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批不法分子使用“猜猜我是谁”的电话诈骗手法,在全国各地大肆行骗,致使众多受害者上当。2009年10月16日起,比较高人民法院、比较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实施,其中确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个新罪名,广东省检察院呼吁,要充分利用两高发布司法解释的有利契机,加大打击力度,从源头上遏制电话诈骗犯罪。
“你好,很长时间没见面了,猜猜我是谁?”电话里传来似乎熟悉的声音……你如果说出一个熟人的姓名,对方就会顺水推舟地承认下来,并开始套近乎。骗取你的信任后,对方就以嫖娼被罚、发生交通事故等为由骗你汇款。这就是以“猜猜我是谁”为名实施电话诈骗的犯罪活动。
犯罪分子网购公民个人信息资料
遇“紧急电话”须谨慎对待
犯罪分子先通过互联网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不贵,一两千元可买到30多万人的信息,然后“按信息索骥”,打电话和机主以叙旧或请吃饭为由套近乎,让机主误以为是久未谋面或联系的朋友、同学、战友等。之后不久,诈骗者再次打通机主电话,言明去探望机主的路上,出了点事:要么说发生交通事故,人命关天,需要钱救急;要么说路上喝多了酒,嫖娼被抓,让家里知道会家庭破裂,让单位知道抬不起头做人,甚至丢掉工作,希望帮忙汇点钱了事。机主救友心切,往往不假思索地匆忙凑钱汇给其提供的银行账户。
中山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介绍,2008年4月份以来,电白籍的杨松德(在逃),出资提供食宿、日常费用、作案用手机、电话卡、银行账号,以及事主手机号码和住址资料等,纠集20多名犯罪嫌疑人(主要是其老乡),在中山市的三角、黄圃、南头等地疯狂作案,仅抓获当天,就从作案窝点搜出银行账户存折23本、诈骗用手机95台、诈骗用电话卡45张、充值卡235张、近8000条个人信息。今年3月份,该院批准逮捕了苏海成、郭兴侨、陈小雄等14名实施电话诈骗的犯罪嫌疑人。
他们的作案手法并不高明,但利用人的同情心和爱面子的心理弱点,屡试不爽。犯罪嫌疑人各自用手机拨打事主的手机,询问事主“你猜猜我是谁啊”,事主说出某人的名字后,他们就冒充事主的朋友,过一两天后,编造因外出嫖娼被抓要交罚款,或出了交通事故急需赔偿等理由来诈骗事主钱财。
2009年1月20日,事主张某接到一陌生电话,首先让他猜猜是谁,在事主误认为是其久没联系的一个朋友时,该打陌生电话的人则冒充是事主的该朋友,双方聊了一阵后挂机。次日,该陌生电话又拨打事主的电话,称在珠海市嫖娼时被抓获,急需5000元保释金。事主信以为真,将5000元现金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户名为“王龙”的中国工商银行账号内。
经初步调查,被该团伙诈骗的事主有19名,被骗财物达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