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诺基亚,中国人买手机是不是会选联想、天语和海尔?
如果没有丰田和宝马,中国人买车是不是会选红旗、吉利和奇瑞?
如果没有谷歌,中国人用搜索是不是可以选百度、有道和搜狗?
虽然这只是假设,但是未必不可能。
“现在外国企业在中国做生意越来越难了。”通用电气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在罗马私人聚会上的一句抱怨,迅速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全球比较国际化的企业的领导人,他的话说出了许多愤愤不平的在华外国企业的心声。
现在的外企,“处处充满了商机、带给中国新规则”的美梦已经落空;在推销产品时,镀金的名片已经不再是“必杀技”;更重要的是,在日益成长的中国企业面前,它们头上的“外企logo”已经消失了光环……
外企感到很失落。
《计算机世界》总编辑孙定这样评述: “‘外企边缘化’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失落感,与从前外企的优越感相比,落差很大。”
那么,外企的失落感从何而来?
本土厂商崛起 徒弟追上师傅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用孔尚任《桃花扇》中的这句话来形容北电网络(Nortel),再合适不过了。
作为提供电话、数据、无线和有线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企业,“北电”曾经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名字,而现在已成为一个被毁坏的品牌。“令人惋惜,但也是必然。”在北电网络工作过10年的陈薇(化名)感慨地对《计算机世界》记者说。
2000年,陈薇加入北电。那时的北电充满了光环,不仅进入北电工作是件非常令人骄傲的事,而且许多员工都立志在这个人性化的企业中服务一辈子。
同样是2000年,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员工大会上,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讲《华为的冬天》,他认为华为的前途充满了危机。此时,华为和中兴还靠“模仿”北电、爱立信等国外厂商生存,希望从市场分一杯羹。“它们甚至买来北电的设备,拆开研究,然后生产。”陈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