赛科星不是的也不是比较早的,但现在它是发展是比较好的、规模比较大的。虽然目前赛科星发展不错,但也有一些需完善的方面,如在提高冻精质量、扩大市场、做好服务的同时,需要从长远考虑,不能只着眼于眼前,不能只关注“荷斯坦牛”这一单一品种;需要抓紧引进乳肉兼用的德系西门塔尔牛,引进优质动精和胚胎。

保证奶业发展质量,安全放在首位,提高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全是奶业的生命线,效益则是奶业的生命力。

李正洪:整合好资源才能产生更多效益

“奶业发达国家的奶业不仅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已经做到再可持续发展,奶联社正努力整合全球资源,服务乳都未来。当然,我国是人口多资源短缺的国家,不可能向新西兰、爱尔兰等国家一样,牛的头数比人数多。我们要靠自己,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将我们的奶业变成高效奶业。”内蒙古奶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正洪说。

在我国,奶农非常辛苦,甚至将奶牛作为家庭成员一样看待,因为它是家庭比较重要的资产,并且每天都能带来现金收入,但是奶农并没有得到好的收益。事实上,牛奶从乳房挤出来之前是合格的,问题出在产业链条太长,有些环节做得很差,提供的生产资料不合格。在包装、广告、饲料、兽药等这些环节都发展起来的同时,比较辛苦的奶农却受伤了。

那么,传统奶业走向现代奶业的关键在哪儿?李正洪认为未来就是要整合奶业资源,如奶牛资源、分散的土地资源等等资源,只有整合资源,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才能产生更多的效益,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孔祥智:发展专业合作社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孔祥智对于全面质量观与奶业安全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全面质量观将食品质量分为食品安全和食品品质两个方面,其中食品安全更多是公共品特性,靠市场机制很难解决,必须由政府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而食品品质更多的是私人物品属性,在安全基础上的高品质,理应价高者得,要减少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对生鲜乳的质量来说,生鲜安全的指标主要是体细胞、细菌数、抗生素等;生鲜乳品质,主要指标是蛋白质、脂肪等等。

产业模式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奶业的产业模式包括生产模式和交易模式,在其他条件控制的情况下,前者主要影响生乳的品质,后者主要影响生乳的安全;生产模式主要分为家庭散养和园区化养殖,交易模式主要是分中间商模式和非中间商模式。

孔祥智介绍,他们在2011年对呼和浩特、石家庄、大庆等地618户奶农调查结果显示,解决生鲜乳质量安全问题,要想办法在发展模式上下功夫,盲目取缔散养户并不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要解决小农户规模小、效率低的问题,发展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重要的路子。

范埃计:让奶农参与整个产业链

7月16日下午进行的互动论坛上,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党委书记、局长范埃计提出,让奶农参与整个奶业产业链,分享奶业蛋糕。

他说:“以前我认为农牧业的主体是农民,养牛的主体也应该是农民,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养殖业出现了许多新的模式,令我自豪的是中国奶业的许多模式都是从呼和浩特市走出去的,比如集中挤奶,呼和浩特市比较先建起的奶站,养殖小区的建设比较早也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吸引了像奶联社、圣牧高科这样专业的公司来养牛。”

不过,也有人问,如果呼和浩特市的牛都让专业公司来养,那农民干啥?农民如何通过养牛来致富?面对这样的问题,范埃计这样回答:“第一条,首府制定了一个标准,规模化养殖的比例要达到70%,给农民留30%的养殖空间。农民可以养牛,但要达到相应的规模和水平。我们不主张一个农民养上三五头牛去发家致富。第二条,把农民组织起来,把散养变成规模化养殖。这条的关键是靠规范的组织机构,如奶业合作社。第三是让农户服务于奶牛养殖业。让奶农在产业链条的各环节占有一块地盘,为他们提供服务,分享奶业的蛋糕。”

那达木德:规模化养殖模式有6种

“未来奶业发展如何突破?应该追溯到源头奶牛养殖业,奶牛养殖业是奶业的薄弱环节。目前散户仍然是主体,生产效率低,应该从这里找到奶业发展的突破口,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奶牛养殖。针对我国的地域特点,各地发展规模奶牛养殖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认为规模化养殖模式有6种。

规模化家庭牧场:由于产权和经营管理者统一,这是一步到位的一种模式。规模要适度,必须是与投资、土地、管理水平、企业的收奶半径相适应。

奶联社:奶联社是解决当前分散饲养,让奶农、奶牛从散养直接跨入规模化养殖的一种模式。

奶牛专业合作社:这是发展前景很好的一种模式。政府要引导奶农重新组织起来,在资金、草场、设备方面给予扶持,同时要选好领军人物。

标准化养殖小区:这是过渡的一种模式,由于产权不明晰,很多地方试验不是很成功。

乳品企业自建牧场:乳品企业建设精品牧场、核心奶源站,生产高端乳制品,同时起到示范作用。不过,由于产业链有分工,乳品企业自建要有一定比例,个人认为不超过30%。

借助外资发展:如新西兰已经到中国来养牛,在唐山建立牧场,并且还将在中国建更多。

通过此次论坛,专家学者们达成共识:首先,乳业要走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次,乳业的根本在养殖业,养殖业的根本在农民,农民的根本是把他们组织起来。第三,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在养殖者、加工者及中间环节供应的基础之上。此外,乳业的壮大、发展和可持续,投资是主体也是基础。

来源     品牌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显示全部内容...

优秀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