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4月24日,苹果首款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正式开卖,外界原本以为这是下一个爆款产品,但两年过去了,Apple watch逐渐沦为平庸。
2017年的4月24日本来不是什么特殊日子,但在两年前的这一天,苹果一款全新的可穿戴智能产品上市开卖,曾被人寄予厚望,它就是Apple Watch。很多人曾预言,苹果加入智能穿戴市场,并推出智能手表,未来这个市场前景是光明的。但两年过去,Apple Watch显然没有实现这个预期,而智能手表行业,也在不温不火中继续前行。
苹果两年前推广Apple Watch的时候,意识到了可穿戴产品或许不是用户的刚需,因此他们试图将Apple Watch拉入时尚阵营,不但推出了售价超过万元的Apple Watch Edition,还和爱马仕等奢侈品牌合作推出表带产品。这样的做法在智能手表行业相当的出位,也确实引领了之后一些厂商,比如三星,比如华为等等的跟风。这样的策略帮助苹果打开了普通用户对于Apple Watch的认知大门,但比较终却依然抵不过市场的走向,Apple Watch如今沦为苹果阵营中,处境尴尬的产品。
问题来了:为什么卖了两年的Apple Watch不能像iPhone甚至是MacBook一样火爆?
功能太多也是罪?
智能手表应该是手机的附属品还是替代品,这个问题从智能手表问世之初就开始被讨论了,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出智能手表想要替代手机的绝大多数功能,但过小的屏幕以及繁冗的操作体验让智能手表替代手机这一命题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在现阶段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自媒体“我真的不想吐槽”认为Apple Watch的问题来自于产品的复杂性。对于Apple Watch这样的产品来说,他们提供给了用户太多的功能,让手表尽量的去替代手机上的应用。但是实际上经过分析不难发现,以Apple Watch为代表的众多智能手表产品,其实是需求比较不明确的,几乎没有一个硬需求。手环类满足了绝大多数人,专业类满足了高端专业需求,而中间层并没有满足特定人群,绝大部分人是抱着玩玩的想法买的,而并不是解决自己的需求。Apple Watch并不能提供超越手环和专业手表的强需求功能。
自媒体“智力负数的数码神猴”则表示Apple Watch第一个问题和其他产品一样,缺少创新点以及用户粘性,虽然发布之初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但是事实上智能手表在绝大部分功能本质上与智能手机有很大的重复度,因此手机用户是否佩戴 智能手表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太大影响。
续航是比较大的问题
智能手表由于受到了体积的限制,导致电池的容量非常小,尽管手表的屏幕、处理器功耗都不及智能手机,但在功能大而全的面前,依旧无法摆脱续航尴尬的事实。
自媒体“五道狗”指出Apple watch比较大的诟病就是电池续航,不到一天,一天冲两次电,还不如手机经用,这是什么“watch”?然后就是产品定位的问题,过分依赖于iphone,绝大多数功能都不能独立运行,完全就是个iPhone的配件。这样问题就来了:会有多少人愿意花好几千元买个并不是刚需的iPhone配件?
“二说”则表示智能手表的整个生态体系还不完善,无法对体验形成有效承托,比如屏幕材质,既有手机的OLED,也有Kindle用惯的电子墨水屏幕,但都是简单的移植,不是比较佳选择,由于体积太小,屏幕尺寸和电池续航都受限制。
刚需和性价比也是拦路虎
Apple Watch出现的时候,由于考虑到用户群定位,苹果给出了三种不同的价位选择,从2000多块钱的运动版到几万块的定制版,不同的是产品的材质、颜色和表带形态,而相同的是核心功能以及硬件参数。即便是2000多元,也让一部分人望而却步。为什么?因为它并非和手机一样是刚性需求。
自媒体“二说”谈到性价比时说:功能不强的智能手表虽然更像是时尚人士的点缀品,但价格却并不亲民,赛诺的数据显示,智能手表仅在2016年二三季度因为Android的大量涌入而有过一波价格下探,但随后就重拾升势,2016年底的均价仍然维持在1417元的水平。在国产智能手机千元机不断普及的今天,这无疑限制了智能手表的发展。
而在谈到刚需的时候,自媒体“我真的不想吐槽”表示Apple Watch这样的产品有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计步功能便宜的手环就能完成,而贵的气压计、海拔测量等都没有,这也让入门级用户和专业的户外用户望而却步,并非所有人的刚性需求,造成了目前苹果手表的尴尬。